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德清:李开复从人生导师到创业教父

(2009-09-08 16:42:17)
标签:

人生导师

教父

谷歌

李开复

中国

杂谈

分类: 正经录

于德清

 

李开复离开谷歌后的去向在97正式揭晓。他将募集8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用于第一个五年周期,开创一个天使投资+创新产品和团队的平台,名为“创新工场”,开辟中国风险投资和创业的一个新模式。

李开复已经48岁,他正在听从内心的召唤,完成从世界知名跨国公司职业经理人到新的社会身份的转型。在他之前,走在这条转型之路上的亦不缺乏公众所熟悉的身影,如把宽带概念带到中国的田溯宁,如新浪网的创始人王志东。这一代IT老将们怀着用技术改变中国的梦想,投身于第一轮互联网大潮之中,成为引领时代风骚的人物。当他们已经不再年轻,理想主义的色彩依然不减之时,从职业经理人转型为投资人,从冲锋在技术和商业创新的一线到退居幕后、扶持后进,似乎是最为漂亮的转身。

11年前,李开复刚刚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的时候,“李开复是谁”即便对很多业内人士来说也是一个问题。不过,李开复自从和中国发生“亲密接触”之后,就成功地树立了跨国公司华裔职业经理人的社会身份,并在此基础上又塑造了青年人生导师的光辉形象。后者,既构成了他转型的动力,也是其今后事业拓展的重要资源。李开复的人生导师之旅始于20004月。当时,李开复结束了在中国的任职回微软总部做全球副总裁,他于是在网上给中国大学生写了《我的人才观》及《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这两篇文章在中国的年轻人中传播一时。20045月,受马加爵事件触发,李开复又给中国学生写了第三封信。一直到20052月,李开复总共给中国学生写了七封信。在这些信中,李开复现身说法和学生谈人生、理想、事业、成功以及更为重要的做人问题。在此之外,李开复还创办了开复学生网(后更名为我学网),作为和青年人沟通各种人生问题的平台。尽管,李开复的人生导师形象不乏跨国公司的商业雕饰之痕,不过,这一知识偶像的社会作用是不容否认的,而此次离开谷歌帮助青年创业则证明,这未尝不也是他个人的兴趣选择。

现在,李开复身上职业经理人的光环正在消退,人生导师的社会形象与他的创业计划结合正在让 “创业教父”的新身份日渐明晰。与田溯宁、王志东等专注于风投和PE领域不同,李开复进入了更早阶段的天使投资,无疑这更需要激情的燃烧和对风险的理性把控;与一般的天使投资人与机构有别,他的商业模式中加入了对创业者的筛选和创业团队的培养。在李开复看来,创新工场能够提供的资源是完善的后台运营支持,招聘到最优秀的创业者,一个共享的开发平台和资源,互补团队的搭建,以及完善的筛选机制。没有资源也没有经验的创业者将凭着自己的努力获得起步的一切,包括李开复的跨国公司管理与经营之道。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并非单纯的投资机构,而更像是一个青年创业者的黄埔军校,他本人的身份则可以说是“校长”也可说是“教父”。

在互联网的浪潮中,注定是一代人又一代人匆匆而过,而技术改变中国、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却永远不会褪色。李开复的华丽转身既是这一梦想的个人延续,也是更多的年轻人实现梦想的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