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剧本《校园有我温暖的家》(有合作意向请联系)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2015-05-11 06:16:54)
标签:
育儿 |
微电影剧本
——消防中队长与留守儿童的故事
剧情简介:赣东某中学为了关爱留守儿童,创造性地开展了“校中建家”活动。为留守儿童征询代理父母,让临时爸爸、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是这项活动的重要一环。在“代理父母”认领、结对动员会上从小失去父爱的县消防中队队长王汝平与四年前他从大火中救出来的孩子乐佳明不期而遇。“代理父亲”王汝平在与乐佳明的相互交往中,不仅让乐佳明感受了家庭的温暖,提高了学习成绩,同时,也找回了原本属于他应该得到的母爱。多年离家出走的母亲回到了他的身边……
时间:2014年前后
背景:某中学,消防中队,东乡各大景区,公园等
序:报纸新闻特写,镜头叠加:留守儿童犯罪、关注留守儿童……
一、
王汝平家中
王汝平正睡觉,手机响了,是值班室来的打来的火警电话。他立马穿起大衣,夺门而出。王汝平和战友迅速出警,救火车笛声急促而响亮。
二、xx镇一乐姓小村
一栋低矮破旧的民房正在着火,因四面堆积木柴等杂物,火势凶猛,救援困难。王汝平率领战友奋力救火。一位消防战士背出一位老人。老人梗咽地对王汝平说,里面还有人。火势越来越猛,王汝平毫不犹豫地钻进屋里,将一个男孩被救了出来。这时房梁塌陷……
三、县城某中学
学校会议室。正中挂着横幅。校领导在主席台就坐。留守儿童近百人与爱心志愿人士混坐,并相互交流。
刘校长开始讲话:刚才我跟大家谈了“校中建家”关爱留守儿童的意义和目的。现在,我说说,怎样在校中建家。(.穿插校园环境和周边景物、含千子湖、荆公文化广场等)校中建家就是在校园为留守儿童建一个临时的家,让他们同样感受到家的温馨,父母的关爱。我从小就失去了母爱,对留守儿童有着特殊的感情。因而在校园开展了“校中建家”这一特色教育活动。为了开展好这项活动,必须先建立一个虚拟的家庭。经过征集,有60多名爱心人士今天来到留守儿童认领,他们将组成临时家庭,并按照活动的部署开展各项活动。学校也将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做好小钟建家的工作。一是成立留守儿童管理中心,具体负责在校寄宿留守儿童的食宿生活,思想教育及心理辅导。二是将留守儿童集中编班,对住宿、用餐、晨练、午休等定向管理。三是开设生活教育课,强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四是注重品德教育,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五是创新机制,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这第六,就是积极营造家的氛围,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馨。今天,我们在这里就是确立代理父母和结对帮扶对象,使校中建校活动有序展开。
台下。嘉宾和留守儿童相互挑选。身穿消防制服的王汝平几乎是不假思索,立马选择了身材矮小、性格内向的男同学。王汝平走向他的那一刻,这个男同学突然叫了一声:“叔叔,谢谢救了我,我一直想找您。!原来这个男孩就是四年前他从火海里救出的男孩乐佳明。
王汝平提着水果、书籍和文具来到乐佳明宿舍,后由指导老师安排在留守儿童活动室。王汝平与帮扶对象乐佳明展开交流。由于是第一次,双方都有些局促。
王队长:孩子,你好!
乐佳明沉默了一会:叔叔好!
王队长:诶?我们不是约定好了,你得叫我爸爸吗?
乐佳明:不,还是叫叔叔好。我爸爸死了。五年前在采石场被一块突然滚落的巨石击中,还没到医院就去世了。
王队长:这些年你妈妈没有回来看过你吗?
王佳明:爸爸去世不久,家里就发生了那一场大火。你知道,大火是由我那瞎了眼睛的奶奶床上烤火引起的。邻居报警时,我奶奶住的那一间几乎被大火笼罩。进村的道路狭窄,救援的消防队员赶到时,我和爷爷也被大火包围。幸亏叔叔,爸爸及时施救,我和残疾的爷爷才死里逃生。当时,在外打工的妈妈回来看过一次,就再也没有联系了。听说,她在外面找了一个男人……
孩子声音哽噎,神情茫然。
王汝明:现在,你在这里读书,缺少什么呢?
