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送转”蕴含大机会

(2008-05-13 16:01:54)
标签:

证券

财经

a股市场

qfii

巴菲特

股票

       
                                                                  ■本刊记者 刘增禄
分红、送转再创股市新纪元
         去年12月25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07中国金融论坛”上预测,“2007年的分红将远远超过2006年,进一步拓宽广大投资者分享资本发展的渠道”。如今,预想照进现实。2007年度上市公司大比例分红、送转,已成为年报中最显著的特征。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4月29日,沪深两市除了九发股份和*ST威达两家公司外,其余1569家上市公司全部如期披露了2007年年度报告。其中,894家公司推出了分红方案,占已披露年报公司的56.02%。
         在公布分红方案的公司中,528家公司选择了纯现金分红的方式,265家公司选择了现金派现加送股或转增股份的方式,另外101家公司选择了纯送股或转增股份的分红方式。而在送转股份的公司中,每10股合计送转高于或等于5股比例的有225家,占推出分配方案公司总数的25.17%;等于10股比例的有87家,占比9.73%,远远高于2006年8.64%、2.93%的高送转比例。
http://admin.hongzhoukan.com.cn/Images/shim.gif
http://admin.hongzhoukan.com.cn/Images/shim.gif                             http://admin.hongzhoukan.com.cn/Upload/Content/Images/2008-05-13/27dee3aa-029b-440c-aa0f-e78d53331389.jpg http://admin.hongzhoukan.com.cn/Images/shim.gif
http://admin.hongzhoukan.com.cn/Images/shim.gif
不同资金对“高送转”公司偏好有所不同
         国际上,上市公司分红能力如何是投资者选择股票的重要依据之一。2000年,中石油在香港上市,“股神”巴菲特大量购入,据说巴菲特看中的就是中石油承诺每年以净利润的45%分红这一点。与国际市场相比,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分红能力还有很大差距,与国际市场不同的是,A股市场在分红方式上更加偏爱送股或资本公积金转增股份。在公募基金没有成为市场主要力量之前,由于A股市场投资者中散户比例较大,并有低价股偏好,因此,那些流通盘偏小同时又推出大比例分配方案的公司通常为游资所用,通过除权、降低股价、吸引散户跟风、拉出填权行情而获利(参见表2、表3)。
http://admin.hongzhoukan.com.cn/Images/shim.gif
http://admin.hongzhoukan.com.cn/Images/shim.gif                          http://admin.hongzhoukan.com.cn/Upload/Content/Images/2008-05-13/fc30e86c-a2a4-466d-b922-75f73f0e8adf.jpg http://admin.hongzhoukan.com.cn/Images/shim.gif
http://admin.hongzhoukan.com.cn/Images/shim.gif

