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抗雪耐寒专家支招保健康(组图)

(2008-02-03 11:17:25)
标签:

健康

抗冰雪

耐寒

疾病

分类: 养生保健

抗雪耐寒专家支招保健康(组图)

 
    最近,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数十年以来罕见的严寒冰冻、强降雪天气,给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对大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而目前又恰逢传统佳节春节马上来临,许多人的生活规律会打乱。记者及时联系遭受雪灾比较严重的长沙、南京、武汉等地的医学专家,请相关的专家支招,提醒人们在冰雪严寒天气时、春节期间,如何加强自我保健意识、积极有效预防、减少疾病发生。

 

   一、 冰天雪地  请注意多种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一)高血压

 

    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马根山教授指出,冰天雪地,气候寒冷,本身就是高血压病人的“多事之秋”,最近从中大医院门诊、病区病人情况来看,高血压病人出现意外的情况已经开始增多,加之马上春节来临,人们活动增多,情绪相对较为激动,生活容易失去规律,对于正常人来说,只要调整几天身体很容易恢复过来,然而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有时过度劳累、激动就可能导致突然发病,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更应注意个人保健,坚持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定时监测血压,切不可随意停药;春节期间要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即低盐、低脂饮食,不能吃的太咸或太肥腻;适当地运动,根据病人的年龄和体重的不同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以健身运动为主,如慢跑、散步、太极拳等,运动量以不感到气促为度,控制体重;戒烟,因为吸烟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很大;限制饮酒量,更不要饮用烈性酒,可适量饮用葡萄酒等;保持乐观的心态,节日期间注意劳逸结合,尤其是要避免过度激动、兴奋;当出现头昏、头痛、肢体麻木、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等情况时,要及时到医院救治,不得拖延,以免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二)冠心病      

  

    临床统计资料表明,春节前后是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春节期间天气寒冷,心血管病多发主要与节日期间的生活紊乱、饮食不当和情绪波动等有关。因此,要重视保健,防患于未然。

 

    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马根山教授指出,心血管病人近期应注意做好健康防护。首先要防止寒冷刺激,要做好防寒保暖,适时增减衣物。第二要避免劳累,劳累过度极易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加上举家欢聚,兴奋过度,心血管病人往往会诱发心绞痛、心梗等急症。第三要节制饮食,切不可贪吃暴食。科学研究表明,暴食后消化器负担加重,血液过多集中在胃肠,心脑等重要器官相应缺血,易诱发心绞痛;特别是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血脂增高会导致血粘度增加及血流缓慢,容易发生心肌梗死。第四要戒烟限酒,因为烟酒中的大量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后,会导致血管痉挛而发生意外,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尤其要注意,因为血管痉挛会导致心绞痛、心梗和高血压危象。为减轻烟酒之害,应多吃一些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心血管病的发生。另外,心血管病人要保持充足睡眠,坚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治疗,节前应备足备全“急救药”,做到有备无患。

 

   (三)脑血管病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闫福岭教授介绍说,脑血管病人的增多主要以60~70岁的居多,天气一冷会使血管受到刺激,引起血管的痉挛,再加上这个人群本身就存在基础条件差、血管出现硬化等问题,一旦劳累过度或者与人争执、情绪激动,就会使得血压升高,引发脑血管意外。专家指出,当前老年人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史的,尤其要注意保护自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坚持锻炼,克服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每天保持平和的心态和乐观的心情,不要与人争吵。春节期间参加各种聚会和娱乐活动应该有所节制,不要长时间地坐着,也不要过分激动,不要频繁出入空调房间,尽可能减少脑血管疾病发作的机会。

 

   (四)糖尿病

 

    冬天,糖尿病人容易引发足部病变,主要是由于天气寒冷而糖尿病人的感觉却比正常人减低,局部取暖或鞋袜穿着不当易造成局部皮肤溃烂感染,且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以及足部畸形继发的各种损伤、感染、外伤等原因引发的。患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以上或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佳者,其足部就容易出现感染、溃疡、坏疽等严重的并发症,这是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足的终身发病率高达15%~20%。权威资料显示,糖尿病足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全世界平均每30秒就有一人因糖尿病而失去足部,每年的非外伤性截肢患者中有50%以上是糖尿病患者。

