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逢反弹卖出估值相对偏高的个股

(2008-04-24 15:54:17)
标签:

股票

证券

估值

安全边际

博时

东吴

分类: 投基有道
 
1乐观看点
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
         中国股市面临着与国际估值水平接轨的趋势,但这应靠时间和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两方面去逐步消化,而不该是一季度这种下跌40%以上的硬着陆方式(华夏)。未来面临解禁的限售股份中有85%以上是国家持股或国有法人持股,这部分股份抛售与否取决于国家政策方向(海富通)。金融资本和实业资本估值理念的差别导致了两个市场的套利机制在形成,管理层有责任出台相关的措施来打破这种单向的套利(东吴)。目前市场的估价已到达一定的合理水平,一季报上市公司业绩捷报频传,市场短期将保持相对稳定(景顺长城/招商)。从QFII队伍的扩大和新基金审批速度的加快来看,显示管理层对于增加市场资金供给的态度(国投瑞银)。主流公司估值已进入可投资的合理范围,同时大小非减持年内高峰暂告段落,奥运临近将活跃国内政经气氛,使得阶段性反弹机会并不乏见。在保持低仓位,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前提下做好抗跌和阶段性反弹的两手准备(南方)。通胀压力将在今年年中逐步逝去,A股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东方)。负面因素在一季度的调整中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反映。从政策上看也不太可能出现超出预期的不利因素,对二季度行情偏乐观,起码是一个超跌之后的修复过程(华夏)。


2悲观谨慎
迎来新股扩容新高潮
         虽然市场已跌了40%以上,我们认为宏观基本面的情况并未出现明显的改善。我们倾向于认为此次大盘走稳属于反弹性质(博时)。反转成立的三个核心条件还没有明确。信贷紧缩的局面依然存在,一季报是否能够超过悲观者预期还需观察,美国次级债问题会在二季度迎来最严峻的考验(南方)。市场的供应筹码超出资金的承接预期(国泰)。虽然3月份以后的大小非解禁数额相对有限,但4月份将是新股扩容的小高潮,除了金钼股份等新股外,上周还有4家企业进行了发行审核,短期资金供求的压力依然较大。增量资金供给方面还是有较大的压力,资金向银行回流已是事实(东吴/诺安/华安)。累积的解禁限售股数量也不可小视,基金发行情况难以乐观(建信)。大小非已经成为中国股市一道难解的“方程式”。假设大非不会集中抛售,则小非的市值也有约7万亿,等于目前的流通总市值(上投摩根)。去年很多投资二级市场的企业,今年会把资金抽离二级市场,用这部分资金扩大生产。现在更多的是大小非背后的产业资本对行业估值水平看法,和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博弈。A股市场的价值衡量体系在短期内没有形成明确的共识(申万巴黎)。若没有政策面上的实质性改善,市场投资者做反弹和套取绝对收益的短线心态就难以根本改变,一旦市场预期通胀及信贷紧缩等方面有新的利空出台,不排除市场再现剧烈反应。维持偏低的股票仓位,逢反弹卖出估值相对偏高的个股(大成)。市场目前仍处于不断寻找和构筑底部的阶段,必须注意仓位的控制(鹏华/工银瑞信)。


3配置风向
寻找安全边际高个股
         应该从市场牛熊争辩的思维定势中跳出来,注重“跌出来的机会”(诺德)。择机增持前期调整充分且估值具有一定安全边际的行业及板块(南方)。首先关注估值低、基本面并未出现明显恶化且一季度盈利有可能超出预期的行业,如银行、地产和机械等,其次是部分下跌幅度大,但估值相对合理,如钢铁、交通运输和汽车(博时)。
         关注调控政策释放之后房地产行业的投资机会,建议超配银行、地产、食品饮料、商业零售、通信传媒、化肥等,关注钢铁、有色、工程机械中低估值的个股(国泰)。如果银行对房地产业不看好,主动在信贷方面进行收缩,风险会相对大一点。少数房地产商的困难不会蔓延到整个行业,随着二季度销售形势的好转,可以对该行业看好一些。农产品价格上涨,播种面积扩大等加大对农药化肥的需求和使用力度,其中拥有资源的公司值得重点进行关注(华夏)。
         对于房地产行业不必过于悲观,央行对房地产的进一步调控将视银行的承受底线而定。食品饮料、科技、商业零售等行业具有一定的安全边际(中银)。看好消费行业中的中高端代表性企业,继续看好新能源特别是太阳能行业的相关设备公司,我们坚定认为全球目前正处于新能源领域大发展的拐点上(中海)。看好周期性行业过度回落后的修正(富国)。在食品饮料、酒店旅游、传媒电信、医药、航空等行业,我们可以看到更加确定性的增长机会。电网、铁路、新农村、经济适用房等将可能继续是政府投资重点,而农业、医药等则可能成为政府转移支付的重点(汇丰晋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