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清:《功夫熊猫》一场世界免费推广
(2011-06-13 22:50:3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戏谑录 |
于德清
《功夫熊猫2》还是来了。中国的电影院欣欣然敞开了怀抱,试图和好莱坞的电影资本一同分享这场票房的盛宴。中国的熊猫人赵半狄先生,还是向上次那样跳了出来,号召大家抵制,但是,在微博的时代,众声喧哗,他的声音很快就被湮没了。
《功夫熊猫2》在中国元素的基础上,又加强了中国元素,据说片方初步票房目标是在中国圈走6亿元。对此,派拉蒙中国内地负责人陈吉吉表示,《功夫熊猫2》“首日很好”,“目前,除了《阿凡达》,进口片票房最高的是《2012》的4.8亿元,希望《功夫熊猫2》能顺利实现6亿元的目标”。
对于《功夫熊猫》系列,国内的小朋友们是很喜欢的,影院是很欢迎的,而电影资本则是“羡慕嫉妒恨”都有的,当然将熊猫宝宝整天戴在头上的赵半狄先生,或许是另一种比较奇怪的感觉——愤怒。在他的眼中,和国宝熊猫有关的一切,都该中国人来搞才行,洋人是没有这个资格的。
这样的目光实在有些偏狭。其或许没有看到,好莱坞有时候也是活雷锋。我国政府和四川人民一分钱没花,派拉蒙就免费给我们做了好大的一个全球推广。尽管,他们也赚了很多钱,不过,我们付出了什么?
现在,中国的形象广告出现在纽约的街头,那都是花了很多外汇储备的。很多地方投入巨资拍电影,宣传当地。除了《唐山大地震》各方效益兼顾,其他90%以上的都打了水漂。很多影片也就只有在当地影院上映,自娱自乐一番,在其他地方或者根本进不了电影院,或者到电影院来个“一日游”,就匆忙下线。
《功夫熊猫》和这些案例相比,我们实在是赚了太多。熊猫也使我们软实力的一部分。记得当年,大熊猫团团、圆圆赴台之后,有台湾绿营人士很不靠谱地在那里叫嚷“勿中了大陆的熊猫攻城之计”。《功夫熊猫》拍到现在,或许不应看作是,好莱坞侵了中国人的权,而是中国熊猫征服了好莱坞,并由此,征服了全世界。
熊猫阿宝很憨,很可爱,也很正面;功夫也很玄,很神秘。好莱坞的导演和编剧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比我们的张悟本老师和李一道长强多了。
好莱坞里边有一堆世界级的推广大师。《阿凡达》上映后,咱们的张家界立刻就行动起来了,要把电影中张家界的外景地改名“哈利路亚山“。这是想硬搭便车的,因为硬往上爬的姿势有些难看未免令天下笑。如《功夫熊猫》这般,主动将故事和背景全都放在中国的,主动来贴我们的实在是太罕见了。
《功夫熊猫》的成功说明,中国元素和中国的文化资源不是没有全球市场,而是,我们现在缺乏开拓全球市场与全球行销的能力。现在,与其浮躁而狭隘地去抵制《功夫熊猫》,不如,还是想想,为什么我们做不出《功夫熊猫》。为什么,我们做了那么多熊猫,“功夫”就是不行呢?
如何去做,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真正按照电影的规律来,这点业内人士想必也是都明白的,在此已经无须再费口舌。现在,我不求中国的电影人如赵半狄先生那么高尚、那么具有民族的正义感,他们倘若能够有真正的“羡慕嫉妒恨”,也是能够让人看到点希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