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感动瞬间随笔/感悟奥运国家电网我记录感动瞬间文学/原创 |
分类: 电网·奥运 |
雏燕学飞
1993年6月的一天,李娅的母亲张玉梅带女儿去蚌埠市业余体校报名学习体操。教练樊云玲让李娅跟别的小朋友在一旁学了两个动作,却没想到她一学就会。不仅劈叉做得有模有样,还学年纪大些的队员竖倒立,脚尖绷得直直的,挺像那么回事。“留下吧!”樊老师看着刚刚5岁的李娅,觉得这孩子在体操方面有股子灵性。
自从李娅练上体操后,张玉梅每天都要骑半个多小时自行车将她送到体操房。寒来暑往,从未间断。
1999年春节期间,李娅到安徽省体操队试训。教练彭中卫、潘华对李娅的第一印象是:“小丫头转体、前翻能力特别强,爆发力好,非常有潜力。”
为备战全国九运会预赛,彭中卫、潘华根据李娅的技术基础及身体条件,为她制定了以强项带弱项、动作起步高的周密训练计划。从1999年10月开始,仅用一年半时间,李娅就在平衡木、高低杠项目上,练成全运会规定的10分起评的成套动作,获得九运会体操决赛入场券,成为当年安徽代表队年龄最小、入队最晚、进步最快的队员。
全国九运会高低杠决赛中,李娅因为上佳表现被国家队教练刘桂成相中。翌年2月,李娅入选国家集训队。一个更广阔的天空,展现在这位13岁少女面前。
逆风飞翔
初进国家队,李娅首先要解决动作的规范性问题,而改动作比学新动作还要难,不仅要重头学起,还要改变练了多年的动作习惯。
“团跳360度”发力不够,改;“回环”没有韵律,改;“自由操转体”,脚下没有力量,还得改……
训练时,李娅时常会歪着小脑袋,一声不吭地看其他队员怎么练。琢磨半天后,她小大人般地对一旁教练说:“我得加油练,不然赶不上。”一个动作不做到让自己和教练都满意,李娅决不罢休。
正是凭着这股子冲动,半年后,李娅的自控能力明显增强,各项技术指标直线上升。队内测验中,她的动作质量、稳定性一次比一次好,高低杠、平衡木成绩更是突飞猛进。
2002年8月,北京国际体操精英赛,名不见经传的李娅一鸣惊人,获平衡木冠军、高低杠亚军。2003年4月,在罗马尼亚国际体操赛上,初登世界赛场的李娅,独揽高低杠、平衡木两块铜牌。紧接着在2004年3月份的雅典奥运会热身赛上,李娅获得了高低杠金牌;5月份在中国体操锦标赛上,获得了体操全能第二名、高低杠第一名、平衡木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正当人们为李娅的稳定发挥惊喜、对她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的表现寄予厚望时,李娅却意外地从器械上摔了下来。事后,将自己独自留在房中的李娅脑海里不断重现着从器械上掉下的瞬间。一向以高难度的动作与稳定性让人眼前一亮的李娅,泪眼模糊,她真的无法原谅自己。
然而,紧密的赛事、媒体的关注,没有给李娅留下多少疗伤的时间。逆风飞翔,16岁的女孩已懂得了飞翔背后的责任。在随后的高低杠比赛中,她克服心理压力,勇夺高低杠第五名。
这个圆圆脸蛋,笑起来眼睛总是眯成一条缝的中国女孩,成为世界体操界冉冉升起的新星。2005年1月,美国《国际体操家》杂志把李娅评为世界体操之星,她的照片登上了《国际体操家》杂志2005年第一期的封面。
冲刺2008
2006年3月,在体操世界杯德国站的决赛中,李娅凭借一套高低杠动作编排“海金斯——扭臂大回环;360度转体——扭臂;京格尔空翻”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获得高低杠项目的金牌。5月,李娅延续了资格赛时的良好状态,她凭借高难度的动作和稳定的发挥在体操世界杯根特站比赛中摘得了女子高低杠的金牌,成为中国女队唯一问鼎金牌的选手。
李娅在高低杠上展现出来的这一套新动作,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在国外一家著名的体操论坛上,有网友看了这次比赛后惊呼:“从去年秋天到现在,是什么让这名中国女孩儿变得如此神奇?”
其实,李娅这套高低杠动作中,是她在冬训期间刻苦练就打磨出来的。前空翻转体180抓杠直接接前空翻抓杠,这个连接不仅观赏性强,难度价值分也很高,有一次甚至被评委打到了18分。
虽然年龄小,但李娅对未来却有着清晰的规划:“我觉得我现在的稳定性还不够,成功率也不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吧。我现在刚迈出第一步,我还要冲刺2008呢!”
希望,就在不远处等着李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