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历代画人传(11)
(2014-06-06 19:10:49)
标签:
娱乐 |
分类: 越中画人传 |
越中历代画人传卷上(11)
怪山老民王瞻民辑
章时显(清)
章也古
章
唐
唐廷楷(清)
唐廷楷,山阴人。善制琴,自号琴岩居士。学画于孙志皋①,有出蓝之誉。善画败荷,尤工芦雁,墨光秀润,生趣勃然。一时文人手持素箑,多出其笔。工韵语,喜饮。每举长吟,诗成辄醉家,故丰日坐小楼,围以花竹琴书,作画吟诗,清幽高雅,备于一身。惜妻悍诟交谪不绝于耳。因出游齐鲁燕赵。越数年返家,产已为妻子荡尽无遗,昔日琴尊花竹亦化为乌有,愤郁而卒。
注释:
①孙志皋:字石林,别号石道者,清初钱塘(今杭州)人。唐廷楷之师。
唐玉樽
姜廷翰(清)
姜廷翰,原名廷幹,字绮季,山阴人。王勤中①弟子。写生之外,更善花鸟,尤精山水。诗古文词,无不登峰造极。
注释:
①王勤中:王武(1632-1690),字勤中,晚号忘庵,又号雪颠道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王鏊六世孙,精鉴赏,富收藏,擅画花鸟,风格工整秀丽。为清初院画的名家。亦擅诗文。传世作品有《水仙柏石图》、《红杏白鸽图》、《鸳鸯白鹭图》等。
梁崇诗(清)
黄尚质(明)
黄之璧
黄
黄宗炎(清)
黄宗炎①,字晦木,一字立溪,余姚人,忠端公尊素②次子,崇祯时明经,甲申后隐游石门海昌,卖画自给。宗小李将军③、赵千里④,工缪篆⑤,善制砚,著有《周易象词》、《寻门余论》、《学圃辨感》诸书。
注释:
①黄宗炎:黄宗炎(1616~1686),明末清初浙江馀姚人,字晦木,一字立溪,学者称鹧鸪先生。黄尊素次子,黄宗羲弟。与兄黄宗羲、弟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明季贡生。兄弟三人均为刘宗周弟子,学术大略与宗羲等。南明弘光朝亡后,徒步迎鲁王,兄弟毁家纾难,起义兵,时称“世忠营”。败后,奔走四明诸山间,被清吏所捕,几死。宗羲以计劫出之。后卖艺文自给,潜心学《易》。尝作《连江叠嶂图》,洒洒不穷。
②忠端公尊素:黄尊素(1584-1626)明末官员,东林七君子之一,黄宗炎之父。初名则灿,后改尊素,字真长,号白安,余姚通德乡黄竹浦(今浙江省余姚市梁辉镇)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初擢御史,力陈时政十失,忤魏忠贤,被夺俸一年。后又上疏论事,再忤魏忠贤意,被削籍归。不久被逮入都下诏狱,受酷刑死。福王时,追谥号忠端,
③小李将军:即李昭道,生卒年未详。字希俊,唐代画家。唐朝宗室,彭国公李思训之子,长平王李叔良曾孙。甘肃天水人。曾为太原府仓曹、直集贤院,官至太子中舍人。擅长青绿山水,世称小李将军。兼善鸟兽、楼台、人物,并创海景。画风巧赡精致,虽“豆人寸马”,也画得须眉毕现。
④赵千里:赵千里(1127一1162),南宋画家。名伯驹,宗室,太祖七世孙。擅画金碧山水,取法唐李思训父子,而趋於精密,笔法秀劲工致。著色清丽活泼,一变唐人浓郁之风。并精人物,承袭周文矩、李公麟画法,线条绵密,造型古雅,兼工花木、禽兽、舟车、楼阁,界画尽工细之妙。元代黄公望跋其《上林图》卷说:“此卷精细入神,山川深秀,树木丛密,丘壑有情,人物勇健,旗帜鲜丽,羽鳞生动。”明代文征明也称赞:“艺林中有千里,如山中有昆仑。”
⑤缪篆:所谓缪篆,是汉代摹制印章用的一种篆书体。王莽六书之一。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记新莽六书称:“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形体平方匀整,饶有隶意,而笔势由小篆的圆匀婉转演变为屈曲缠绕。具绸缪之义,故名。清代桂馥《缪篆分韵)则将汉魏印采用的多体篆文统称为“缪篆”。亦称“摹印篆”。
黄崇涛
黄崇涛,改名崇福,字笑山,山阴人。嘉庆丙子举人。工书,善画石,师八大山人①,以数笔成之,饶有古趣。与元和沈石芗②论画最契,持赠极多。诗亦清新。
注释:
①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的别号。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原为明朝王孙,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②沈石芗:沈石芗(1794~1856),名荣,字石芗、石香,号欧史,又号耦梅、耦梅居士、四海颠生,室名饮水读书斋,元和(今江苏苏州)人。工仕女、人物、虫蝶,改琦(1774—1829)寓吴门时,与之结交,画牡丹极艳冶,改琦尝以“牡丹沈郎”称之,时有“沈牡丹”之誉。著有《饮水读书斋诗》。
方
商
商喜①,字恒吉,会稽人。善山水、人物、花木、翎毛,酷似宋人,善栈道诸景,人多重之。
注释:
①商喜(15世纪),字惟吉,一说恒吉,生卒年不详。明宣德时著名宫廷画家,官锦衣卫指挥。擅长山水、人物、花卉、走兽。传世作品有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明宣宗行乐图》轴与《关羽擒将图》轴。
商
商
商言志
商言志①,字笙伯,号安庐,嵊县人。善花卉、翎毛,深得白阳、白石神髓。荷花酷似八大②,为近时巨笔,直逼赵无闷③而有自得之趣。与安吉吴昌硕④友善,生平慷慨刚直,佐苏抚鄂督⑤幕,颇有政声。
注释:
①商言志(1869—1962):又名志,字笙伯,以字行,号安庐,浙江嵊县人。因住长乐乡,又号长乐乡人。光绪三十三年任江西湖口县知县。辛亥革命后闲居在沪,专研国画,自称无师承,实师徐青藤、李复堂及李晴江、赵之谦诸家,专绘花鸟,笔致淳雅,颇得明人之趣。抗战时期,拒绝出任伪职,为保护祖国珍贵文物,偕同吴昌硕、倪墨耕等义卖书画印谱,赎回被外商收买的东汉“三老讳字忌日刻石”,现藏杭州西泠印社。解放后,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国画院画师。
②八大:即八大山人朱耷。
③赵无闷:即赵之谦(1829-1884),中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汉族,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本传卷下有传。
④吴昌硕:吴昌硕(1844.8.1—1927.11.29),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我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吴昌硕的艺术别辟蹊径、贵于创造,最擅长写意花卉,他以书法入画,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以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敦厚老辣、纵横恣肆、气势雄强,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虚实相生、主体突出,画面用色对比强烈。
⑤苏抚鄂督:指晚清重臣张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