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清:奥凯停飞背后那一场民营航空的火拼
(2008-12-09 12:28:29)
标签:
均瑶集团奥凯航空吉祥航空杂谈 |
面对中国航空业的全面亏损,11月初,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号召各航空公司加强联合“抱团取暖”。上周,在经济寒冬中,奥凯航空因为股东控制权内部纷争宣布停飞。奥凯停飞事件以一种近乎自残的方式撕破了“抱团取暖”温情默默的面纱,为民营航空如何“过冬”掀开了残酷的一面。
12月3日,媒体爆出奥凯航空要在12月15日至1月15日停航一个月。然而,事件的进展超出人们的想象,12月6日,由于飞机无法加油,旅客不能正常办理登机手续,奥凯航空被迫提前停航。尽管,奥凯停飞的只是客运,而货运依然盈利状况良好,仍在运营,但是,客运停飞对奥凯航空的打击仍然是非常致命的。最新的报道是,奥凯每天将损失200万元。至此,奥凯航空已经创造了中国民营航空的两项第一,2005年3月第一家上天、2008年12月第一个停飞。
奥凯航空何以至此?目前,各方传递出来的消息确凿表明,这是因为公司内部股权与经营权纷争激化并外化。然而,综合各种信息,这又不仅仅是一个公司的内部事务。奥凯航空的大股东均瑶集团此时主动出击、出此下策,要求民航监管机构停飞奥凯航空的客运业务、撤换总裁刘捷音,其意图无疑是要全部掌控奥凯航空的管理与经营权。此前,均瑶集团虽是奥凯航空的第一大股东,却并未介入奥凯的经营与管理,而奥凯航空今年以来已经亏损了数千万元。停飞事件背后展现的正是,自民营资本进入航空领域以来,第一次实质性的同业兼并与重组。而在整个民航业不景气的背景下,这也是一个民营航空如何走出经济寒冬的经典案例。
然而,由于采取的手段是如此极端,均瑶与奥凯之间的控制权之争看上去更像是一次“火拼”。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均瑶与奥凯之间不是“抱团取暖”,而是最终选择撕破了脸?
从均瑶集团自身的因素来看,这两年均瑶集团一直在进行其航空业的战略布局。均瑶集团不但全资成立了吉祥航空,而且抓住几次机遇而成为奥凯航空与鹰联航空的第一大股东。借此,均瑶集团在全国实现了一个“品”字性的战略布局,吉祥在上海、奥凯在天津、鹰联在成都,均瑶初步形成了对华东、华北、西南三个区域市场的辐射与影响。这应该是一个非常良好而且用心的开端。但是,这个布局里最脆弱的环节是,均瑶集团没有掌握奥凯与鹰联航空的实际控制权。这正是现今奥凯停飞事件的祸乱之源。另外,均瑶集团虽意欲做大做强,但是,在航空业这样一个对资金要求非常苛刻的市场中,其与奥凯、鹰联等其他民营航空公司一样都面临着资金紧张的局面。这或许导致均瑶集团控股奥凯的近半资金没有到位。当然,这也不排除均瑶集团本身有“四两拨千斤”的资本运作思路。但是,这个事情一是表明均瑶集团资金并非足够充裕,二是成为了均瑶全盘掌控奥凯的最大障碍。在另一方面,均瑶集团则一直以其初步打造的均瑶系为内核,去境外寻求私募,并最终上市。今年6月份,均瑶集团曾宣布成功私募1亿美元已经没有悬念,但是,此事或许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最终不了了之,均瑶上市计划也推迟到了2010年。
如果均瑶集团私募成功,那么横亘在均瑶与奥凯之间的一切问题可能都会迎刃而解。但是,恰恰是因为私募失利、而且还有一个近半股本金没有到位的历史悬案,这样均瑶重组奥凯实际上成为了一场“穷人”的战争,这就注定其不会以“和平”而且“文明”的方式进行。
中国民航业在经历了数年井喷行情之后,2008年迎来了一个发展的低谷。前10月,民航业旅客运输量同比仅增长2.4%。今年面临的是一个行业性的寒冬与普遍的亏损。国内7成航空公司已陷入亏损的境地,今年前10月累计已亏损43亿元。奥凯航空自2005年3月11日正式开航以来,3年已经累计亏损近2亿元。今年以来,奥凯航空又出现了几千万元的亏损。而在四川的鹰联航空自2005年以来,也一直没有摆脱亏损的阴影。这种情况在民营航空界也非常普遍。在奥凯停飞之前数日,鹰联航空就因为拖欠机场费用被成都双流机场扫地出门。所以,奥凯航空即便没有停飞事件,其能够维持多久也将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此时,民营航空已经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关口,这也意味着一幕兼并重组的大戏将不可避免地到来。
而另一方面,均瑶集团全资的吉祥航空自2006年9月首飞之后,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1000万的业内奇迹,今年,在普遍的行业萧条之下,吉祥航空仍然在赚钱。这实际上更加坚强了均瑶集团扩张的野心。均瑶集团的扩张有两个方向,一是继续购买飞机、开辟新航线壮大吉祥航空,二是兼并其他实力弱小而又面临经营困境的民营航空公司。然而,由于国内民航市场是一个高度管制的市场,第一个方向基本走不通。在国内民航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未来一两年又是一个新飞机大量交付的高峰,所以,民航局正在酝酿出台政策,禁止国内航空公司购买新的飞机。这固然会避免重复投资,但这个政策一刀切下,无疑会堵死吉祥航空的发展之路。寄望于此,则意味着要背负非常高的政策风险。所以,当下均瑶集团最为现实的扩张之路,无法避免地要走向第二个方向,要把目标对准奥凯等民营航空的“兄弟”。这个不需要均瑶集团继续支付成本,他只需要输出吉祥航空的商业模式、变现自己作为大股东的控制权就可以了。现在,奥凯航空的经营困境正是为均瑶实际掌控奥凯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最佳时机,均瑶集团王钧金主动要求奥凯停飞,正是要致奥凯于死地,以最小的成本逼迫奥凯的创始人、现任CEO刘捷音就范。
或许,兼并奥凯只是均瑶的第一步,其下一步的棋子应该是落子西南,把鹰联的经营危机变为均瑶掌握鹰联控制权的契机。当然,这或许将是另一场残酷的商业争夺。
在经济寒冬中,实际上摆在民营航空面前的选择并不多,无论是对奥凯还是均瑶,无论他们经营成功还是失败,至少现在,他们都无法逾越那道垄断与管制的玻璃门。当经济危机来临之际,他们不但无法获得国家补贴抚慰,还要忍受航线等方面政策的歧视。所以,民营航空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并强大起来,他们只能自相残杀,只能是一个较强壮的弱者实现对另一个弱者的征服。这个场面的确有时会非常难看,但是,却又无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