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缺乏团队精神的企业难以成功

(2013-05-19 07:10:16)
标签:

冲向巅峰

团队精神

成功

王建中

知行力

分类: 破局

 

缺乏团队精神的企业难以成功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先秦时,我国思想家孟子将“人和”这个要素摆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人和”思想在团队协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有关“团队意识”、“团队合作”、“团队精神”的报道,早已铺天盖地、耳熟能详,从业内学者到企业家莫不深刻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然而我们看到的现实却经常是:企业在内耗中裹足不前、屡误战机;各怀绝技的精英聚到一起反而韫椟而藏、效率低下。

中国民营企业人员流动性极高,这种情况也早已司空见惯。但不符合常规的是,一些人员的流动是因所处企业的内耗过于严重造成的。当企业内耗太大时,员工要用大部分精力和时间去应对,因而不能专注工作,如此一来,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企业员工,都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轻则人员流失频繁,重则企业基石不稳。

一家企业的市场部经理一职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先后聘了几位,都是不到三个月即辞职了,其中不乏出色的人才。为什么?企业内耗。按公司组织机构划分,市场部并不是销售部负责范围,销售部无权干涉市场部工作,但出于工作原因,两个部门需要经常沟通、合作。但公司中主管销售的管理者,工作中处处为市场部设埂,强力反对市场部策划方案,将自己部门的过失推向市场部,或者概不合作。类似这样的故事在中国企业界频频发生。一些企业内部表面团结,而私下的关系却错综复杂。

一旦得罪重要领导,不仅工作上寸步难行,其它同事怕牵连自己,也会与你“划清界限”,不敢与你往来;企业领导新官上任,第一把火是重要岗位的人员调整,一朝天子一朝臣,站队成为硬道理;互相轻视,认为合作者名不符实、徒有其表,不配合其工作,更有甚者到处打小报告,污蔑别人;更有国企老总大谈管理之道,认为“管理就是玩人于股掌之中,要适当地制造矛盾、制造窝里斗,然后再扮演‘和事佬’,这对企业的‘稳定’非常必要”,云云;很多企业员工感叹“名枪易躲,暗箭难防”,当你在前线冲锋陷阵时,还要时刻小心背后射来的子弹。

所谓内耗,是指组织或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作用相互干扰、相互冲突、相互抑制,使得各种有用能量产生相互削弱和相互抵消的现象。企业内耗是让许多企业管理人员头疼的一件事情,严重时,企业就像一个绝症病人,良药难治。

联想集团也曾陷入一场“内耗”之中。联想前任总工程师倪光南与董事长柳传志之间的分歧很大,最后闹到了琴瑟失调的地步。当联想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把企业长达5年的“内耗”公之于众时,在业界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内耗给柳传志、倪光南个人以及联想公司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据悉,经历了阵痛的联想汲取了这一教训,努力避免重蹈覆辙,企业才得以轻装前行。

一个企业的作战能力并不是成员单体作战能力的简单相加,它受企业的内耗影响至深。有内耗的企业其作战能力因磨擦产生的能力抵消,要远远低于单体作战能力。企业所有员工同心协力,这样的企业所产生的作战能力会大大超过单体作战能力,并形成巨大的力量,无往不胜。

企业因内耗而造成的损失是沉痛的。由于内耗,部门间的扯皮现象太多,会极大伤害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员工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太过于自私,就不会顾全大局;没有顾全大局的思想,就学不会妥协;不会妥协,就会形成企业内部勾心斗角的局面——企业就在这样的内耗中走向末路。

目前,国内相当一部分企业处于规模小、内功弱的境地,如果再加上内耗大,无疑会增加市场竞争的难度。市场的残酷和紧迫不允许企业分出精力去卷入毫无意义的内耗。我们需要的是同舟共济,杜绝互相拆台;提倡雪中送炭,杜绝釜底抽薪;呼唤团队精神,摒弃企业内耗。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个人完美不代表企业无缺,个人聪明过人不表示企业智慧超群,个人成功不一定企业成功。当然,企业需要优秀出色的员工,但更需要卓越的团队。这就要求企业把无数的个人精神,凝聚成一种团队精神。凭借这种精神力量,企业才能生存发展、兴旺发达、基业长青。

