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的“摇摇欲坠”本周终于演化成为暴跌。本栏一直强调,这一阶段的股市,市场需要和政治需要标志着两种不同的行进方向,本周的市场运行表明博弈有了一个阶段性结果,这个结果可能会一直影响着至少6月份的股市运行,但到奥运前,政治还是一定要讲的。
对“讲政治”的投资者来说,这个结果比较令人失望,除了政策连续两周失音以外,还有两件不是很“讲政治”的事情。一是中建公司计划融资400多亿元。大型公司发行在敏感时期历来被视为管理层对于股市的态度,按说“政治”应该是市场上下一齐讲的,管理层说的和做的如果不是一套会让讲政治的投资者灰心;二是并非针对股市的大幅调高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压垮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
既然股市本身存在下行需要,政策不仅没有给予正面推动,反而似有顺水推舟之意,那么本周的市场表现就算相当正常了。
这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有两个特点:一是一次性提高一个百分点(正常情况下是0.5个百分点),分两次实施;二是调整时间在CPI数据公布之前。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央行对通货膨胀的极度担忧,也可以由此判断未来货币政策的取向。
说到这次突然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不得不说的是越南突发的经济危机。再乐观的人也会承认越南正发生着深刻的经济危机:股市楼市连续暴跌,物价飞涨,涨幅达到25%,越南盾一天贬值能够达到7、8个点,越南央行不得不1小时发布一次汇率报价,据说那里的人们拿到越南盾以后,不得不飞跑着去兑换人民币或者美元,跑得慢点的都会遭受极大的损失。
引发越南危机的因素中中国也有,比如热钱炒高股市楼市,曾经的升值预期,通货膨胀压力等,但说到经济体承受风险能力、发展质量、自我调节能力,以及汇率制度,都没有什么可比性,不过在分析越南危机的时候,我们知道了一个新词“唤醒效应”。
之所以存在“唤醒效应”,是因为一国发生的危机能够引起人们对过去危机的回忆,使他们重新估量经济情形,并在心目中赋予不利情况一个更高的权重。由于被外生事件唤醒的记忆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结果就是使两国的价格发生同向运动。看到一则报道说,“唤醒效应”在经济领域的各个层面都存在,比如1866年英国一家名为沃森·奥弗伦公司的铁路承包商破产,引起市场对名声显赫但实际上与沃森·奥弗伦公司毫无关系的奥弗伦·格尼公司的担忧,而“唤醒效应”的威力居然大到最终让后者破产了。
也许是巧合吧,但至少看起来我们的央行很像是被唤醒了“危机意识”,如果央行把不断收紧流动性,控制通货膨胀当“政治”来讲,至少从结果上是不利于股市“讲政治”的,投资者也许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要面对这样的矛盾。
而A股市场看起来也终于被“唤醒”了。本周形成一个向下的跳空缺口后,就形成了一个非典型状态的“岛形”反转。说它不典型,是因为典型的“岛形”反转应该发生在市场的顶部和底部。顶部的“岛形”反转是在上涨一段时间以后,先发生一个向上的跳空缺口,经过一段时间的盘整之后,再发生一个向下的跳空缺口;底部的“岛形”反转则是在一段时间的下跌以后,先发生一个向下的跳空缺口,经过一段时间的盘整之后,再发生一个向上的跳空缺口。它们在技术上是准确度极高的反转形态。
抛开“岛形”不“岛形”的讨论,我倾向于认为,发生在本周二的跳空缺口是一个指向性非常明确的突破性缺口。按说市场已经跌了这么久,缺口的性质比较难判断,之所以认为这是一个突破性缺口,原因有两个:一是缺口之上的盘整时间长达30个交易日,二是盘整期间成交量巨大,这两个因素造成这一段时间的盘整堆积了太多的做空动能——任何经过长时间、大成交量之后的盘整突破,特别是跳空形式的突破,都在技术上被视为准确率较高的方向性选择。
基于以上的判断,可以对未来的市场做出两个预测:一是这样的突破以后,市场的跌幅也许相当可观,二是未来上涨,3200~3800点区域压力将非常巨大。
本周,不少投资者也不断询问能不能“抄底”,但面对这样的形态,就是再讲政治,我也只能说即使不看空,也远非做多的时候,出现2500点(上证指数)甚至更低的情况,并非没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