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老年日报》登载一篇题为《“老”的随想》的文章,并附有编者按。编者按善言道:人到老年,有了几十年的阅历,可以说是赏遍了春花秋月,饱经了风霜雨雪,历尽了人情冷暖,尝遍了苦辣酸甜。如今老了,能够静下心,可以设身处地想想“老”到底是怎么回事,应该怎样应对老。
编者按,把人变老的经历讲得非常透彻,现在的问题是已经退休多年的我们自己,如何应对老的现实。
文中对老的分析有独到之处。写道:“有两种人对年龄格外在意,一是女人,再者是老年人。女作家张欣说过“年龄是女人的天敌”,这话够得上经典,可能是经验之谈。 俗话说小孩盼过年,老人怕过年。人越老越不愿长岁数,越不愿意承认自己老。年龄可分为自然年龄、社会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
诸多年龄中,把握好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是最重要的。专家研究,心理年龄直接影响着生理年龄。
”“一个人是否老,一看岁数,更要看精神。有的人未老先衰,也有老而不衰的。英国自由思想家柯林斯也说,使老年人精壮的真正方法,就是延长他的青春心。”
“不但追求生命的数量-----高寿,更要注重质量---健康。健康是生命之本,失去健康,一切都无从谈起。老作家周而复有句话,活着要老有所为,要对人民、社会、祖国、人类有所贡献,这样活着才有意义。”
文章的结尾语是这样告诫我们老年人的:“大家都住在一个地球上,一起随着地球公转和自转,你过一天我也过一天,你长一岁我也长一岁,在年龄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生命的意义并不完全在乎其长短,而在乎其内容,在乎其过程,在乎其质量。明代一位学者说:祈年莫如爱日,爱日可使一日成为两日,百年成为千载。如果生命的长度由不得自己,那么,我们可以做到拓展生命的宽度,增加生命的厚度,提升生命的高度。”
遵照这位老先生的教诲,我们自己从现在起,就要切实努力做到常运动,保健康,必须坚持每天收看央视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看看综艺频道的“开门大吉”、“越战越勇”、“向幸福出发”、“乐在旅途”等栏目,防止思想僵化,做到与时俱进,保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康,保障我们的生理健康。童心未泯。八十不算啥,九十才起步,百岁是希望。
(“随想”一文是作者是谷南泉(真名贾士祥,笔名古南泉、翼丰、牧古等),1937年生,河北丰润人,他是报业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