 

    中大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足病中心副主任杨兵全指出,糖尿病患者要切实重视足保护,做好足部日常检查,如足部卫生保健、皮肤护理、趾甲护理,选择保护性的舒适鞋袜。寒冷季节是糖尿病足病发病最集中的时期,因此糖尿病人要采取科学的办法护足保暖,要坚持在医生指导下全面控制血糖、血脂、尿酸等代谢异常;不吸烟、不用热水袋、电热毯、电暖脚炉,不用过热的水烫脚,洗脚的水温不要超过40度,泡脚的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如果发现皮肤有溃破,哪怕是一点点,也要尽早找糖尿病足病专业医护人员处理,千万不要久拖,以免小问题拖延成大毛病。

 

   (五)呼吸道疾病

 

    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林勇教授特别提醒说,随着天气寒冷,特别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患有哮喘、老慢支等呼吸道疾病者更要加强防范。中大医院呼吸内科门诊信息表明,一旦出现气温骤降,前来就诊的呼吸系统病人就会明显增多。专家建议说,寒冷天气人们要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尤其是喜爱锻炼的人们晨练时间不要太早,最好等到阳光出来后再开始户外活动。不要因为怕冷就一下子穿上很厚的衣服,也不要整天缩在空调房里享受空调制造的温暖。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动起来,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平时注意室内通风,每天早晚开窗通风十分钟左右。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六)肿瘤

 

    春节是中国人充分享受各种亲情的传统节日,在这个由腊月二十三起到正月十六为止的二十余天中,家庭成员的团聚、亲戚之间的走动、朋友之间的聚会、同事之间的相互问候等活动十分频繁。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肿瘤中心主任李苏宜教授特别提醒说,春节期间肿瘤病人应注意心理、饮食和起居三大方面。

 

    李苏宜教授指出,首先是建议肿瘤病人充分将自己融入家庭、社会之中去,充分享受夫妻亲情、天伦之乐、亲戚之间的关心和朋友同事们的问候,还可以去结交新的朋友包括病友朋友,从他人那里学习值得学习的东西。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春节期间切忌因家庭琐事生气。其次应注意饮食的规律性、卫生性和科学性。对于完全处于康复时期的病人朋友希望不要打破以来已养成的饮食规律,尤其是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者,暴饮暴食仍是大忌。对于化疗间歇期的病人,则应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在饮食方面充分注意,易消化、高质量、补充纤维素和维生素等饮食科学性。由于食物中毒对人的身体健康危害很大,病人朋友的身体状况是经不起这种摧残的。因此,饮食卫生十分重要。民间的那种所谓“发”的食品是没有科学道理的,尤其是像鸡、鱼由于富含高质量蛋白质,对疾病的恢复应大有好处。对于带瘤生存的病人朋友也不要顾忌营养会促使肿瘤生长的问题,科学研究证实,肿瘤生长与身体营养状况毫无关系,而营养不良时却因机体抵抗力下降反而会促使肿瘤生长。节日期间请病人朋友注意节日饮酒,以免伤肝,一个好的肝脏,是各位病人朋友的生命保障。第三,由于节日期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频繁,仍然要注意良好的起居规律,尤其注意不要熬夜打麻将、看电视,寒冷的夜晚尽量不要外出,严防受累、受凉。注意居室的空气新鲜。

 

    总之,春节期间尽量做到“不受累、不受凉、不受气”、“享受亲情”和“科学卫生饮食”,这样就会对身体的康复起到好的促进作用。 

   

抗雪耐寒专家支招保健康(组图)

 

    二、严寒冰冻  谨防冻伤

  

    众所周知,严寒与冻伤总是相伴相随,面对严寒冰冻,如何防治冻伤?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罗学宏教授给我们提供了以下一些实用可操作的防治措施。

 

    (一)如何识别冻伤

 

