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自己居然两个月没有写博文了,虽然不愿相信这个现实,但它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这两个月自己在忙些什么呢?
首先,是医疗。进入暑期以来,本以为病人会少一些,但是实际上却相反:病人更多。每周2-6台手术,2次专家门诊,1次病例讨论,1次大查房。原本打算休假:陪孩子远足、带孩子回家看望公公婆婆。但是总有病人牵挂着,无法脱身,所以只好坚守广州,坚守岗位。无奈对不住父母、对不住孩子。好在他们一贯理解支持,所以自己没有什么负罪感,没有内疚。
其次,是《医学参考报--营养学频道》。它几乎耗尽自己的全部8小时以外及周末。6月底,《医学参考报》社周赞秘书长来电询问报纸进展情况,商定
8月28日在广州召开编委会,并要求在编委会前出版3期试刊。考虑到本频道的覆盖范围要包括营养保健及营养治疗两个方面,我们决定将频道名称由“临床营养频道”改为“营养学频道”。自此,自己全身心投入报纸工作。首先,是编委遴选,前后反复不下10次。接下来是写创刊词,于7月13日完成并发表在博克上。后面的事情自然是报纸本身,除排版印刷外,自己直接参与了从选题到校对的全过程。很多环节是自己一人独揽,责无旁贷。虽然辛苦,但是的确收获颇丰。期间得到很多人特别是周赞秘书长、汪谦主任、姚亚楠编辑、马小静编辑的无私帮助与热情鼓励,他们的名字无法一一列举,但是自己一定会牢记在心。其中也有人试图作梗,但是,一切逝如烟云。
第三,是山西行。我们一行10人(自己、吴承堂、闻英三家各3人,加朱志鹏共10人)7月31日从广州飞大同,当晚住大同北辰花园酒店;8月1日沿途参观云岗石窟、悬空寺、应县木塔,宿五台山新京伦汇宾楼;8月2日先后游览五台山、阎锡山故居,经太原回广州。虽然是第一次游山西,但是感觉非常不好:一为山西的厕所,到处都是茅坑,连著名的五台山都是如此,不堪入目;二为山西的管理,悬空寺、五台山作为世界级旅游胜地,其管理之差,难以想象,与张家界、九寨沟、青城山等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三为太太吵架,X太为了坐位及时间安排等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居然分别责骂两位小孩,并与Y太大吵起来。朋友一起出游,居然发生如此不堪的事情,实在令人痛心。
第四,是《医学参考报--营养学频道》创刊会暨第一届编委会。会议人员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参会者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会议的准备与接待工作十分艰巨。8月29日会议顺利结束,与会领导、专家异口同声称赞本次会议高效、圆满,接待工作热情、周到。会议筹办工作自始至终再一次得到方仕主任的全力支持与鼎立帮助。
第五,是《广东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的筹建工作。学会的筹备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07年底,当时主要是遴选人员;2008年6月18日14位发起人向广东省医学会递交了《关于申请成立广东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的请示报告》,2008年7月31日广东省医学会第六届第11次常务理事会批准成立《广东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2009年3月23日8位发起人向广东省医学会提交了《关于申请正式成立广东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的请示报告》,2009年4月9日下午及8月18日下午在省医学会先后召开第一、二次筹备会,9月8日在广东大厦召开《广东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第一届第一次全体委员会》,分会正式成立,自己当选为主任委员。
第六,是外出学术讲座、会议、会诊、手术。好在近两月此类活动不多,自己也有意识地谢绝了一些邀请,两月内共外出参加会议4次(讲座3次),会诊2次,手术2次。
这,就是自己近两月的主要工作。尽管他们不能成为“两月未博”的借口,但是,他们的确耗费了自己的空余时间,或者更加准确地说,他们干扰了自己的心情,使自己无法安静。因为自己只能在安静的情况下,才能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才能与博友交流,才能Bloggin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