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规范再融资的六大建议

(2008-04-01 16:14:14)
标签:

证券

股票

社会公众股

浦发银行

股东

中国

分类: A股市场
                                        ■东吴证券研究所 曹妍
         虽然现在是阳春三月,但沪深股市仍处于一片寒流之中,牛市终结论被一次次提及,投资者信心也在不断丧失。巨额融资的主角中国平安和浦发银行屡创新低,两市股指也在这种氛围下逐级走低,上证综指也直逼3300点大关,而且还没有实质止跌迹象。
         我们认为,导致本轮行情持续走低固然有基本面上内外交困的因素,根本原因仍是上市公司巨额再融资所带来的市场对权重股的恐慌心理预期,导致机构对大盘蓝筹股普遍持股心态不稳,所以,在政策底不断打实过程中,市场底仍未筑成。根据WIND资讯统计,包括中国平安和浦发银行在内,今年以来已有54家公司提出再融资方案,预计募集资金超过2300亿,同时两市仍存在巨大的潜在再融资。不可否认,再融资是上市公司正常的行为,但如此庞大再融资规模不能不让人怀疑部分公司有圈钱行为。目前来看,能有效扭转市场恐慌情结的仍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笔者建议在规范再融资行为上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公司再融资的必要性审核,严防上市公司恶意圈钱。目前巨额再融资已成为悬在股市上方的另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据统计,2007年全年,两市有190家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总额达到3940亿元。2008年前两个月的时间,已有50家公司提出近2300亿元的再融资额度,再融资之风抬头已是不争的事实。客观上看,牛市中权重上市公司融资欲望往往过于强烈和频繁,浦发银行在2007年年底刚发行完60亿元次级债,时隔不到3个月就又提出近400亿的再融资计划。在众多提出再融资方案的上市公司中,有多少部分是完全必要的呢?所以很有必要加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必要性监管,对那些资金投向不明,投资项目不清或者是募集资金投向风险较大公司的再融资应坚决予以否决,严防恶意圈钱。
         2,对再融资期限要有明确的规定。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有关再融资的配套举措也应该健全。目前我国对上市公司两次融资间隔并没有明确的规定,部分上市公司上市不到一年就提出再融资计划。有专家建议,上市公司首次融资后,第二次融资至少间隔二年以上。只有以明确的条文来规范再融资行为,才能防止上市公司恶意圈钱,保证市场健康有序地行展。
         3,规范信息披露。加强对上市公司传言及造谣的监管,在相关信息未获得正式通过前,上市公司不能随意对外披露相关信息,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应建立长效披露监管机制。在推出股指期货后,难免会存在部分别有用心的公司或机构利用政策的空白,散布相关再融资谣言来误导市场,造成市场下跌,坑害中小投资者,使自己从中渔利。
         4,控制再融资规模。我国目前没有关于再融资额度的具体规定,这就使得部分上市公司随意提出再融资规模。一般来讲,再融资额度可以参照首次公开发行的规模和净资产总额的比例而定,除重大收购行为外,应不超过首次IPO的规模或净资产总额的一定比例。
         5,慎重选择再融资方式。目前再融资主要方式有配股、增发、可转债、可分离债等,再融资的方式应根据市况而定。一般来讲,在牛市里,市场接受能力强,这几种方式都可采用。但在市场恐慌性阶段,上市公司尽量避免通过增发的方式再融资,而选择配股或发行可分离债,或者配股和可分离债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来再融资。
         6,对再融资额绝对数较大或再融资额达到净资产一定比例的方案应引入分类表决制度。这是最重要的一点,限售股股东和社会公众股东往往是再融资行为利害不同的两方,表决态度完全不同,而前者拥有决定性话语权。上市公司再融资是关系社会公众股股东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社会公众股股东应在再融资事项方面充分发挥表决作用,这一点可以借鉴股权分置改革时的分类表决制度,让社会公众股股东拥有更多的话语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引进分类表决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上市公司恶意圈钱的行为,社会公众股股东就可以改“用脚投票”为“用手投票”,市场恐慌因素也会得以较好地缓解。
         市场是沿趋势运行的,趋势一旦形成,在导致这种趋势的根本性因素未消除之前,短时期内市场的走向很难发生根本性改变。目前市场的“融资恐惧症”仍未消除,再融资已成为制约大盘走向的重要因素。但从加速基金发行和严格审核再融资的信息可以看出,目前管理层已不希望市场再度下跌。我们认为,尽快明确出台严格规范再融资的实质性举措,将是有效改变机构等各类投资者对权重蓝筹持股恐慌的根本,市场运行才能回到健康理性发展的轨道上来。■
http://admin.hongzhoukan.com.cn/Images/shim.gif
                            http://admin.hongzhoukan.com.cn/Images/shim.gif http://admin.hongzhoukan.com.cn/Upload/Content/Images/2008-04-01/7fd5dddc-6207-4d6e-9cd6-01a01d7ffacd.jpg http://admin.hongzhoukan.com.cn/Images/shim.gif
http://admin.hongzhoukan.com.cn/Images/shim.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