        在机构投资者成为了市场中的主导力量后,由于市场资金量的不断扩大,主流机构在中小盘股中腾挪不易,因此在优质上市公司的选择中,流动性的强弱成为重要考量指标之一。最典型的案例是万科A,2003年以前,该公司很少成为市场热点,以至于市场上有“买万科的房,不买万科的股”之说。而就在2003年,一方面公募基金获政策扶持大力发展,一方面QFII正式进入国内市场,万科出人意料地针对于2002年度分配,推出了10送10的大比例送股方案,此举当时甚至被市场解析为“老夫聊发少年狂”。时任公司董秘的肖莉女士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欢迎公募基金、QFII等机构的投资。而其后两年公司又连续实施了两次“10送5”,流动性能力进一步加强。而年报显示,公司于2003~2007年每年的流通股股东中,重仓其的基金公司家数一直呈现增多之势,2005年、2006年度的前10大流通股东中还出现了QFII的身影。该公司又于2007年年报中推出了“10转增6派1元”的分配方案
         有鉴于此,那些有优良业绩支撑、连续大比例送股扩大流动性的公司,值得在未来重点关注。驰宏锌锗在2006年度实施每10股送10股派30元的分红方案创下A股分红之最后,2007年度再次以10送5转5派20元摘取了年度最慷慨公司的桂冠。而苏宁电器上市时虽为小盘股公司,但成长性好、业绩佳,在2004~2006年期间,分别进行了3次“10送10”及1次“10送8”,公司股本急剧扩张,流动性得到改善,公司也因此受到了基金等主流投资机构的重点关注。
         尤其在今年上半年海外热钱加速流入国内的情况下,通过高送转增强了流动性的优质上市公司,吸引外来热钱的机会也将更大(参见表4~表6)。
http://admin.hongzhoukan.com.cn/Images/shim.gif
                     http://admin.hongzhoukan.com.cn/Images/shim.gif http://admin.hongzhoukan.com.cn/Upload/Content/Images/2008-05-13/cf24e0cf-bebd-445c-beb0-1f6fa6f559a6.jpg http://admin.hongzhoukan.com.cn/Images/shim.gif
http://admin.hongzhoukan.com.cn/Images/shim.gif
http://admin.hongzhoukan.com.cn/Images/shim.gif
                     http://admin.hongzhoukan.com.cn/Images/shim.gif http://admin.hongzhoukan.com.cn/Upload/Content/Images/2008-05-13/7209f4eb-c010-4629-9d0e-dbc9748e33c2.jpg http://admin.hongzhoukan.com.cn/Images/shim.gif
http://admin.hongzhoukan.com.cn/Images/shim.gif
绩优高送转或将再创新机
         虽然2007年度的高比例分红送转创下了A股市场的新纪录,但受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低气压的影响,高送转也不再是机器猫万能的“四次元口袋”,公司沾高送转皆鸡犬升天,有的在公布了较高的分配预案后甚至还上演了一幕连续下跌的景象。不过毕竟是利好预期,不少公司在高送转的催动下,还是受到了市场相当热情地关注,尤其随着前期《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的实施和印花税下调两项利好的横空出世,更促使几乎所有推出“高送转”的公司在随后的行情中都一路走高,上涨幅度远超同期大盘。
         如保定天鹅,公司在1月31日公布年报推出10转10的方案后,二级市场的回报便是应声涨停,随后在2月4日再次以涨停报收,该股3月14日除权后,虽恰逢弱市,遭遇两个跌停,但随后3月19日~3月24日即连拉4个涨停板,气势如虹。同样推出10送10派1.4元的天富热电,在随后的4月25日、5月5日、5月6日也是连续三天以涨停报收。而4月22日市场回暖以来至今,天富热电更是一气上涨了49.37%,远超同期大盘14.83%的涨幅。由此,一些业绩良好,高送转除权后成交量急剧放大的股票,如中信证券、山东海龙或像山东黄金、正邦科技等尚未除权但基本面优质的高送转概念公司,都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

高送转公司也需谨慎投资
         去年以来,大批上市公司计划再融资,通过高送转扩大股本,降低股价,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以吸引投资者可以为再融资创造有力条件,由此不少公司在推出高送转的同时都伴随着推出了再融资的方案,如推出10送6转4派0.667元的泛海建设定向增发购买相关房地产资产,10转10派1的华发股份计划实施配股方案等。而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规定,连续三年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少于年均可分配利润20%的上市公司不能进行发行证券等再融资行为,因此,对前几年未进行分红而2007年度进行高比例送转的上市公司,其再融资的预期也许有可能才是高送转的主要目的。
         另外,高送转公司的股价走势与大盘波动、公司自身经营业绩、股价前期走势、预案是否提前被泄露等多种因素均有联系,炒作风险不容小觑。深交所发表的《理性看待上市公司“高送转”》也指出,投资者尤其要警惕上市出于配合二级市场炒作,配合大股东和高管出售股票,配合激励对象达到行权条件,为了再融资过程中吸引投资者认购公司股票等目的,而推出的“高送转”方案,防止跌入“高送转”的陷阱。而选择含有高送转预期的公司,投资者还需结合公司的经营业绩、成长性、股本规模、股价、每股收益等多项指标具体分析高送转的“含金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