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杨的伟大突破-同步性训练-运动成绩

(2012-07-29 16:43:09)
标签:

高尔夫

1.周日,早起先不去带队训练,看了孙杨自由泳的突破性夺冠过程。颇多感慨:男游项目,几十年的努力,终于结果。

 我国往往在女子比赛方面,更容易有所收获。但在高尔夫项目上,女子成就的影响力是非常有限的。冯珊珊的满贯与李娜的法网冠军,社会反响所差不是一个数量级,经济收入金额上,或许也差了两个零。而如果男子项目有所突破,则恐怕中国的整个高尔夫产业将有所改观。

当然,女子高尔夫在亚洲或许能够获得较欧美更多的社会影响力(比如日本)。

我们这里,女孩子的选拔一直没有满意的结果。本来寄望浙江的选拔有所突破,初试也的确发现不少心理特质比较符合的女孩。但本周的复试让人再次失望。需要黄斌去继续做工作。

2.恰好看到上个日记后有几位谈到视频中同步性问题(用手抡)。这位kengolf的看法有对有错。那几位的确是没有同步,但最后那个的“同步”实际上存在很大问题。

技术训练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是学习阶段,身体各个环节(包括球杆等运动单元)需要分别进行学习,之后进行“组装”。组装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自泛化,到熟练,到自动化的过程。

“同步”,实际上是随着训练的阶段性进展而获得的技术能力表现。这和练习场上商业化学习“同步”不是等同的。商业教练可以帮助爱好者学习同步,而职业化学习中,同步能力是随着技术能力的熟练和自动化进展而逐渐获得的。

事实上,这两天的晨练后,我们已经发现他们有了一定程度的“同步”或趋于同步的苗头。举例来说,一个羽毛球手,先学习手腕的杀球动作,逐渐的,大约几千次的重复后,他们的杀球演变成与身体同步,或曰“身体打球”了。

这个过程很有趣,今天邓俊峰告诉我:老师,我怎么觉得我的右侧动不起来了?

我哭笑不得,这孩子身体知觉极为敏锐,以往总是用思维主动寻找“动觉”,不会“偷懒”,让人很恼火无奈。他属于教练要求做1,他就做1.5,如果没有1.5,他就自己创造出个0.5来“难为自己”,只会做加法,不会做减法。

这次身体总算不被大脑干预了,反而茫然了。所以给他讲清楚:没有感觉,才是好感觉。你吃饭不用去感觉抬起手臂,走路不用去感受大腿克服阻力。

他仍然不踏实,录视频给他看后,他才将信将疑地去训练了。

正好放今天的训练视频,白云蓝天绿草地,一扫数日周阴霾,很漂亮。


那个被认为同步的孩子,有个特别的原因。他的右手中指有些残缺,不能完整做好右侧的腕部大角度收缩释放,多要靠左侧动力链完成最后的加速器械。所以,目前牺牲部分环节的加速能力后,在这个训练阶段,已经看起来“很同步”了。但这隐含着很大问题,以后怎么办?实际上,他会出现无法把“球杆变短”,而出现打厚的现象。估计最终解决,要靠球杆老师来帮忙,改变杆头的重量分布。
3.“普通人”关心的hw成绩问题:

的确,在网络上和“空气人”谈论这个问题,不是很方便。一方面这个问题很复杂,另一方面也涉及我们机构和一些个人。

不过,看起来这位仁兄是真心关怀我们的事情,很感谢。您有方便的联络办法,我们可以交流下。

这里仅仅择要说几个方面:

--对于运动成绩曲线,我们认为开始阶段比较低平,然后快速提高的模型比较合理。尤其是那些所谓“晚熟”型的青少年运动员通常会有惊人的成就。而早熟型,通常会出现瓶颈后,无法突破而掉头向下。多数时间,我们对于那些很早就在青少年比赛中露出头角的孩子,我们关心,但并不予以特别的关注。这和媒体和球友们的看法正好相反。不少人,特别是家长们,一旦孩子早期有些成绩,就开始“发挥无限想象空间”了,比如:中国的老虎伍兹要诞生了,等等。

--运动训练有其规律,需要大量时间学习并进行重复才能获得可靠技能。

--重建一个新的运动技术体系甚至比“新学”还要难,而且风险巨大。hw如果不是因为膝伤而暂时退出赛场,恐怕我们也不会做这种重建的事情。而即使重建,失败的风险依旧存在。这需要勇气和幸运。同时,也要能正确面对社会和圈内的影响和压力。

我们对职业球员与其说是提供训练,不如说是构建一种合作关系。多数情况下,我们仅对熟悉的球员朋友给以某些建议,并不提供训练服务。

遇到过一个洋“教练”,总是声称教过某某人,不过为自己贴金来提高教学收费。也曾遇到一位诚恳的洋教练,告诉我,职业球员与教练合作,三个月没见成绩提高,基本就拜拜。所以轻易别和职业球员合作。

而我们认为,三个月根本不可能完成结构性调整。微调而已。三年差不多。

……总之,这个课题实在比较复杂,因素很多。无法深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