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产经/公司国家电网 |
|
|
每一滴水、每一升油、每一千瓦时电的使用,都在精心计划和控制之中。 截至今年10月底,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大楼用电量比指标节约30万千瓦时,同比节约用水639立方米,公务车燃油节约8000余升,办公费用降低5%…… 作为特大型国有企业,国家电网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大力推动节约型总部建设,发挥了节能表率作用。 11月23日,记者来到公司总部大楼,在进行了一天的节能体验后,有了这样的发现—— 看得见的节能 10时 七层会议室,一场部门会议正在召开。主持人拿起材料说:“请大家把笔记写到打印纸背面。”这是记者在采访中捕捉到的一幕。类似这样的节约行为,在公司总部时刻发生着。 11时30分 有贵宾来访,大楼工作人员的对讲机适时响起,“请开启参观区域走廊区域照明。”话音未落,几盏廊灯同时打开,活动结束后,灯光悄然熄灭。 “为了节省照明用电,大厦照明分为四档,这里的灯是C档,一般是关闭的,只在重大接待活动时开启。”工作人员解释说,为了最大限度节能,照明时间把握得非常精确。降低走廊照度看起来不起眼,但这些“小账”也能算出大数字。 13时30分 楼顶的玻璃天幕缓缓打开,吐故纳新,总部大楼呼吸着一天中最温暖的空气。 工程部工作人员不停按动手中遥控器,“怎么使用天幕,看起来简单,其实也有大学问。合理调整移动天幕的开闭时间,就能减少楼内空调的能源消耗。”经过分析,物业公司根据总部大楼温控和空气质量要求,专门出台一套方案:在正常天气情况下,夏季天幕开启时间是7时至8时,而冬季则改为13时30分至14时30分,温度适中的春秋季,时间相应延长。 20时 大楼保安开始例行巡视。一位保安随手关上一扇敞开的窗户,他对记者说:“冬天门窗封闭好,对空调节能很有帮助。”他顺手指了指茶水间的方向,“我们每次走到附近都要仔细听听有没有滴水的声音,这成为每个人下意识的行动了。” 从今年5月到10月,工作人员巡视检查出车辆滴漏汽油、机油、防冻液等48项,卫生间、茶水间跑冒滴漏324项,并在平时夜间、节假日、双休日关闭窗户176次,随手关闭电源约400余次。 “看不见”的节能 10时30分 地下二层的中控室里,值班人员发现“异常”。电脑显示,大楼二层有房间温度达到23.79摄氏度,超过规定值。核查无误,立刻进行调整。10分钟后,温度重新定格在20摄氏度。 即使是每天工作于此的员工,也很难发现这悄无声息的变化。 14时 空调机组的模式显示:单融冰。寥寥几个字的背后,不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节能手段,更是一种落实精细化管理,坚持科学节能的思路。 一位工作人员说:“为充分发挥空调冰蓄冷系统的移峰填谷作用,除了晚上制冰、白天融冰,还合理安排冰蓄冷系统的运行工况。”白天用电高峰时段采用单融冰,适当调整空调机组送风温度,尽量减少“冰能源”的消耗。再利用夜间散热的有利条件,加强空调水的水质处理,提高冷却塔运行效率,有效控制冷却水系统排污,降低设备用水量。 据了解,空调冰蓄冷系统在冬季主要是用于公司特殊设备的温度调节,在夏季则用于降低大楼的室内温度。今年6月到10月,大楼空调制冷机组比往年减少运行时间1185小时,工作人员介绍,几个月的时间里,就节约了约20万千瓦时电。 15时 走进交通服务中心的会议室,写着“同一片蓝天,同一个梦想,为了我们共同的生存空间”的展板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 “关于节能,我们每个月都有一句话。”交通中心主任取下“节能宣传册”,上面每一页都有朴实贴心的话语。 同一块展板上,张贴着当月交通中心车辆的用油情况。和去年相比,交通中心已经节油8000多升,运行经费也节约了4万多元。 “节能降耗的观念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除了严格执行节能方案,大家还经常交流节能的小窍门呢。”总部一名员工说。 公司机关工作部负责人说:“以科学节能为基础,全面、有规划地开展公司总部节能工作后,大家节能意识明显提高,节电、节水阶段性目标都超额完成。无论是从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还是从推动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讲,我们都必须这么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