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
(2009-01-23 02:20:55)
标签:
杂谈春节 |
“回家过年”的呼唤使我坐立不安,无法静心;电视、报纸等媒体铺天盖地的春节广告将我的心带回家乡,勾起我对家乡春节的向往与回忆!
我的家乡在湖北省通山县的一个小山村,1992年通电, 2007年通路(一条简易柏油路进村)。以前的照明靠煤油,以前的交通靠走路。尽管贫穷,但是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可能是由于交通不便之故,与外界交流甚少,所以家乡的方言非常特别,与湖北省其它地方完全不同,外人根本听不懂我们的家乡话。在家乡,父亲不叫爸爸而是叫“爷”,祖父不叫爷爷而是叫“公”;母亲不叫妈妈而是叫“yi”(与“衣”同音),祖母不叫奶奶而是叫“婆”;外公外婆叫“家公家婆”,岳父岳母叫“qi(与“妻”同音)爷qi娘”。老婆叫“屋里”,老公叫“屋里人”(有孩子后叫“他爷”),儿子叫“崽”,儿子老婆叫“媳妇”。吃饭叫“qia(与“恰”同音)饭”,感谢叫“劳慰”!不仅如此,家乡的春节与其它地方也有很多不同。
家乡的“过年”实际上远比目前的假期长,从腊月二十三日起,至正月十五日结束。腊月二十三至年三十为准备时期。故乡有歌谣道:二十三打杨尘(清扫房屋)、二十四接祖人(摆一桌酒菜,请已经过世的祖祖辈辈回家吃饭)、二十五敲花鼓(搭台唱戏)、二十六过年肉(杀猪)、二十七挡粑坯(将粘米与糯米混合,放人石臼中,考重力将其粉粹,用于制作年糕)、二十八家家发、二十九家家有、三十日坐着吃!非常形象而生动地概括了腊月二十三至三十的具体工作。实际上整个腊月,故乡的父老乡亲都在为过年做准备工作,包括:请裁缝做新衣裳、杀猪/做腊肉、做年糕(家乡叫粑崽)、做红薯粉条(家乡叫线粉)、爆米花(家乡叫米爆)、做油豆腐干(家乡叫豆腐各)、…….等等。上述林林总总的过年必需品中,自己认为故乡的年糕最有特色。当时家乡没有磨粉机,靠石臼将米粒踵成粉末,过筛后加水揉和,然后压入模具内,如此制成不同图形的年糕,蒸笼蒸熟后晒干保存。年糕主要成份为粘米,为了增加粘度,通常加入少量糯米,具体比例不祥。家乡流传“尖人(聪明人)喜茶、傻(家乡读音为ha)子喜粑”的说法,自己特别喜欢家乡的粑崽(年糕),一顿能吃20多个,所以母亲经常拿上说取笑我,时至今日自己仍然会托人从家乡捎来粑崽。
年三十下午,全家人开始洗澡(家乡没有自来水,没有洗澡房,用脚盆洗澡),换新衣裳,贴对联。年三十晚上全家人一起吃饭,晚饭后全家人围在火炉旁烤火,先烧故乡特有的一种新鲜树叶(家乡叫叭啦树),该树叶火烧时会发出“劈劈叭叭”的声音,犹如放鞭炮一般。然后要用杉树根烧火煮腊猪脚炖萝卜(每到下半年,故乡的男人们都要到山上挖一棵衫树,晒干后备用)。此时,家乡的男孩子们(有时成年男人也会参与)会挨家挨户地辞年,他们叫道“辞年辞年,不是米爆就是钱(不给米爆就给钱)”,热心的家庭主妇们都会拿糖果点心(包括米爆)去招待孩子们。吃完猪脚后,父母亲给孩子派发压岁钱,然后上床睡觉。睡觉前男主人在大门外放一挂鞭炮,以告别即将过去的一年。可能是儿时记忆之故,腊猪脚时至今日仍然是我的最爱。在美国学习期间,尽管很穷,自己仍然会经常购买价格不非的熏猪脚。它是自己当时的唯一购物欲望,吃完之后的满足感是今天的鱼刺、鲍鱼所不能比拟的。
正月初一至十五为享受节日时期,男人忙于外出拜年,女人忙于招待客人。年初一早晨通常是长辈先起床,开门后第一件事是放鞭炮,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晚辈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是给长辈拜年。早餐后,开始外出给同村的老人、长辈拜年。上午全村男人一起聚集祠堂给祖人拜年。放完鞭炮后,司仪会说一些诸如感谢祖人的庇佑,祝福大家,期望来年好运的话,然后一起下跪向祖宗的灵位磕头三次。此后,各个家庭可以分别到祠堂给祖宗拜年。
正月初二开始外出他乡拜年。初二,外甥给外公外婆拜年:祖父、父亲的外公外婆先、子女的外公外婆后;初三,女婿给岳父岳母拜年:也是祖父、父亲的岳父岳母先、儿子的岳父岳母后。家乡的拜年有若干趣事:一是外甥上坐:初二外甥给外公外婆、舅父舅妈拜年吃饭时,外甥(不论年龄大小)坐上席主位,其它人分次而坐,家乡的说法是“年初二,外甥大过老家婆”。二是女婿醉酒。初三全村的女婿都会来岳父岳母家拜年,所有女婿集中在祠堂里吃饭,全村每家端来酒菜、轮流敬酒。自己的村里有40多户,每户至少一杯酒,意味着每一个女婿要喝40多杯酒。由于人的酒量大小不同,所以每年总是会醉倒一批女婿。初四以后,开始其他拜年,如其他亲戚、朋友、师长,并开始其它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活动一直持续至正月十五。
都市的生活很精彩,都市的生活很无奈。都市的过年充满了商业气氛,充满了功利因素。拉关系、搞交际成为过年的重要活动与内容,人性的彰显与天伦的释放反而退居其次,不知道这是一种倒退还是一种进步?相反,在家乡过年非常热闹,非常轻松,非常享受,自己可以得到全身心的休息与释放。家乡的猪肉特别香、家乡的蔬菜特别甜;家乡的人情特别浓,家乡的父老特别亲。父母做的饭菜特别可口,家乡酿的米酒特别醉人。所以,每次回家过年后返回城市时总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适应不了。博友红菲儿的博文“坚定不移回家过年”说出了万万千千游子的心声与愿望,自己真是羡慕那些回家过年的人们,可惜自己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