乐佳明:缺钱和爱。不过,我从小就非常节俭,因为家里一直没有什么钱,也就花钱少。那场大火后,村里把我和爷爷列为困难户,每月有一笔钱,爷爷都留着给我。爷爷也经常来学校看望我。看着爷爷拄着拐杖出现在校门口时,我忍不住流下眼泪。(穿插相关镜头)。因为,我就只有他一个亲人。我觉得,我缺少是家的温暖,是父母之爱啊!每当看到同学跟爸爸妈妈在一起,我就觉得自卑,我想爸爸,也想妈妈,尽管爸爸不在,妈妈不理我,我还是想念他们。真的……
王汝平眼眶湿润,一双大手徐徐地将乐佳明抱在怀里。
王汝平:孩子,别难过。我和你一样。14岁那年,我爸爸遭遇一场车祸,我母亲改嫁。是奶奶把我们兄弟俩抚养成人,奶奶一直捡破烂挣钱,替我们兄弟俩教学费。(穿插相关镜头)从那时候起,我就发奋读书,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使奶奶晚年幸福。你也许不知道,你们李校长小时候,也是一个没有感受过母爱的孩子。他的妈妈在生下他的那一刻,因为难产剖腹导致大出血,最终没有来得及看他一眼,就离开了人世。
这时,李校长出现在乐佳明跟前。李校长:就因为我与你们有着同样的经历,我才觉得你们也应该有一个家,在学知识,长身体、初设人世的关节点上同样感受父爱和母爱……
三人相拥,手紧紧地我在一起。
五、福建石狮
刘桂花正在打扫卫生。突然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电话,她有些疑惑。
留守儿童之家电话室。王汝平:喂!您是刘桂花吗?你好啊!我是王汝平,我是乐佳明的临时家长,也就是他的代理爸爸。
刘桂花:你说什么啊?我听不懂。佳明没有什么临时的家,也没有代理爸爸啊!
王汝平:哦,是这样的。你儿子乐佳明不在东乡三中读初书吗?学校为了这些关爱留守儿童,组织开展了“校中建家”的实践活动。为了给孩子一份温暖,让其健康快乐的成长,在三年初中期间有一个家的感觉,招募了一批合适的人士做代理家长。
刘桂花:你是谁哦?我又不认识你! 不要打电话给我。我一个女人没有能力管理孩子。
乐佳明从王汝平手里接过电话:妈妈,我是佳明!
刘桂花:佳明?你是怎么知道我的电话的?以后别打我电话了,我一个人在外面也烦。有事找你爷爷,当时也是他叫我出来打工的。这些年我活得也挺艰难的。
乐佳明:妈,你别这样!四年了,我还是第一次给你打电话。刚才给您打电话的是把我从火海里救了出来的消防队长王叔叔,是他几经周折通过舅舅找到你的电话的。我打电话给你不是要你的钱,只是想叫你一声妈,我不能没有妈,我想妈妈啊……
乐佳明脸上挂满泪痕。
刘桂花心有触动,心事重重……
七、校园
学校组织留守儿童到舒同纪念馆参观。讲解员介绍舒同的革命生涯及书法创作经历。代理家长在一旁陪同。王汝平与乐佳明在舒同雕像前合影。
留守儿童参观王震旧居,王震纪念馆。校长与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代理家长在王震塑像前合影留念。
十、双休日
午餐时,王汝平夫妇分别帮乐佳明夹菜。饭后,东东找出作文辅导书,教乐佳明写作文。
十一、校园
十二、深夜
王汝平夫妇刚入睡,手机响了。
西隐寺景区,游人如织。王汝平的岳母与几位老太太在景区游玩。
乐佳明、刘桂花、王汝平来到巨型观音雕塑前游玩。王汝平向刘桂花和乐佳明介绍景点、以及国际佛岭书法公园的发展远景。鼓励刘桂花回本县工业园区就业,这样可以照顾佳明和年纪越来越大的爷爷。
刘桂花点点头。
王汝平岳母的同伴看见他们不免觉得稀奇,与她耳语。岳母着急,忙向女儿打电话:闺女啊!汝平在家吗?
电话里:没有,他有事出门了。
王汝平岳母:女儿啊,他骗你,他跟别的女人好上了。我亲眼所见,现在还我眼前呢。
王汝平的妻子:妈,你误会了,是这么回事……。
王汝平岳母:哦!是这么回事啊。我得告诉他们真相。
十六
老师正在上语文课,同学们认真听讲。佳明听得尤其认真,并能主动举手提问。
十七、校园
佳明主动上台向同学们汇报与代理爸爸交往的经历。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佳明同学发表在校园刊物上的作文《我的代理‘爸爸’》……
十八、 校园
秩序井然,干净卫生,孩子们性格开朗,有说有笑,他们有的在看书,有的在打羽毛球,有的在吹口琴,绘画,个个都充满朝气。期末考试,佳明进步了许多,受到老师表扬。
兄弟学校校长,县教育部门领导来学校考察,询问留守儿童的相关情况。
报纸、杂志对该校“校中建家”所取得的成绩的报道,校园内的宣传展板。
校长作经验介绍的特写,王汝平的特写。
十九、 县城、工业园区
在王佳平的帮助下,刘桂花在开发区找到了一份工作,佳明爷爷搬进了刘桂花母子租住的出租屋。假日爷孙和刘桂花到高铁站广场游玩。
消防队员演练现场,王汝平组织战友进行灭火演练。刘桂花母子和部分结对帮扶参与参与观看。他们目睹了演练的全过程。演练中,消防多远机智勇敢,毫无畏惧。
演练结束,佳明跑过去叫爸爸,汝平说,我这个爸爸到期了,该下岗了。
李桂花:不,在孩子心里你永远是一个代理爸爸。
爷爷握着王汝平的手:是哦,王队长,你永远是我们乐家的恩人啊!
现场有人抓拍了这一镜头,死人笑得阳光灿烂。
二十一,尾声
清晨,一列高速列车从东乡站出发,快速驶向远方。
画面中不断叠加校园、老师、李校长、王汝平、乐佳明的画面及众多留守儿童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