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秋雨钟山碑文伤害了谁?

(2009-12-20 16:04:14)
标签:

余秋雨

钟山石碑

臧首成

小乾隆

南京

杂谈

分类: 生活杂谈

    周末特地去了趟钟山风景区,不为别的,就是想一睹大师钟山碑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风采!其实早先也去过不少次钟山风景区了,但这次就是奔着碑文去的!从仙林到钟山也没花多长时间,在网上看到关于碑文的一系列正反两方的激烈争论,心久久不能平静,于是就决定亲自去看看。

   只见一块大石碑上余秋雨先生所题碑文,赫赫在目:华夏大地,美景无数,却有寥寥几处,深嵌历史而风光惊人。其中之一,在南京钟山之麓。此地山雄水碧,古迹连绵,徜徉其间,步步皆是六朝熏风,南唐遗韵;隐隐可见大明王气,伟人身影。每当清秋时节,重重悲欢归于枫叶,滔滔故事凝于静穆。山岚夕阳,明月林禽,真可谓中国文化之最高诗境也。
    钟山风景,美则美矣,无奈龙虎际会,风雨苍黄,历尽浩劫,日渐颓芜。所幸得逢盛世,重新打点江山,南京人民于甲申之年启动整治宏图,斥资五十亿,搬迁十三村,移民两万余,增绿七千亩,新建栈道,呼集物种,辟出诸多公园,重修两大陵墓,一时气象万千,如画卷新展,岭苑初洗,经典再现。金陵古城,自此更可俯仰岁月,迎迓远近;中华文明,由此增一聚气之谷,读解之门。主事者命余作文,方落数语,已烟霞满纸,心旷神怡。

   余秋雨己丑秋文并书

余秋雨先生自己这么说,“这个碑文是我的真实心声。”这个碑文是自己起草、自己书写,压力很大,是认真想了很久才写的。余秋雨在当代的确是一位文学大家,他的文采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但是我认为钟山石碑让余秋雨来写,实在说不过去!试问余秋雨先生是一位精通文言文的大家吗?文言文的水准有多高?我们不得而知!本人建议余秋雨先生应该再出一本《文化苦旅》文言文版,来打消我们的疑虑。否则我们这些人心中真的不服。

   余秋雨先生说,“我给很多地方题过碑,但字数都很少,字数很多的大碑文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法门寺,一个就是中山陵了。这个碑文有两段,几百字,真的是花了心思写的。”花心思写的碑文就是那样文白交杂?难怪有的南京市民觉得恶心呢!不是说是文学大家就能题碑,余秋雨先生写出这样的碑文来,小辈实在心寒,只是白枉了我读了先生那么多书啊!

   余秋雨先生说,写碑文的心得就是,对历史要有了解,要选择最重要的来写,既要小中见大,又要大中有小。“中山陵这五年来变化太大了,现在综合整治结束,到处都是相通的,非常好。我认为是大工程,大手笔。”看了那段碑文,我就对上面的话不敢苟同了,是凡在南京定都的王朝,大凡为短命王朝,余秋雨先生竟然走路走出了六朝熏风,南唐遗韵;看山看出了大明王气,伟人身影?这我就不解了......

 钟山风景区闻名的最主要原因,应该是中山先生长眠于此,而余秋雨先生却似乎有意回避,这到底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看了这几句“南京人民于甲申之年启动整治宏图,斥资五十亿,搬迁十三村,移民两万余,增绿七千亩,新建栈道,呼集物种”,越发觉得好笑,余秋雨先生到底想干嘛?难道余秋雨先生所谓的花心思来写,就是写出这些白话文?文中刻意模仿古人诗文的地方很多,显得生硬苍白,在这我也不多说了。我想这石碑要是让苏轼来写,那是再好不过了。

    余秋雨所题的钟山碑文,放在钟山风景区,恐怕真事大煞风景了。这块碑文伤害的不仅仅是南京人民的心,更是伤害了热爱南京,关心钟山的人的心,本来不题此碑也罢,南京人民或许对先生颇有好感,但先生写了这文白交杂,看了令人恶心的碑文之后,恐怕在南京人民的心中地位大不如从前了。余秋雨先生所题石碑带来的影响,远不止石碑本身这么简单,这一点怕是余秋雨先生始料未及的吧!

(如有冒犯余秋雨先生之处,还请先生不要见外,这只是小辈的一些观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