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印商业文化古人大众文化杨雨杂谈 |
于德清
千年之后,我的老乡李清照还是没有逃脱被“恶搞”的时代命运。这次,李清照女士被她的一位粉丝描述为好赌、好酒、好色之徒。此论一出,网上讨伐之声不绝余耳。这位在电视台开讲李清照的中南大学教授杨雨,遭到的网络群殴,据说惨不忍睹,很黄很暴力。
说实话,这到省了我们家乡的领导去湖南长沙找杨雨老师“算帐”。要知道,在蔽县李清照已经成为发展家乡经济的一块品牌,有前些年新建的清照故居可供一日之游,有清照酒若干可为一晌之醉。杨雨的新解往大了说,也是对李清照这块经济招牌信誉的巨大损伤。不过,我们家乡的领导们若为智识超群之辈,倒是可以借鉴杨雨教授的新发现,把打马古技发扬光大,也可在酒足饭饱之后为一宿之赌。之所以如此说,乃是基于对当今时代的绝对信任。在如今这场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妖风之中,太阳地下没有什么事情是干不来的。
我丝毫不怀疑杨雨对李清照那份纯真的感情。而李清照可能也确实是一个如此有血有肉、率性而为之人。当下,学术界对古人还原的一大贡献,就是把他们不是当作神,而是当作人来看待。既然是人,那自然有七情六欲,古人的生活作风有问题,也应该是正常的。既然,舜一下娶了两个老婆,大禹为什么不能有婚外情呢?如果有确凿的证据,在学术上,得出这些结论也无可厚非。不过,学术终归是学术,毕竟是一个小圈子里的事情。如果,这只是一种学术争论,那么问题就简单了。而杨雨和纪连海所遭遇到的问题反而不是如此。
不能不承认的是,自百家讲坛开始,学术也和古人一起走下了神坛,成为借助大众媒体传播的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因为电视台自身的收视率等利益诉求而带有极强的商业性。这样,学术问题和学者的被爆炒,也与娱乐明星的八卦等等没有本质的区别。既然是讲李清照,怎么讲才能吸引眼球是第一位的要求。这点在《世说新语》的策划人的博客中有明确交代。该策划人从听说杨雨开始就在不断寻找卖点,她发现杨雨是肌肤似雪的美女,之后,她发现按寻常套路讲李清照肯定不吸引人,于是最终有了《酒色才气——李清照》,以李清照的好赌、好酒、好色为卖点。这样做实在也并不算出格。于丹就被有些媒体封为美女,尽管,在有些人的眼中,这种说法很不靠谱。所以,在这一系列事件中,真正的问题不在学人也不在古人,乃是,商业文化作祟导致大众文化误读。
也许,按照现在的标准,本人的家乡也可以说是恶搞了李清照多年。但是,因为没有进入大众媒体的视野,所以,也就没有人来关注,可在一隅偷安。而杨雨女士不但上了当地的电视台,更进而在网络上传而广之,她不受争议也不合乎常理。
杨雨很不幸成为商业文化的一个道具,也成为大众文化暴露出非理性一面的牺牲品。在这个事件中,她并没有错。她只是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了错误的地点。而对于大众来说,似乎也不应对此耿耿于怀。大家如果只是表达对过度的商业文化炒作反感,以如此愤激的方式出现反而正着了人家的道。
最后,我们通过宋朝的一段公案或许能看到问题的另一面。一日,苏轼问佛印:你看我是什么?佛印说,我看你是佛。苏轼很高兴,继续问佛印:你可知,我看你是什么?佛印说,不知。苏轼曰:我看你是一堆狗屎。苏轼说完,大笑而去,自以为赚了佛印的便宜。不久,他就感觉不对劲。因为,佛教讲“万法唯心”、“境由心生”,意思是说,你看到的一切皆来自你的内心。所以,苏轼看佛印是一堆狗屎,那岂不正好说明,苏轼自己心里正有一堆狗屎乎?以此观之,如果大众认为杨雨是在猥亵古人,是否人人心里都存在着一股猥亵的念头呢?很可能,以迎合大众为己任的某些恶劣的商业文化炒作,其实也只是呼应了大家的需求而已。那么,猥亵一个又一个古人的究竟是谁?也许,恰恰是正在喊打的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