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钟宏娇 文 王丽红 摄
昨天,去市区润和天地小区找保安陈向炜,他昔日的同事说:“就那个写诗的吧,他半年前就走了。”
打听到电话,陈向炜说,“我现在在时代大厦《最绍兴》杂志编辑部。”
从保安,到杂志编辑,只有初中学历的陈向炜用自己的经历完美地诠释了“我的中国梦”。而梦想的起点,充满艰辛。
陈向炜,1978年生,陕西富平人。17岁那年,因为家贫,初中毕业的他不得不放下书本,背起蛇皮袋裹着的行囊,一头闯入北京,成为“农民工”大军中的一员。
如同所有没有学历的农民工一样,他在北京的工地做过小工,在广东东莞的工厂里做过搬运工……“都是体力活。”他笑笑。
但他跟别的农民工又有点不一样。早上7:30干活到凌晨一两点是常事,但当别的工人都疲惫得睡下时,陈向炜醒着。那些看到的、听到的,冲撞着他敏感的神经,他睡不着。
在无数个不眠的夜晚,他躺在架子床上,写下了那些长长短短的句子,渲泄着内心的彷徨与无助。
但那时候,他看不到未来在哪里。
2006年,他在彷徨中来到了绍兴,做的第一份工作是绍兴一个小区的保安。
在这里,他仍然和别的保安不一样。深夜巡逻,别人昏昏欲睡,他的脑细胞却格外活跃,“直立于身子里的言语,醒着……在这里,我多么渴望,渴望能拥有一张桌椅”。他拿出纸笔摊在膝盖上写到。
他不停地写呀写,稿纸堆了一摞摞,一直到写出那首《我是一个没有地址的人》:“‘我是一个没有地址的人’/多么希望能从这首诗里走出/给我一个‘地址’/然后一个猛子扎根下去”。这首写于2009年的诗发表后在网络上流传一时,也奠定了诗人“麦秸”(陈向炜笔名)的“江湖地位”。被贴上“打工诗人”标签的陈向炜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
他的诗歌先后发表在《星星诗刊》《浙江日报》、美国《侨报》等刊物,他还被吸收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2010年获评绍兴市“首届十佳新绍兴人”。
他出名了,但他仍然做着保安。没有学历,这份工作仍是他养活自己和儿子的主要收入来源。
陈向炜一直想出一本诗集,没有钱,搁了好多年。去年,他的诗集《给我一个地址》终于出版了。
今年初,市区一家杂志聘他做编辑,他终于坐进了写字楼,在格子间里日日与挚爱的文字为伍。他的同事,都是大学毕业的俊男靓女。
在绍兴一呆就是7年,是什么让陈向炜留下来?他说,是绍兴的文化底蕴和包容的气度。“感谢绍兴,我的梦想在这里起飞。”
5月24《绍兴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