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昨晚,卫生厅孙炳刚科长给我们排班,将医疗队21人分为两个分队:省人民医院队、中山大学队;工作也分为两部分:固定医疗点(桥头、直升机停机坪,包括夜诊)为一部分,巡诊+做饭为另一部分。两个分队轮流。
今天,我的任务是做饭。
6:30起床,然后与杨子波、于钟两位医师一起去打水。子波是老队员,所以请他带路去。两位救护车司机,加上我们共5人,带上装水的各种容器(盆、桶、瓶),开着救护车,经过10余分钟的颠簸,来到取水点。取水点距我们驻地至少1公里以上,位于马路边的一个山坡上,解放军的净水车停置于泥石流及滑波而形成一块空地上。我把各种容器装得满满的,救护车司机及子波告诉我只能装一半,要我到掉一点,说道路颠簸,会将水荡出来,我半信半疑、我行我素。上车后,我手扶水桶,坐在水桶边的凳子上,救护车徐徐前行,突然,救护车一个踉跄,我已是半身湿透,后悔没有听他们的话,真是“不听老人言,做事乱翻天”。尽管救护车如蜗牛般爬行,到达驻地时满满的一桶水只剩下不足一半。我的第一次取水就是如此失败。由于每一次取水量不多,我们每天必须跑2次。
上午,有很多不知级别的领导、不知单位的记者来到映秀漩口中学原址参观、拍照,由于我们驻地在漩口中学篮球场,是非常好的拍摄地点,我们也被很多领导顺便问候了一把,被不少记者附带采访了一下。所以,我们广东医疗队知名度较大、曝光率较高。我本人知道单位的领导有民政部救灾司王振耀司长,总政治部多位将军,领导们都与我合影留念,并答应回到北京后将照片邮寄给我,我将信将疑,拭目以待。
映秀是汶川县的中心城镇,坐落于两坐大山的一块谷地,卧龙河在此汇入岷江,卧龙河与岷江将映秀分割成“Y”三部分,有两坐桥(在地震中均幸免于难)将三部分连接在一起。地震前的映秀有小香港之称,经济发达,有映秀湾电厂、映秀药厂等骨干企业;交通便利,是通往卧龙、九寨沟的必经之地;人口稠密,常住人口达12000人。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一片废墟,遍地瓦砾,满目疮痍;听到的却是人间哀嚎、山水哭泣,天地悲曲。旅游业曾经是阿坝州的支柱产业,每年为阿坝州带来100亿的收入(注:阿坝州只有87万人口),经映秀通往卧龙及九寨沟两条公路是阿坝州的生命线。5.12汶川地震形成的泥石流及山体滑坡彻底摧毁了这条生命线,同时埋葬了当时在道路上行驶的800-1200辆各种汽车。通途变成天堑,“旅游收入有由100亿变成0”白副州长伤心地说。
映秀的第一顿早餐是牛奶、火腿肠,丰富得出乎意料。我们的炉灶在篮球场外的泥地里,几块砖头围成一个近园,上面置一大锅,就是我今天的工作地点。我们先是彻底清洗了各种锅碗瓢盆,接着煮饭炒菜。平时,我在家里从不做饭,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做二三十人的饭菜是多么困难。我们用包装箱纸片作火引子,木柴临时去捡。伙夫的位置取决于风向,浓烟当烟草,烈火似雾靏。饭菜的味道取决于天气,雨水当酱油、尘土如胡椒。就这样完成了三菜一汤,看到大家吃得津津有味,我这位伙夫感到无比欣慰。只可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天无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