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德清:从《海角七号》看到一个怎样的台湾

(2008-12-04 11:04:15)
标签:

影评

海角七号

毒草

主旋律

侯孝贤

台湾

杂谈

《海角七号》终于要来了。

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在大陆12月的贺岁电影档期中,一部来自台湾的电影《海角七号》注定要受人瞩目。据台湾“中华影视联合总会”会长王应祥透露,《海角七号》已获大陆有关方面审核通过,并可以“一刀不剪”。虽然,最近又有技术性原因,海角七号亮相或许推迟,但是,大的方向应该是错不了的。

自从17年前《妈妈再爱我一次》之后,这将是第二部获准在大陆公映的台湾电影。尽管从影片内容来看,的确也没有什么特别敏感的镜头需要裁剪,但是,“一刀不剪”仍然表现出了一种政治上的宽容和进步。

不过,这并不意为着《海角七号》就不会不引起争议。在影片中,过去与当下的两个不同时代的爱情故事,成为贯穿剧情发展的两条主线。由于这两个爱情故事均有涉日背景,使这部电影在大陆当下浓厚的“主义”语境中注定会成为一个问题。事实也的确是如此,《海角七号》还未风卷大陆,媒体已经开始拿所谓台湾知名的传记作家的博文《<海角七号>是株大毒草》炒作了。

然而,这种带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的炒作未免有些“剑走偏锋”。这和《海角七号》在台湾的走红基本没有关系。影片最动人的不是60多年前那段充满伤感与无奈的爱情,而是当下那些小人物努力创造“奇迹”的生活。《海角七号》最大的成功就是人物塑造的成功。阿嘉、茂伯、水蛙、马拉桑以及当地的“议员”,几乎每一个人物形象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导演魏德圣通过这个偏僻的小镇,让人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乡土台湾”。这个“乡土台湾”的精神是什么,或许就是一种在浮躁中产生的包容,一种在幽默中生成的奋斗。或许这就是在“党争”之下被掩盖的台湾人的真实生活,是被复杂的现代社会所掩盖的那份单纯与阳光。

这迥然不同于侯孝贤镜头下的悲情、迷茫与压抑,以及其他台湾肥皂剧里豪门争斗的阴暗与紧张。这或许应该是对当代台湾社会最为真实的一种呈现,是去除了重重政治与历史的遮蔽之后的还原。《海角七号》在台湾大受欢迎,显然是电影与观众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侯孝贤未尝不了解台湾,只是白云苍狗、时事变迁,台湾已经改变。

《海角七号》其实是一部非常主旋律的电影。一段凄迷的60年前的爱情悲剧最终被阿嘉与友子的大团圆所代替。这是对台湾历史与现实的一种隐喻。时间可以消弭一切历史的仇恨与隔阂,战争、种族的坚冰总归会被沟通与理解所融化,而这也可以适用于《海角七号》中所有的人际关系。相信,这对我们如何看待台湾也是一种启示。因为历史原因两岸民众交往的贫乏,会导致种种误解与偏见。哪些认为《海角七号》是大毒草的人,是否真正理解台湾民众现在是怎样看待日本占领的历史。这里边的确有一种非常普遍的想当然。所以,我们应该摆脱种种先入为主的理念的熏习,静下心来,好好看看《海角七号》。只要真正了解了台湾社会,大陆民众又有什么历史的包袱放不下的。
12月3日,马英九在对大陆民众的广播中也建议大家看看《海角七号》。这个建议的确很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