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08日
(2011-05-08 11:21:42)
标签:
体育 |
三名运动员的心理实验结果与评价
很有意思。实现结果与教练的日常观察结果及竞赛表现都比较吻合,看来实验心理学效度还是挺高的。在选拔方面应该有非常大的实用意义。
注意集中度:H和SX,年纪够大,集中度相对高些,但与高水平运动员指标比较,还是不够好。SY年龄小,相应的,集中度低,但较同龄来说,却是不错的。所以,sy年龄虽小,成绩不错,精细控制水平不低。特别要注意,后期的训练,尤其是进入逆反期后,心理训练方案要正确,否则就给毁了。
速度知觉:sy与H最好,Sy居然是最高的。所以,对器械速度的认知清晰敏感,相应的,训练中,掌握技术的效率很高。身体对抗小,出现运动伤害可能性小。Sx,则需要提高速度知觉的训练,飞盘、6向滑步等。原来有击剑基础,要恢复起来不难。
抗干扰:stroop表明,sy处于优秀水平,同时视觉观察也在中上水平。日常观察到的“性格稳定”,“场独立”等现象,完全一致。很好。可惜,身体能力弱了些。需要在发育高峰期仔细观察,谨慎处理营养、训练负荷等。H在关键比赛中,一个外在因素(沙坑罚杆)造成崩盘,sxCLPGA已经单独领先,却突然崩盘,都是场依存度太高的表现。
心理旋转:一向认为这个指标与精细能力高度相关,SY正确率100%,得到了些证实。H表现比较差,与推杆成绩上不去是否有关系呢?
另外:眼动仪的的结果更是直接表明了SX推杆低级的原因。改正方法还是很简单的。但要给足够的训练量和时间。这时候,一味去比赛,“以赛代练”,那是“帮助领导完成政治任务”吧?
训练方面,要根据这些结果不断修正训练方案。也要定期用实验检查训练效果。有些改善不了的,该放弃就放弃。
两个联想: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