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选股方法的“错觉”(一)

(2008-02-05 08:20:10)
标签:

选股

财经

基金

动量

股价

投资者

分类: 民间智慧
 
投资者错误的选股想法层出不穷
        本轮牛市已经进行两年多了,投资者多多少少都有盈利,均对自己的选股方法开始洋洋自得起来。现在很多投资者的选股方法虽然听起来十分美好,但却经不起推敲。比如,有些人认为只要选择绩优股就一定获得高回报;有些人认为跟随内幕消息选股炒作一定获大利;有些人认为选择最近走势强的股票挣钱最多,因为强者恒强;等等,此类的选股想法层出不穷。多数投资者根据这些想法,在本轮牛市中选择了各式各样的股票,还都挣钱了。上面的这些选股故事也就开始成为投资者深信不疑的教条。上述每个选股方法肯定都有一定的依据,但是却没有一个能够在任何股市环境下都可以生搬硬套的。
        我倾向于投资选股要挣自己明白的钱,否则挣来的钱也很难守住。金融市场里最使人沮丧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对于具有像勤奋、耐心和准备充分等这些优点的投资者并不总是有所回报的。有时候在很短时间,一个胆子大的新手可以挣到更多的钱。
        但是,你在市场上投资的越久,你的“好运气”就会很快被消耗殆尽,从而你的真实选股能力就显现出来了。只要你想长期在市场投资,你就必须了解你选股方法的问题,要知道短期的成功和失败还有运气成分在其中。

动量趋势选股策略
        本期探讨一下“动量趋势选股”。什么是“动量趋势选股”呢?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我认识的一个投资者只买进过去几个月股价显著上升的股票,他相信股票的持续上涨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买进,股价会不断继续上涨。可他总是发觉自己选择的股票买进后就没有买入之前表现好,并且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就赶快卖出股票,结果很容易出现亏损。
        上述就是按照“动量趋势”方法选股的典型投资者。思路很简单:过去上涨的股票总比过去下跌的股票更容易涨。一般的投资者是纯粹看股价走势的“趋势动量”,还有很多投资者按照成交量逐渐变化的“趋势动量”来选股,还有投资者则结合基本面,根据未来几个季度业绩增长的“趋势动量”来选股。
        这种动量趋势选股方法是有理论支持的,主要是基于心理学中的羊群效应。也就是很多投资者的选股不是看基本面而是通过观察其他人的投资行为来判断股价的。当股价在上涨,有些投资者先认识到并买入,并且认为别的投资者看到股价上涨后,也会跟着买。牛市实际上就是“随大流”趋势选股投资的温床,其风险在于一旦有一天趋势变了,你仍然心存幻想或者缺少纪律的话,你的盈利全部会损失掉。
        有很多研究支持“趋势动量”选股方法,因此这也是在某些情况下该方法能够成功的原因,比如海外研究认为,一般股价过去6个月上涨,往往会继续上涨,股价在过去6个月下跌,往往会继续下跌。而过去5年持续上涨的股票,未来5年下跌的可能性很高。选择成交量低迷但是持续开始放量的股票,比选择成交量高但是持续开始缩减的股票收益率要明显高。
       “动量趋势”的风险在于时间比较难把握,比如你看过去多长时间的股价?你持有多长时间?投资者单纯根据过去的股价来选股的方法一般持股时间都不太长,也不能频繁做短线,具体持股时间很难判断,因此最大的问题在于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卖出,一旦错误就不能获得理想的收益,并且应用起来也不容易。比如一只股票在大牛市过去几个月上涨30%并不应该看成有“趋势动量”,而一只股票在熊市过去几个月下跌5%也不应该看成没有“趋势动量”。
        国内的多数投资者属于“趋势动量”型选股,这种选股不结合基本面,要求投资者必须常做短线且乐于频繁操作,同时要时刻注意下面的风险:
1,最好选择大众情人类型的股票,不要做黑马和基本面较差的股票,否则一旦逆转,会遭到损失。
2,具有很严格的纪律,一旦选择错误,立即放弃。但是多数投资者不具有这种短期操作的纪律性。
3,即使获得很好的收益,一旦趋势逆转也要迅速决策,而多数投资者这个时候并不愿意退出。
4,结合基本面的“趋势动量”效果更好,因为如果判断上市公司未来几个季度因为产量持续增加或者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或者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或者新产品逐渐爆发,业绩未来几个季度的趋势动量就容易保持,股价上涨的可能性更高,但并不一定相关。
        因此,从海外和国内的经验例子,以及趋势动量选股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单纯按照股价的“趋势动量”选股方法很难长期获利。因为不结合基本面,每天的涨跌都会让投资者疑心趋势是不是发生变化。这个时候,如果战战兢兢,容易犯频繁操作的错误;如果信心爆棚,也容易犯反应迟钝的错误。仔细想想,这种“简单”赚钱的选股方法实际上并不简单。这两周的波动就是好的例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