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张宇
最近,大盘蓝筹持续调整让股票型基金很伤心,许多基金业绩连续下滑。如重仓金融股的诺安股票四季度利润总额首次为负值,其第一重仓股中国平安从高点向下调整幅度超过50%。无独有偶,建信优选成长等基金业绩下滑也遭到持有人质疑。据天相投顾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28日,已经有60余只开放式股票基金跌破面值。当前剧烈震荡的A股市场对机构投资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股票型基金的风险控制能力正在面临考验。
股票型基金被市场“暗算”
从去年“5·30”后,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逐渐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大盘蓝筹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然而时至今日,蓝筹股因脱离基本面而在中国平安再融资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引爆下应声而跌。大量持有蓝筹股的基金净值随之下跌,甚至跌破净值。不过,真正跌破累计净值的基金还寥寥无几,所以,基金投资者勿需自怨自艾,感慨“忽然觉得这一年来的基金投资好傻,好天真”。
从市场表现看,2007年6月之后,新发行或规模扩张的基金因为二、三线股的资产流动性欠佳,不断买入大市值的股票,于是,“601板块”无论是动态市盈率还是静态市盈率都被推到了历史新高。以2007年业绩增长较快的诺安股票基金为例,从2007年一季度至四季度,随着规模扩张持续增仓中国平安,而中信证券也在去年四季度首次进入其前十大重仓股行列。可惜好景不长,市场并不如人愿,去年10月中旬以来,上证指数先后破月线、半年线、年线,近29%的跌幅令多头们感到寒意阵阵。在这种情况下,大量持有金融、地产等板块的基金难免被坏脾气的“市场先生”搞得晕头转向。
尽管为对付高通胀,管理层有可能“两会”后继续非对称性加息而缩小利差,但是从最新公布的四季度基金持仓情况看,金融、钢铁是众多基金重点增持的板块。增持了浦发银行、交通银行等的诺安基金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认为,这些调控措施并不会影响银行业2008年利润的增长,而市场对银行股的恐慌性抛售让该板块的估值水平对市场有了较大折让,安全性更好。他们认为,2009年以后利差会有所回落,但中间业务及资产规模的增长和经营效率的提高足以抵消利差回落的影响。只要银行利润保持中等增速,股价就能提供不错的收益。
记者据此测算,以最具代表性的招商银行为例,按照公司最新公告的预增数据和去年三季度的总股本来算,招商银行目前的PEG约在0.3左右,远远低于1的水平,说明银行业的风险要相对较低。如果大盘只是牛市中的深幅调整,在本轮调整完毕后,估值水平相对较低的银行股或许会东山再起,成为热点。
震荡市考量基金风控能力
风险是投资者的大敌,即使逍遥于次贷危机外的高盛对港交所的目标价也非常善变。港股直通车消息甫出,高盛即调高港交所至280~300港元,而最近随着港股市况欠佳,又给出了147港元的目标价。所以,对于很多没有经过牛熊交替的基金公司而言,2008年市场在本质上已经发生了改变,次级债危机、大小非解禁、PPI走高减少工业企业利润等等,让今年A股走势如同雾里看花,防御为上成为基金公司2008年投资的重要策略(参见本期“基金视野”)。
在去年的火爆行情中,很多基金公司为营销所需,对旗下基金进行了拆分或者重新打开了申购,有些基金一下吃成了“大胖子”,百亿基金已经不再是神话。但是,基金规模的迅速扩张也是柄双刃剑。德胜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说,“规模迅速扩张可能使基金的操作风格发生变化,比如说管理10亿和管理1000亿资产的基金,风格和风险都不尽相同。对于今年市场,基金的投资策略、投资风格都会与去年有变化,在震荡盘整的时候,基金公司对风险的控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有私募人士曾调侃说:“公募是派人家的孩子去当兵,战死不心疼。”事实并非如此,靠收取管理费用的公募基金对风险也相当重视。去年底以来,很多基金公司引入了“双基金经理”制度,并在投资决策体制、投资授权管理等方面探索有效的制度。
诺安股票基金去年四季度净值出现负增长,这可能与公司对持股后续跟踪不够有关,其他基金公司同样多多少少存在这种问题。诺安基金表示:“要控制这样的风险必须做到两点:一是不断优化风险收益计算方法;二是有足够的安全边际,即使出现小概率事件也保证不赔钱。如果是计算方法有问题,我们会继续优化,如果暂时没有很好的优化方法,我们就避免做这方面的决策。”
信达证券高级基金分析师刘明军也认为,今年基金的操作难度增加,基金投资者在购买基金产品时要考察基金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他认为“基金的投资风格、投研团队的稳定性、过往3年左右的业绩波动等都可以作为参考,只要这些因素向好就值得购买,而基金短期波动并不会影响长期的收益,像兴业趋势去年拆分后长期表现就不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