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杰辞世十年祭

(2016-07-01 06:46:16)
标签:

文化

情感

历史

分类: 儒林漫像

陈杰辞世十年祭

                     

http://s2/mw690/001sDV3ozy72UsmErAZ01&690                                                   2006年4月26日与陈杰先生和夫人在大街合影

 转眼间,陈杰先生离世十周年了。难忘200676日那个电闪雷鸣,骤雨倾盆的凌晨,先生的灵魂在天鼓激荡奏响的哀乐声中,升入了天堂。十年来,先生音容笑貌时常在眼前闪现,爽朗的笑声,机智的谈吐犹在耳畔

2010414日,他的第二部影视作品《旱码头》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星光剧场》播出。这部耗尽先生心血的绝笔之作,从封镜到播出,历尽曲折磨难,用了整整四年时间,然而还被安排在夜深人静的《星光剧场》栏目。不管怎样,总算是播出了,对先生有了个交代。424日,周村有关方面和先生生前好友,到古商城大染坊景点陈杰艺术馆,郑重其事举行了一个仪式,庆祝《旱码头》播出,以及告慰先生在天之灵。其时,他的骨灰尚寄存于济南一家殡仪馆内,他的家人等的就是这一天。《旱码头》播出之日就是骨灰安葬之时。在他逝世四年后的2010年中元节,他终于安息在济南南部山区一处绿树掩映的静谧之地

20031130与先生相识,到他200676日辞世,我与先生的友谊短暂而真挚。才情横溢,风流倜傥,蓬勃的生命力如日中天,这样的一个天才作家会死?我没有想到,他自己更没有想到。然而,20059月,当他腹部疼痛难忍,不得不去北京做病理检查后,已经确诊是胃癌晚期,可是家人对他撒了一个美丽的谎言。至今,我的旧手机上,仍然保存着200510241026分,先生自北京发来的信息:“我恢复得很好!勿念,陈杰鞠躬!”10261318分,再发一条:“病理切片为线性肿瘤,尚未形成癌变。咱们还有相处的日子。”我为先生高兴,回复信息道:“天降大任,上苍保佑,盼望相聚周村开怀畅饮,尽叙兄弟高!”可第二天陈夫人给我打电话出实情:胃癌晚期,无法手术,只是割开又缝死了。我的心犹如掉入寒冬的冰窟。

不久,先生出院,向我电话报喜:上帝爱才啊,我这满肚子诗书,尚未施展,岂可忍心浪费了啊。风趣幽默的话语,我听后却无言以对。后来我想,凭他这样一个聪明的人,他对自己的病情一定心知肚明。是心底的那股求生的欲望,在支撑他说谎。他欺骗的不是别人,是他自己。他幻想用他满腹经纶,打退病魔进攻。他幻想,像他偶然写出《大染坊》,又偶然一夜爆红那样,再来一次奇迹。可是,残酷的现实破灭了他的一厢情愿。他在极度痛苦中,用他那颗极度聪慧的大脑,感受着生命倒计时刻的世间百态人生味。一次我去看望他,他拍打着肚腹说:老天怎么会忍心叫我死呢?可惜了这一肚子书啊!

和时间在赛跑,日以继夜把《旱码头》剧本改编成小说。他叹息着和我说:“但愿老天能叫我看到电视剧播出,小说出版,足矣!”他在小说《旱码头》后记中,纵横捭阖,信马由缰,用了一大段文字,抒发对生命的挚爱和留恋,同时对一些人事毫无顾忌,嬉笑怒骂,鞭笞挞伐,可见出他的真性情。在小说《旱码头》正式出版后,这些出格的话,不知被编辑还是家人全部删除。目的可能为的是维护先生的形象。我则以为,这些在生命最后时刻剖肝沥胆无忌之言,才是那个真实完整的陈杰的心声。

陈杰先生是性情中人,是大智慧者。大智者必然视天下,恃才傲物是天下所有智者的通病。这体现在他对《旱码头》的自始至终的自信与期待中。他告诉我,《大染坊》是无心插柳,而《旱码头》才是有心栽花。后者付出的心血比前者多出十倍。说真心话,我看《旱码头》样片时,也有如此感觉。单从剧本的艺术角度而言,《旱码头》无论从故事结构、矛盾设置、人物塑造,还是语言,都堪称艺术精品,要比《大染坊》的生猛朴茂原始手段成熟多。可是,这正应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那句古话。现在看,有心栽花的《旱码头》没能超过无心插柳的《大染坊》,是艺术规律使然,更是时间节点的错位所致。每念及此,会使我联想起卓别林参加模仿卓别林大赛只拿到第三名的故事。这也正如农民种小麦,“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宜”。如果把小麦种到夏至,白瞎麦种,还搭上功夫。

同是在中央一套播放,《大染坊》在20点的黄金剧场,而《旱码头》却被安排2230分的星光剧场。试想,除了几个如我等关心这部电视剧的周村有关人士,谁会深更半夜爬起来去看一部电视剧?果不其然,《旱码头》在央视星光剧场播放一后,地方有关部门造势宣传一阵便无声无息再无下文。《大染坊》创造了央视和全国各地卫视收视率新高,并荣获全国第十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在24届“飞天奖”中荣获四大奖项十几年来全国各地地方台不断播放,随着时间推移,其生命力欲显长盛不衰。如果先生健康地活着,我想他会与我一样,愕然、不解,然后是深思

艺术,忌讳重复。忌讳重复别人,更忌讳重复自己。一切艺术领域,最难超越的就是自己。在这一点上,张宏森尤为清醒。记得20057月,我们陪着陈杰去北京拜会张宏森,请他审阅《旱码头》剧本初稿,宏森看了几段,微微一笑说:又捣鼓出一部《大染坊》来啊。宏森当即建议陈杰,要远离《大染坊》的套路,否则就成了《大染坊》续集。为避免“再捣鼓出一部《大染坊》”,在后来物色导演、演员时,本剧总策划张宏森,果断婉辞了本已都到周村出席过“第二届旱码头旅游文化节暨电视连续剧《旱码头》拍摄启动仪式”的《大染坊》导演王文杰和主要演员侯勇。启用了新导演唐敬睿和演技纯熟、戏路多变的明星张丰毅。事实证明,宏森的眼光是有远见的。这使我想起农民种西瓜,如果是块重茬地,就会减产,甚至颗粒不收。

果然是,《大染坊》之后,与《旱码头》几乎同时,《乔家大院》《大宅门》《红顶商人》《一代大商孟洛川》等等一大批商战题材的电视连续剧东施效颦,一哄而起,肩负着“文化塔台,经济唱戏”的历史重任,以各种手段争相挤上央视荧屏。当艺术脱离了艺术轨道,被利益之手在背后操纵之时,是艺术的悲哀,也是艺术家的悲哀。现在来看,这些“东施”们都没能逃脱昙花一现的命运,没有谁能超越了《大染坊》。

陈杰的贡献,是以一部《大染坊》开创了中国新时期商战题材电视剧之先河,把中国电视剧艺术,扩展、领跑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然而,却在妄图突破自己的一场鏖战中,以生命为代价实践了艺术规律的不可抗拒性,这更是一种可歌可泣的为艺术勇于探索的可贵精神。作为一个有突出贡献的大艺术家,陈杰的名字将会载入中国电视剧艺术的史册。

在先生辞世十周年之际,写下上面文字,以表达深切缅怀之情。

 

                                 2016522日于坐忘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