    冻伤是人体遭受低温侵袭后发生的损伤,一般在气温5℃以下,不知不觉地发生。冻伤的发生除了与寒冷有关,还与潮湿、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和抗寒能力下降有关。一般将冻伤分为冻疮、局部冻伤和冻僵三种。冻伤可为局部或全身(冻僵),多因寒冷、潮湿,衣物及鞋带过紧所致,常发生于皮肤及手、足、指、趾、耳、鼻等处。冻伤分四度。一度冻伤最轻,亦即常见的“冻疮”,受损在表皮层,受冻部位皮肤红肿充血,自觉热、痒、灼痛,症状在数日后消失,愈后除有表皮脱落外,不留瘢痕。二度冻伤伤及真皮浅层,伤后除红肿外,伴有水泡,泡内可为血性液,深部可出现水肿、剧痛,皮肤感觉迟钝。三度冻伤伤及皮肤全层,出现黑色或紫褐色,疼痛感觉丧失。伤后不易愈合,除遗有瘢痕外,可有长期感觉过敏或疼痛。四度冻伤伤及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头,可出现坏死,感觉丧失,愈后可有疤痕形成。老幼患者可因严重冻伤而致死。

 

   (二)防治冻伤的措施

 

    1.“三防”为先:一防寒,暴露部位皮肤保暖,如戴手套、口罩、耳罩,涂少量凡士林,减少散热等。服装及鞋袜大小、松紧要合适。二防潮湿,保持鞋袜干燥,受潮后及时更换。足多汗者可外涂5%福尔马林乙醇溶液等药物。三防静,避免肢体长时间静止不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2. 温差水泡法:取一盆15度的水和一盆45度的水,先把手脚浸泡在低温水中5分钟,然后再浸泡于高温水中,每天3次,可以锻炼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减少冻疮的发生。

 

   3.及时吃饭,并注意食物质量:多吃热量较高的食物,如油类、肉类等以增强营养提高人体抵抗力。

 

   4.戒烟: 尼古丁使外周血管收缩和肢体温度下降,为诱发冻伤的因素之一。因此不论预防或治疗冻伤,吸烟均为禁忌。

 

     5.一度冻伤防治:①冻疮初起时,用电吹风直接吹患处,每次5至10分钟,吹2、3次后即见好转;② 生姜切片,磨擦常患冻疮处,每日1~2次,连擦1周;③风油精:取本品少许涂搽患处,接着用手轻轻地揉搓,直至局部发热,每日3次,连续3周;④伤湿止痛膏:先用热水洗净局部擦干,然后贴上膏药,每天1次,2-3次即奏效;⑤“十滴水”外擦冻疮局部,每天6~10次,;⑥一、二度冻伤损害可用不含酒精的消毒剂如1%新洁尔灭溶液清洁伤处和周围皮肤,而后用干软的敷料作保暖包扎,或涂布冻疮膏;较大的水疱可吸出疱液后包扎。

 

    6.二度冻伤:①如有水泡,可用消毒针穿刺抽出液体,再涂抹冻疮膏;②如果皮肤有破损,则需要尽快用新霉素软膏涂抹,防止感染;③ 严重感染应口服或注射抗菌素;常规进行破伤风预防注射。 

   

抗雪耐寒专家支招保健康(组图)

 

    三、雪天路滑  怎样应对摔伤骨折

 

    雨雪冰冻天气,因路滑摔伤跌倒导致骨折是最常见的意外伤害,尤其多见于老年人。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副教授叶哲伟博士提醒大家,在雨雪结冰天气时,尽量少出门,如要外出,要做好防滑保护,不要骑车,尽量走无积雪的地方,可在鞋上套上旧棉袜或是捆上草绳,缓步慢行,千万不要在陡坡上行走,万一发生摔跤骨折,不要自行处理,要及时找医生医治。 

 

   (一)老年人如何防摔伤

 

