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令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第十天,再有五天就进入大寒节气了,而气温则是大起大落。在此时节,竟出现零上4度的气温,有专家说这是近60年来罕见的,十分异常!新冠疫情又是处于活跃时期。
不管天气无常还是疫情猖狂,本人仍是待在家里赏诗度时光。赏什么诗呢?当然是关于雪的题材了。
如:
(唐朝)高骈的<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诗人面对飞雪,联想到了世事的严峻和人生的艰难.,此诗不仅写了诗人临窗观赏雪的过程,
同时反映了希望铲除一切罪恶的美好愿望.
(唐朝白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此诗不仅写出雪夜的寒冷和夜雪的皎洁,
而且说明一直不眠的诗人在关心着雪势和竹情。
(唐朝)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这样一个天寒地冻的时刻,却有一位坚毅的渔翁,驾着一叶扁舟,披蓑戴笠,垂钓于寒江之上.,使得诗中情与景浑然一体,余味无穷。
更有趣的是欣赏写雪的几首打油诗,如:唐朝一位叫张打油的无名小辈,写的一首打油诗<咏雪>"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通篇写雪,不见一个"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 ,让世人叫绝!
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也写过打油诗<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一天,李白在路上行走,恰巧碰上杜甫,发现他又变瘦了,于是调侃他:"老杜,是不是整日作诗,累的消瘦了?"
被称为扬州八怪的郑板桥,一天,他冒着风雪前往小玲珑山拜访好友,正遇到一群读书人正赏雪吟诗。他们见郑板桥身着粗布衣,以为他不懂作诗,便故意为难。哪知郑板桥不慌不忙,不动声色地吟了一首《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前三句引得众人哈哈大笑,吟到第四句,一下子将全诗从低俗推向奇峰,在场之人无不惊叹。
乾隆皇帝也仿照《咏雪》作过一首名为《飞雪》”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
,飞入芦花独不见。“这也是乾隆近三万首诗里,唯一一首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诗。
上述乾隆和郑板桥写的这两篇写雪的诗,通篇也没有一个雪字,而是用了一个“梅花”和“芦花”,与雪融合在一起,真是妙极了。
要说写雪,
气魄之大,胸怀之广,雄心之壮,词句之犀利,古今唯有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读诗、赏诗、品诗,真是冬令时节一大乐趣也!同时也是静心度过疫情的极好办法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