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一则短文:这些节日为了纪念谁?长了知识。
1、教师节——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中国传统文化先师,华夏思想智慧源泉)今天的教师节是1985年1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而此以来,老师就有了自己的节日。
2、清明节——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大臣,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受世人怀念。晋文公重耳深感愧疚,便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寒食节--清明节的前一天。后人把寒食与清明合为一个节--清明节)作为纪念介子推的节日。
3、重阳节——恒景(唐代僧人,其父母因患瘟疫去世。后来他为此进山学了功夫,在重阳节那一天把瘟魔杀死。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4、中秋节——嫦娥(本来中秋节与嫦娥是没有关系的,是因为中秋节人们要拜月亮,而嫦娥又住在月亮里所以人们就把嫦娥与中秋节联系起来)。
5、植树节——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注意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每年)3月12日是中国植树节,一是为了植树季节的考虑,二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一生提倡煮熟造林的功绩。
6、吃腊八粥——岳飞(宋朝抗金英雄。传说腊八节是出自对岳飞的怀念。当年在朱仙镇抗金正是数九寒天,老百姓争相送粥,岳军饱餐一顿后得胜归来。这天正好是十二月初八。人们为纪念岳飞,每到此日子,就用杂粮豆类煮粥食用,后来成为习俗)。
7、冬至包子(饺子)——张仲景(东汉时期南阳的张仲景是个名医,因医术高明,人们称他为医圣。他在长沙做官,以后告老还乡,正赶上冬天,看到相亲耳朵都冻烂了,回乡后便叫弟子在一空地打上棚子舍药为相亲治冻伤。药名叫“祛寒娇耳汤“,乡亲们喝下这汤后全身发暖,两耳发热,此后极少人再被冻伤。人们为纪念他,每年到冬至这天沠得高望重的老人带着礼物去看望这位医圣)。
还看到几则箴言:一、人生三不问——不问成败、不问回报、不问过往;人生三为——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人生三不斗——不与君子斗名、不与小人斗利、不与天地斗巧;二、做人四不笑:不笑天灾、人祸、疾病、残疾;三、做人四不说:不说自己穷、太富有、太劳累、心里苦;四、三不怕:不怕年龄、孤独、未来;五、三不弃:年老的父母、患难的夫妻、落难的挚友;六、三件事不能等:孝顺父母、做善事、积福;七、四种人:有钱是凡人,健康是富人,知足是高人,心宽是圣人;八、有钱给父母是孝道,有钱不外露是低调,有钱给情人是胡闹,有钱给孩子是求抱,有钱给妻子是正道,有钱还攒钱是防老。
另,看到一则谜语,很有趣。
谜面是:草下有七人,儿女在一块,明日不再来,员外住围墙。
本人已猜到谜底,感觉百分之百正确。(花好月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