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震荡市中“打新”忙  大盘新股机会多

(2007-12-10 14:25:11)
标签:

证券/理财

分类: A股市场
    中小板市场发行的成飞集成中签申购资金竟然高达1718.75万元,而其首日收益率更是创下2007年以来新股发行首日收益率最低纪录
 
■本刊记者承承
    在二级市场风险凸显的情形下,“打新”这种无风险套利的优势自然就显现出来,而随着“打新”资金越聚越多,新股中签率也在大幅降低。这对于普通投资者到底意味着什么?

中小板新股中签率超低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6日,2007年以来共有104只新股(已剔除中国铝业和潍柴动力)上市,平均中签率仅为0.32%。其中,大于平均中签水平的新股仅有32只(高中签率),占所有上市新股的30.77%,而中签率大于1%的仅有5只,分别为建设银行(2.47%)、中国神华(2.39%)、中国平安(2.30%)、中国石油(1.94%)、交通银行(1.09%)这样的“巨型航母”;在低于平均中签率的72只新股中,低于0.1%超低中签率的个股竟然达32只(超低的中签率意味着投资者申购的难度较大,所需的申购资金较多),占比达44.44%。其中,除金陵饭店是在沪市发行外,其余个股全部集中于深市中小板,中小板市场已俨然成为超低中签率新股的汇集地。
    那么,超低中签率个股的产生主要集中于何时?

大幅震荡期中签率较低
    从新股上市时间上看,1月26日发行的威海广泰就已经以0.074%的超低中签率面孔出现,但因其首日上市涨幅达279.31%,而使其首日投资收益率达到0.207%。虽然以后陆续有数只新股已出现超低中签率,但相应的高涨幅掩盖了它们的低中签率。
   《红周刊》统计发现,超低中签率个股集中出现在5~6月份和11月以后的时间段。在5~6月期间,市场正经历“5·30”快速杀跌后的洗礼,8只上市新股中,有5只新股的中签率低于0.1%;二是11月1日中国石油上市后至今的时间段,18只上市新股中,有2/3的个股(12只)属于超低中签率新股,这其中还不包括正处于冻结期的4只新股山东如意(0.06%)、武汉凡谷(0.06%)、方正电机(0.018%)、海隆软件(0.016%)。这充分说明,大盘处于大幅调整期时,新股更容易出现超低中签率。这是因为此时股票、基金市值大幅缩水,大盘后市走向不能确定,投资者更倾向于“打新”这种无风险套利模式。
    尽管新股中签率超低,投资者申购新股时到底需要多少资金才能确保中签呢?

确保中签可能需要上千万元
    事实证明,普通投资者直接拿几万或数十万去申购新股,中签的可能性相当于“撞大运”。
    以12月3日成飞集成、利达光电、中国中铁三只新股连袂上市为例,三者上市首日涨幅分别为86.87%、116.67%和68.54%,现金申购中签率分别为0.0288%、0.0219%和0.5354%。虽然高中签率确保了中国中铁的首日收益率为0.367%,但低中签率和首日低涨幅却让利达光电、成飞集成首日收益率降为0.026%和0.025%,其中,成飞集成首日收益率更创下2007年全年新股发行首日收益率最低纪录。
    通过中签所需最小资金公式(中签所需最小资金=发行价×每签股数/中签率,沪市1签为1000股,深市1签为500股),计算申购成飞集成1签所需资金,可以惊奇地发现,如果想中成飞集成1签竟需1718.75万元,需要的资金量超过前期炒得沸沸扬扬的全聚德(1510.61万元中1签)和广百股份(1613.26万中1签)。
    以此类推,今年上市的几只超级大盘股所需的申购资金则相对较低,如:建设银行需26.14万元可中1签,交通银行为72.42万元,中国石油为85.95万元,中国神华为154.6万元,中国平安为146.7万元。
   《红周刊》发现,申购大盘股中签的资金量明显要小于像成飞集成、全聚德之类小盘股所需的申购资金,且其上市首日收益率也明显大于小盘股(相关数据链接见P63),因此,投资者在申购新股时,理论上应以大盘股为主,这样中签的概率相对较大。
    那么,是不是新股中签了,就一定拥有丰厚的收益?

“打新”不一定有丰厚的收益
    当前A股市场新股申购的资金冻结时间为T+4,1年中的有效交易日约为240天。假定新股不停顿地连续发行,则1年之中将有60次申购新股机会。事实上,这种理论机会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以2007年1~11月份这段时间做参考计算,可以发现两市共有99只新股发行,平均每月有9.9只新股发行,由于每月平均只有22个交易日,理论申购新股的机会仅有4次,一年下来也只有48次,而事实上,除去同期发行的因素,在这11月时间内一次不落地申购新股的机会也仅有35次左右,因而最理想的情况是,每年大约有40次打新机会就算不错了。
    附表为2007年每个月新股申购的年化收益率情况,从中可以综合判断,“打新”资金的年化收益率在24.95%左右,这相对于联合证券研究所统计的2006年网上申购新股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6.35%、网下申购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1.37%的数据已经高出很多。但从表中又可以发现,2007年“打新”年化收益率的上涨主要得益于10月份中国神华、广陆数测、江特电机的高中签率和上市首日巨大涨幅对其的贡献。如果剔除它们的影响,全年新股年化收益率骤降至8.55%。同样,11月至今,如剔除中国石油的高中签率和首日巨大涨幅,11月至今的“打新”年化收益率仅为6.77%。■
 
震荡市中“打新”忙 <wbr> <wbr>大盘新股机会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