企业里,团队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相关。公司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员工的待遇自然会水涨船高;否则,只能感叹时运不济。西方人很重视个人价值,但在企业和组织里唯有遵守“团队利益高于一切”的行事准则,才是对团队的正确理解。

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共同体,该共同体有着共同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优秀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将团队的最高目标置于首位,富有责任感并充满激情地发挥各自的差异性优势,协同作战,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很多企业的成功,得益于一个优秀的团队。

《西游记》里,最机灵的一个角色孙悟空的成长历程就见证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一个人单打独斗的结果是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受尽苦楚;而融入唐僧师徒的团队之后,取得真经,最终修成正果。

体育竞技场上,团队更是非同一般的重要。2004年,历史上阵容最豪华的湖人队,在总决赛中的对手,是14年来第一次闯入总决赛的东部球队活塞。很少有人相信活塞队能够坚持七场,但最终湖人队却以1:4败下阵来。从球队的人员结构来看,科比、奥尼尔、马龙、佩顿,湖人队就是一个巨星云集的“超级团队”,每一个位置上的成员都是全联盟最优秀的,再加上传奇教练菲尔·杰克逊对其优化整合,这显然是20年来NBA历史上最强大的一支球队,要战胜一支缺乏大牌明星的平民球队,简直易如反掌。

然而,最终比赛的结果却让所有人瞠目结舌。人们在赛后总结湖人失败的理由时,普遍的看法是:奥尼尔、科比组合相互争风吃醋,都认为自己才是球队的领袖,比赛过程中单打独斗,完全不配合对方的行动;而马龙和佩顿也只是冲着总冠军的戒指来的,根本没有融入到这个团队中,因此也没有完全发挥作用。缺乏凝聚力的队伍就象是一盘散沙,战斗力因而大打折扣,最终只能以惨败结束。

任何成功都是靠大家共同努力实现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个人的力量越来越小,团队协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事实证明,只有一个强大的团队,才会有一个惊天动地的故事。

“神六”发射成功让全国人民激动。但是我们要知道“神六”的背后涉及发射场9个系统、11个学科、242个专业方向,数千个岗位,需要雄厚的技术基础、高素质人才队伍、完美的团队精神作支撑。

今天,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处于什么环境,都无法脱离他人对你的支持。一个企业需要拥有各种特长的员工,这些不同特长的员工组合到一起,并在协作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是一个完美的整体。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保持这个整体生命常青的根本所在。

上世纪80年代台湾学者柏杨在其著作《丑陋的中国人》中提到: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这本著作曾经风靡一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几千年来农耕经济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存观念,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传统文化,依然影响着相当一部分现代人的思维意识。在当今全球一体化、规模经济、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思想革命势在必行。

联想精神领袖柳传志认为: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好比一颗颗珍珠,需要一根线把他们连结起来,组成一串美丽的项链。我们现在缺的就是这根线,所以我们的珍珠都散落着。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感悟,柳传志才会有“建班子、带队伍”之说。正是更多的人有了感悟,才会出现越来越多出色的团队和优秀的企业。

世界500强企业成功的原因很多,有不尽相同的地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拥有一支有团队精神的优秀团队。如连锁超市沃尔玛、咖啡连锁店星巴克、连锁快餐麦当劳,他们的分支机构遍布全世界各个角落,拥有庞大的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他们根据不同的国情、不同的文化,组成了经营模式有异但市场运营力量同样强大的团队。

这些企业视员工为合作伙伴,不只是停留在雇主与员工的劳动合约关系,员工因此会看重自己,一起帮助公司积极发展业务;因为这些企业看重团队合作与沟通,员工有了积极沟通、共同探讨最佳方案的充足空间,大家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因为这些企业重视员工个人与企业价值观的一致,员工有了发挥潜力的巨大激励,事业心驱使员工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员工得到了实现梦想并发挥所长的舞台,企业得到了具有献身精神的事业伙伴和持续发展。

一个有生命力的企业,一定要具备有高度凝聚力的团队精神,一定要具备有团队精神的人才组成的优秀团队。

我们这一代人唱着“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成长起来,“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铿锵有力的歌词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