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人类意识的起源

(2013-01-13 13:22:18)
标签:

杂谈

    综观地球生命意识的生成、进化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发生了两种不同的意识进化:一是生物性进化,这种生物性进化产生了生物世界的反应意识,进而产生了动物世界的知性意识,并为人类意识的出现奠定了生物性进化的基础;二是文化性进化,即以声符、图符、字符为中介的指称和抽象,这种指称和抽象使得经验转化为了概念,使得人类的意识走向了概念意识,并造就了一种人类所特有的以经验为根基,概念为制导,从经验方式上升到概念方式,概念方式反馈于经验方式,进而实现概念方式和经验方式统一的人类意识结构和人类智能。
  自我意识和工具,都应当从概念方式中得到它们的本质说明。也就是说,自我意识是一种概念方式的生成,而不是知性意识的生成。反应意识和知性意识生成生物和动物自主性,但这种自主性不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一种以自身为对象的指称和概念运作。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动物能够进行以自身为对象的指称和概念运作,而人类恰恰能够进行以自身为对象的指称和概念运作。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意识具有概念方式的加入和制导,动物的意识不具有概念方式的加入和制导。
    此外工具是什么呢,工具是一种概念方式的创造,有了概念方式的图式制导,人类才能从自然之物的利用走向概念之物的创造。工具在本质上是一种概念之物,是概念方式反馈于经验方式的实践创造。用双手和技能是说明不了什么是工具的。

    对人类的意识起源的揭示需要做系统的研究。需要搞清一些基本的问题。如:

  1、生命意识生成、进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这个历史进程所生成的不同意识方式;

  2、生命意识进化的两种不同方式,即,生物性进化和文化性进化;

  3、何谓概念,概念的本质和起源,即概念意识方式是如何随着人类生存方式的需要而从符号文化中生成出来的;

  4、人类的意识结构是一种怎样的构造和自组织方式。人类的意识结构是如何以经验为根基,概念为制导,不断地从经验方式上升到概念方式,概念方式反馈于经验方式,在概念方式和经验方式统一的实现中,把概念转化为观念、知识和自我意识的,以及如何把概念转化为事物,进行概念创造的实践活动的。并由此获得人类所特有的概念智能的。也就是说人类不仅拥有动物世界的经验智能,更拥有动物世界所没有的概念智能。

  5、语言生成、进化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即人类是怎样获得语言能力的,人类喉咙所发出的声音是怎样从动物性的叫唤,走向指称性声符,进而从声符走向部落口语,以及文字语言的。以及人类为何能够通过语言的方式想和思,用语言名称、规定和建构事物,进行彼此交流、形成精神纽带的。

  6、人类意识方式的文化性进化生成和概念创造,又是如何反作用于人类的身体,驱动人类的感觉器官,神经回路、大脑中枢的文化性进化的。

  对人类意识的起源需要对上述问题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究。坦率地说,试图以身体进化、双手解放、劳动创造、工具使用、技能发展来揭示人类意识的起源,马哲教科书和一般的自然科普读本已经谈得够多了,也很有道理,但他们都未能深入揭示人类意识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或者说人类智能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工具、技能和人类实践的本质是什么,人类的实践和动物活动的根本性区别在哪里?
   在动物世界中,我们看到,猩猩也会用两个前肢寻找石头砸碎坚果获得食物,选用树枝掠去树叶伸进蚁穴取食蚂蚁,但为何猩猩不能从石块的利用走向石器的制作,从树枝的利用走向木棒和长矛的制作呢?也就是说从自然之物的利用走向工具的创造呢。这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是简单的技能发展吗?要知道,这样的行为在猩猩中己经传承了数千年或数万年了,难道这样长的时间也不能使猩猩的技能有所长足的发展吗?!哲学思考的精髓在于,要深层次地察觉问题,走向新的思考和勘察。
  关于自我意识。在地球上除了人类之外,其他的动物都具不有自我指称的能力。老虎、狮子和大象,永远也不会自我指称地说自己是老虎、狮子或大象,指称它们的同类也是老虎、狮子或大象。生物或动物的自主性并不是概念方式的自我意识。不搞清这一点,那么,无疑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也有自我意识,如,病毒遇到合适的寄生体,就会自主性感知地侵入;你碰一下含羞草,它就会自主性感知地把叶子收拢,一只昆虫掉落到猪龙草,猪笼草就会自主性感知地把它捕获和消化;你去抓蚊子、蚂蚁、小鸡等等,它们个个都会自主性感知你在抓它们而逃跑,这种种感知不都是自我意识吗?!还有动物和人类一样会叫唤,用自己喉咙发出的声音进行警示、呼唤等等,你能说它们没有语言吗,等等、等等。因此,不搞清自我意识和语言的本质,把它们同自主性和叫唤界分开来,加以正确的定义,我们的研究是一步也无法深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