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纯属扯淡
(2009-12-17 15:26:14)
标签:
文化 |
分类: 精品屋 |
“过五关斩六将”这回书在《三国演义》中也是十分精彩的,说的是关羽保护甘、糜二位兄嫂,从许昌出发到汝南寻找刘备,一路上闯过东岭关、洛阳、沂水关、荥阳,到滑州渡过黄河,共杀了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六员魏将。真可谓“避我者生,挡我者死”。所以这段情节也常被后人津津乐道,成了关羽光辉形象的一个缩影。
其实这段故事又是作者虚构的,因为在《三国志》中根本就没有类似的记载,只有如下记载:“亡归先生(刘备)”,曹操左右“欲追之”,曹操劝阻说:“彼名为其主,勿追也。”可见,关羽离开曹操时并没有受到阻挡,更没有派什么追兵。从地形来看,从许昌到洛阳,关羽也根本不可能去洛阳、荥阳等地。总之,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一事纯属作者虚构的。
甚至连后来的《三国志平话》和元代杂剧中也都未曾出现过。可能是罗贯中觉得千里迢迢投向河北,如果毫无阻挡,有点不合情理,也未免太单调了,所以便安排了“过五关斩六将”这个情节。文学评论家毛宗岗对此想得更深远。他认为,曹操虽然不留关羽,还赠金赠袍,却吝惜一纸关文,不肯给予,这是故意让守关将士去杀关羽,“已则居爱贤之名,而但责将吏以误杀之罪,斯其好不已甚欤!”这就是其中的一层深意。
虽然《三国演义》中这段写得比较精彩,但大家也不能看得太认真,别的先不提,单说这五个关口,就奇怪得使人无从考证。关羽出发的地点在许昌,在今河南省中部,由此北上到黄河渡口的白马津(东汉属白马县,即关羽斩颜良,解刘延白马之围的地方),要经过尉氏、开封、封丘、长垣、滑县(均在河南省)。这一带地势平坦,并无高山大岭,用直线来计算行程,也不过四百华里左右。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是怎么走的这段路程呢?他过的第一关叫东岭关。查东岭关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全是作者虚构杜撰的。就算真有此关,则必是在许昌以北吧,可是第二关就到了洛阳,洛阳在中岳嵩山西北,同许昌隔了一群大山,如果关羽当时是开什么重要“交流会议”,有如此兴致,倒不妨绕个大圈子,瞻仰一下嵩山,然后再到洛阳去,却要多走几百里路。所以说,从这里可以看出罗贯中对地理位置是不太熟知的,让关羽多走一大段冤枉路。
第三关说到的是沂水关。沂水是流经今山东省南部的大河,沂水县在山东省东南,隋代才有这个名称,关云长怎么忽然又跑到山东去了?作者可能思索了很久,才想到洛阳之东有个汜水县,春秋时代叫虎牢,战国时期叫成皋,隋代改为汜水县。吕布同诸侯大战于虎牢关,便是这个地方。“汜”与“沂”两字发音相差无几,原来小说家把汜水关错弄成沂水关,从而又让关羽走得更远了。第四关是荥阳。荥阳在汜水之东,如果我们把沂水改为汜水,则方位就正确了。
第五关叫滑州。滑州当时确是在黄河南岸,后来由于黄河南徙,以后滑州便不在黄河南岸了。不过,滑州这一名字的由来也要追溯到隋唐时期了。它原叫白马,旧县在今滑县之东。在这里罗贯中把这一地名的由来提前到三国时代。所以说,《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为了护送两位兄嫂,所行之路先绕了个三角形,而后又南下,这是何苦呢?由于对地理方位的不熟知,一些小说家往往在编著小说中东拉西扯,是古令小说中屡见不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