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妈咪为婴儿睡眠问题头疼,非常理解。在怀孕期间,我就已开始担心将来出生的宝宝会闹觉,吃夜奶,频繁觉醒,想想都可怕。因为我的睡眠本来就不好,一旦睡不好第二天会头晕脑胀,萎靡不振,做什么都没有精神。如果我的孩子出生后也闹觉,夜里总醒,我一定会患上神经衰弱、植物神经紊乱等相关病。基于种种担忧,怀孕期间,我就开始上网搜资料,想学习培养婴儿良好睡眠习惯的好办法,发现相关信息并不多,睡眠好的宝宝也不多。但从仅有的一些睡眠好的宝宝情况里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一些共性问题。
有的妈妈说,哎,累点就累点吧,那么小哪有夜里不醒的,大了就好了。结果,有的宝宝一岁了夜里还醒一两回,两三岁了夜里还得吃顿奶。有的大人认为孩子夜里吃点也是吃到肚里长了身体,没什么。太多妈妈因为宝宝夜啼和闹觉而苦恼不已,大人的睡眠基本都无法完整和连续。尤其是夜里,因为孩子频繁醒来而不断间断的睡眠,真是令人苦不堪言。不但大人非常辛苦,孩子的身体健康、智力发育同样受影响。其实,连续完整的睡眠对成人和婴儿来说都是非常的重要。所以,良好的睡眠的习惯不能等孩子自己建立,而是从婴儿开始就应该有意识的去培养。
现在的婴儿夜里基本上都是用纸尿裤,尿的问题不再是孩子频繁醒来的主要原因。夜奶才是宝宝醒来的主要原因。三个月以内的婴儿,夜里还是需要吃夜奶的。毕竟白天和睡前的奶量,很难让宝宝挺到第二天早上。而三个月以来,宝宝夜里吃奶的习惯已经形成(不管是吃几次,具体什么时间醒),建立一种习惯不容易,改变一种习惯就更不容易。婴儿是很容易依赖一种相对稳定的作息模式的。你怎么建立她就会慢慢适应并认定这种模式,所以要打破它也是需要费些力气的。改变需要时间,耐心和坚持。我是在宝宝三个月时开始调整她的,主要的方法就是用水逐渐替代每一次夜奶,慢慢地连水都不给了,就这样,大约经历两个来月的时间,孩子可以一觉睡到天亮,晚九点半左右睡,早上七点左右醒。夜里她偶尔会哼唧,我从不管她,她也就继续睡了。如果我起来去抱她,她反而给弄精神了。当然,这需要你跟宝宝之间有默契,你要判断她哼唧的状态,是否有其它意外情况,孩子每种哭声的意思也是不同的。
我家宝宝在月子里也和很多婴儿一样,夜里醒很多次,三四次吧。那时候,她还处于混沌状态,说调整都是天方夜谭。我还在做月子,夜里还要喂奶,虽然当时请了月嫂,但月子里的宝宝吃夜奶的次数多,当时又是喂母乳,这谁都替代不了。经常是第一次夜奶刚喂完,我刚刚睡着不久她又醒了,再次喂完,我也就精神了,很难再睡着,那种明明困还睡不着的感觉糟糕透了,有的时候都绝望了,心里想完了,这样下去岂不是没有希望。晚上睡不好,第二天白天还睡不着,整天迷迷糊糊,天旋地转,一个月下来,我就瘦了。不过,出了月子,情况好转一些,宝宝大概醒两三次。前三个月的宝宝,简直就是天使+魔鬼!
还有关于婴儿独立、自然睡眠的问题,也是很多妈妈的心病。宝贝无论白天还是夜里,总会对睡眠的条件有所依赖,要么需要抱,要么需要摇晃、拍,要么给几口母乳,要么含着安抚奶嘴等等什么花样都有。总之,需要给点安慰才可以睡。其实,那并不是孩子的需要,是你给养成的习惯,习惯这东西你怎么建立怎么是。我一开始也是混乱的,为了平复宝宝的情绪,什么招都用,结果苦恼也越来越多。慢慢地,我发现,带孩子这事需要理智和冷静。她闹的时候,我不能头脑发热。当然,时至今日,我的宝宝虽已独立、自然入睡,却也不是一日之功,即使不算持久战,也算绞尽脑汁颇费周折。方法,不新鲜,该算老生常谈。宗旨是循序渐进,一定要有耐力。具体办法是:及时察觉宝宝的睡眠信号,如揉眼睛、打哈欠,千万别等她急眼了,情绪稳定好办事嘛!放到她的小床里(尽量让她熟悉自己的小窝,少睡大人床),不走远,试着呆在她看不见你的范围内悄悄观察她的反应。最初,一般都不会那么顺利,一定不能心急。宝宝对于你突然不给任何安慰就让她自己睡,一定意见不小,但是你要静观其变,如果哭得很执着很严重,还是要抱起来,不能伤了小家伙的心哪!但是,让她自己睡的目标绝不放弃,跟小家伙要斗智斗勇,随机应变,灵活处理,等她情绪好点再放回去,一点一点朝既定的方向去努力去坚持,慢慢地,奇迹就出现了!真的,这事没啥技巧,精髓就是坚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