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宇森的梦想谈笑间灰飞烟灭

(2008-07-15 15:37:45)
标签:

杂谈

分类: 戏谑录
 

  作者:于德清

 

  看完《赤壁》之后,我们应该心情沉痛地哀悼,又一位中国导演倒在了征服西方电影院的路上。号称投资8500万美元,一切皆是好莱坞操作模式的《赤壁》,却最终像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山产子,意想不到地获得了超级喜剧大片的“美名”。与公映之前的高调相比,这两天,吴宇森陷入了无语的森林。

  吴宇森18年的三国情结到最后归结为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在《赤壁》中借周瑜的口说出:“我有一个梦想,也是大家共同的梦想,就是我们要团结,上下一心。”吴宇森不止一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团结就是《赤壁》想要表达的核心。当然,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我们一直苦恼于不能向世界输出价值观,恭喜大家,吴宇森先生找到了,或许《赤壁》让老外看了之后,对于中国人团结的力量似乎有了最直观的认识。这将有助于修正中国人在海外出名的不团结的形象。如果大家不能从电影中看到这一层,吴宇森的良苦用心可谓白费了。

  尽管,吴宇森非常努力地去钻研历史,去颠覆《三国演义》的叙事方式,以及三国人物的脸谱,他试图尽心尽力去做好一切,然而,这却最终变成了一场灾难。由于电影里的历史BUG实在太多,电影院里的哄笑也就没有对他丝毫怜悯与同情。他的梦想就这样在观众的谈笑之间而灰飞烟灭。

  显然,一方面,吴宇森低估了中国观众对历史的认知,也低估了历史积淀的文化力量之强大。其对历史人物形象的颠覆性塑造不但没有出彩,反而透露出一股90年代香港电影的浅薄。另一方面,吴宇森所能够提供的新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团结与和平,与三国这段历史也是驴唇不对马嘴。借三国这样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而要阐述这么一种小儿过家家的玩意,不似举重若轻,反倒像举轻若重了。《赤壁》核心价值观的逻辑荒谬正是一切笑场效果的根本来源。

  从《英雄》、《无极》到《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在中国式大片西征的路上,已经是伏尸百万,再加上一个《赤壁》,也不算什么。虽然是携8500万美元的巨资,以及当今华人演艺圈顶级阵容,吴宇森也没有超出空洞叙事与暴力加美学的路线。打造一个国际化的《赤壁》,几乎是吴宇森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口头禅。而国际化以及国际票房诱惑,最终只是让影片给一种人不中不西、不土不洋的怪异感觉。到《赤壁》为止,正是中国导演这种邯郸学步式失语症的总爆发。

  到目前为止,国内舆论对《赤壁》讨伐、恶搞之声压倒了赞美,即便是赞美也是谨慎而有分寸。此刻,反倒是美联社毫不吝啬赞曰:“通过‘赤壁’这个经典故事,导演吴宇森重塑了中国史诗电影的信誉,革去了以往那些画面绚烂但故事空洞的华语史诗电影的格调。”看来,老外不懂中国历史,此言不谬。如果,我们评判中国大片的是美国坐标,那么无疑《赤壁》是成功了。毕竟美国人不知道赤壁是不是周郎的,也不知道,团结就是力量的大道理。

  只是在愤青当道的中国社会,如果一味迎合西方观众的胃口,而颠覆自己的历史,或许会被人扣上一顶文化卖国的帽子。对此,吴宇森先生不可不警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