  老年人不宜到人多和车多的地方活动,下雨、下雪或地上积水、结冰时不要外出,以免跌倒而发生骨折。因老年人下肢无力,反应迟钝,不要攀登梯子或爬高,不宜在陡坡上行走,以免跌倒。外出走路要当心,须缓步慢行,鞋底不宜滑,以手杖辅助行走为宜,上下楼手扶栏杆、踩稳楼梯。若有眼花、耳聋、头晕等症状时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有人帮助搀扶走路、手拄拐杖以防摔倒。

 

    (二)老年人摔倒在地不能动弹时如何应对

 

    1.若有伤口,应紧急包扎,及时压迫止血。

    2.联系有关部门,报告现场在什么地方、伤情如何、都做过什么处理等。不要单独留下伤病员无人照管。

    3.暂不要给伤病员喝任何饮料和进食。

    4.对呼吸困难、窒息和心跳停止的老年人,从速置头于后仰位、托起下颌,同时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施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复苏操作,原地抢救。

    5.脊柱损伤老年患者急救搬运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伤员头颈部和躯干的伸直位,决不可使脊柱屈曲和扭转。尤其是颈椎伤,更应小心搬运,并加以固定。不可抬起头部、躯干或坐起。

    6.搬运工具最好用平板担架或门板,不宜轻易翻动伤员。

 

   (三)扭伤怎么处理

 

    扭伤是指关节部位的软组织损伤,如皮肤、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等,而无骨折、脱位、皮肉破损等症状。踝关节扭伤是运动损伤中发生率最高的,扭伤时,局部会发生关节肿胀、疼痛,严重时甚至造成骨折。现以踝关节为例说明扭伤的处理原则。

 

     1.处理时,先用冰块外敷伤处,再用弹性绷带将踝关节固定。

     2.在没有明显消肿前尽量不要让受伤脚着地,有条件就保持受伤脚抬高,一般卧床休息时伤脚应高于心脏。视消肿情况,两三周后可以辅以拐杖触地行走,如果脚没有明显浮肿,可逐步负重直至可以不用拐杖单独行走。

     3.如属较严重之扭伤,则应送医治疗。医生会进行一些相应的检查,检查的目的主要是确定有无骨折或脱臼的可能,韧带损伤的程度,以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四)骨折复位后的家庭调护

 

  骨折经整复固定后,多回家调养,做好固定后的家庭护理,对促进骨折愈合,预防并发症,有重要意义,一般家庭护理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1.注意观察:骨折固定后要注意观察指、趾端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运动状况,若肤色、血运等尚可,说明固定得当;若固定后出现持续性胀痛,患处麻木发凉,发绀,说明固定太紧,应及时找骨科医生处理。

    2.抬高患肢:在平卧或坐位时都宜适当抬高固定的患肢,以利于静脉回流,促进水肿消退。

    3.定期复查:患者在改变体位,或肿胀消退后应注意肢体位置,以防固定变松而引起错位。固定2周后应拍片检查,了解固定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4.动静结合:被固定的患肢,应加强肌肉收缩活动,以利于复位的固定。未固定的部位和其它肢体、关节应加强活动,以利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

    5.预防褥疮:保持外固定及身体的清洁工作,卧床者应定时翻身,对骨突部位如脚根、骶部宜加棉垫以减少压迫,防止褥疮;冬天还应预防烫伤,注意局部保暧,同时还应多做深呼吸、拍胸、拍背以预防肺部感染;多饮茶水以预防尿路感染。

    6.局部热敷:对固定后的肢体远端,可取中药红花、桂枝水煎取汁局部热敷,或外搽云南白药酊后,用热毛巾湿敷,这样可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止痛,每天3~4次,每次10~20分钟。

    7.饮食调养:骨折早期,由于骨折处疼痛,影响睡眠,可致食欲不佳,此时以新鲜果蔬为主,丰富的维生素C及适量的蛋白质,有助于骨组织内有机质的合成;骨折中晚期,疼痛消失,胃肠功能日趋恢复,新生骨的形成需要足量的钙、磷沉积而钙化,此时以使用肉骨头汤为宜,再配以适量新鲜果蔬。钙磷丰富,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本文来源于今日开州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