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越
要搁半年前,哪位公募基金经理辞职奔了私募,大伙都夸他有魄力,有性格,有见识,有本事。搁现在,大伙都笑他没脑子,没远见,没常识,没能耐。虽说还会有个把牛人咬牙扛着,但大部分转玩私募的基金经理已暗生悔意。
“5·30”后,行情越来越难做,在公募的时候,还能抱团取暖和,假装价值投资,如今您还能自欺欺人吗?私募基金的受益人可没那么好糊弄。想回公募,不但没了位子,也伤了面子。继续玩私募?压力实在太大。只得在进退两难中,尴尬度日。
同样尴尬的是市场。按估值,下跌空间有限,银行、地产坚守寒冬,小市值股超跌筑底,但增量资金不愿进场,大涨也难。
钱都干嘛去了?傻子都知道,打新股。
三万多亿云集一级市场,场面那叫一壮观。三万亿多不多?2006年咱的GDP不过二十万亿,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总规模也就5万亿元。如果把三万亿全部变成现金,能绕着赤道铺一圈,剩下的钱还能顺手帮伊拉克人民重建家园。这么多钱,您倒干点正事呀?往那一趴,申购完新股,再转手一卖,周而复始,没完没了,没有任何建设性,也没有任何技术含量。
以后那些大国企、社保、银行、保险都合并吧,别假装自己都有份事业似的,一总儿叫“爱新基金”就得了,反正各位爷如今主业都差不多,一窝蜂地在扎在一级市场上。
荒唐岁月还会延续多久?懂点经济规律的就会明白,准长不了。打新的钱越码越多,收益率必然越来越低,大资金也不会觉得爽,钱都是有成本的。当打新股所得日益接近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时,肯定会有人想撤。苦恼的是钱去哪?除了狗屎,全中国还有便宜东西吗?想去香港那花花世界,可直通车不开。想玩房子玩地,可调控吓的人肝儿颤。只好就这么不情不愿地挤在一级市场。
把热钱从这个市场上赶出来,理应成为调控的下一个目标。关键是怎么赶?市值配售好像是没办法的办法。虽说我当年也曾为此政策出过把力,但从没觉得它有多公平。是非永远都不那么容易分辨,公平只是相对的。虽然市值配售只是用一种不公平代替另一种不公平,但站在当下看,这份不公平还相对合理些,有付出才有回报嘛。
在这个萧索、寂寥的冬天,何不用市值配售,给大伙一点温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