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2007年第47期
■红周刊见习记者杨毅沉
争议颇多的《色·戒》里有一句让人发笑的台词——“还杀不杀了?再不杀就要开学了。”而对于同样引来无数非议的封闭式基金分红问题,封基的持有人则笑不出来。眼看着封闭式基金的“一毛不拔”持续到了年底,有的持有人在网络上可坐不住了——“还分不分了?再不分就没投资价值了。”
本周五,一则公告让基金金盛的持有人悬了近11个月的心放了下来。今年前三季度每10份净收益达到19.7元的基金金盛决定进行今年的第一次收益分配,而分红比例达到每10份分12元,这也成为今年以来单只封闭式基金额度最大的一次分红。然而,对于持有基金金泰、基金金鑫、基金久嘉、基金天华、基金鸿飞等今年以来“一毛不拔”的封基持有人来说,他们期待分红的心情可能就更为迫切了。
巨额分红或将不会出现
在《红周刊》近几期对封闭式基金分红问题的跟踪报道中,引起众多投资者关注的是本刊特约作者飞雪漫天对封闭式基金净收益的不同理解。以飞雪漫天的观点看,封闭式基金在1元净值以上的部分几乎应该全部用于分红,其根据是新会计准则对于封闭式基金净收益应采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而非当前已实现和未实现收益相区别来计算的办法。这样,没有变现的证券投资也要记入净收益当中。
对此,银河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胡立峰向《红周刊》记者表示,由于证监会在今年曾明确下达通知,表示所谓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仍属于未实现收益,将不予以分配,所以从封闭式基金三季报来看,仍然是沿用了以前的会计准则来计算收益,这也算是一种过渡。但他向记者透露,财政部将会在2008年年初发布新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来取代早在2003年11月以来施行的旧办法。在新办法里,封闭式基金将拥有自己完整的、与已知各项其他政策相接轨的计算收益的方法。
当记者问及新办法会不会改变旧办法和旧会计准则“收窄”基金收益的做法时,胡立峰肯定地说,“你放心,不会有任何改变”。这就是说在新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出台后,以前的已实现收益和未实现收益等概念仍将沿用,惟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变换一些说法。这倒也正应了飞雪漫天对于封闭式基金三季报“牛头马面”的评价。
这样看来,封基持有人预期中净值1元以上的部分将有可能全部被分配的巨额分红状况将不会出现,本年度可分配收益依旧是基金的净收益,即已实现收益。
年底前后或现持续分红高潮
虽然巨额分红在政策上行不通,不过即便是按照旧的会计核算方法,封闭式基金要分配的收益仍然令人垂涎。不过一些本年度以来一直未分红或分红较少举动也实在令人费解。
按照证监会“每年至少分红一次”的有关规定,在2008年3月31日之前,封闭式基金要对2007年度的净收益进行分配,而且最少要分配其的90%。也就是说,在今后4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众多封闭式基金将开始大规模分红。
一家上海基金公司的市场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该基金公司旗下的封闭式基金绝对不会等到2008年3月一次性地大规模分红。本着对持有人负责任的想法和对市场的判断,他们也不会过于集中地兑现手中的股票。他表示,可能会采取分批次分红的办法,将大规模的净收益分派出去,不过这要看市场在进行什么级别的调整。
目前,在上市交易的33只封闭式基金中,如果只是以今年前三季度净收益90%的最低分红额度来计算的话,则所有封闭式基金都有很大地分红余地,每10份基金应分红在10元以上的就有14只基金,其中基金科汇前三季度每10份基金净收益的90%达到了18.71元,而它在今年只分配了其中的1.5元,大比例分红预期可期。
同时,记者也发现,净收益较高的封闭式基金多是所属于像易方达、华夏、博时、南方等实力较强的基金公司,它们旗下的开放式基金也同样相对优秀。像嘉实基金旗下的基金丰和与基金泰和不仅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分别达到19.73元和18.89元,而且都进行过较大幅度的分红,目前待分红的额度仍然值得期待。投资者不妨多留意这样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