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丹迪风格(The Dandy)

(2016-04-18 05:42:26)
标签:

杂谈

过去两个世纪以来,对于丹迪风格(The Dandy)而言,纵然以意象概念之清晰,亦难以形诸于言语。所谓的丹迪风格,要而言之是一种力臻完美的精致打扮,着装者对服饰的浮华与细致往往有着近乎偏执的认真。追溯「丹迪」(Dandies)这个词根的来源,一说是来自苏格兰,当时一年一度的乡村集市上,每一位盛装而来的集会者被统一冠名为「jack-a-dandies」;还有人推测丹迪实际来自法语词根「dandiner」,今天「丹迪」则泛指那些注意衣着修饰的男人。无论如何,丹迪进入英语词汇,根据有迹可寻的证据约在1813年左右,并在1817年跨越英吉利海峡传到了法国。

http://ww3/large/4fd3749dgw1f30ee8066aj20p00gste3.jpgDandy)" TITLE="丹迪风格(The Dandy)" />
左图:2009年,品牌Duckie Brown推出的、有着闪亮光泽的合成纤维材质男装,被赞誉在21世纪丹迪风格中将欧洲与美国气质和谐统一;中图:2009年,蒂姆·汉密尔顿(Tim Hamilton)的丹迪男装,从头到脚的拉链设计赋予了穿搭的戏剧性;右图:2009年,罗伯特·盖勒(Robert Geller)的黑色套装搭配白色围巾、齐肘长的皮手套,整套装扮既有地狱天使的黑暗气息,也有拜伦勋爵的贵族气派,还将丹迪风格过去与未来的发展串联在一起
丹迪风格(The Dandy)则兴起于18世纪末,由社交名流乔治·博·布鲁梅尔(George “Beau” Brummell)身体力行的推行演绎,这位丹迪风格的无冕之王,直到今天英国的杰明街(Jermyn Street)还竖立着他的雕像。受制于时代与文化的影响,要走出个人的风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博·布鲁梅尔于穿着的简化主义所揭露的内在生命,超过了当时人的想象,他将自身置于摄政时期繁复的时装之外,并提出了至今都适用的男士穿衣法则与剪裁配色,不仅颠覆了19世纪初的男装样式,更为现代男装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在当时,博·布鲁梅尔与威尔士亲王(后来的乔治四世)意气相投,友情甚笃,布鲁梅尔更成为亲王本人与宫廷上下的时尚、礼仪顾问。逐渐的,扑粉的假发、五彩缤纷的锦缎、靡丽的蕾丝褶边被自然梳理的头发、剪裁合体的外套与笔挺的白色亚麻衬衫所取代,男装的灵感之源也从法国转移到英格兰,博·布鲁梅尔的影响力毫无意外的遍及英法两国,他更被后世尊为「现代男装之父」。

http://ww4/large/4fd3749dgw1f30efdvb85j20p00gbahd.jpgDandy)" TITLE="丹迪风格(The Dandy)" />
左图:画家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的名画「谢利萨先生」(Monsieur Seriziat)中,大卫的姐夫——谢利萨先生的穿着尽显了简练的英式风格:翻折领的深色燕尾服、贴身裤子(由克什米尔羊毛料或小山羊皮制成)搭配马靴,1795年;右图:流亡法国的博·布鲁梅尔,约1816年
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曾观察道:「如假包换的丹迪,在追求外表的极致时,最重要的是必须达到绝对的简约——简约就是出类拔萃的不二法门……丹迪对完美的欲望和追求决不会停止不动,为了尽可能地表达出自己最完美的一面,他们甚至能在镜子前生活与入睡。」——这与博·布鲁梅尔简练适度的着装建议如出一辙。以博·布鲁梅尔为代表的丹迪一族,他们衣着考究,始终坚持量身定制,衣服永远一尘不染。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个人仪容是博·布鲁梅尔的终生目标,他每天刷牙洗澡、花6个小时衣饰打扮,这在摄政时期十分罕见,这种保持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一直延续到21世纪的丹迪身上。在穿衣上,丹迪一族革旧维新,恪守着一定的原则:「着装时避免过于僵硬、衣服太紧绷又或是太时髦均不可取。」而具有个人风格的衣着是建立在裁剪合身与布料质感上的,含蓄间接制造出美感,一切都以优雅为依归,而非惊世骇俗、哗众取宠,所以「在大街上用外表引人注目绝对是一件丢脸的事」。整洁硬挺的纯白色亚麻衬衫、贴身的浅色背心、双排扣燕尾式的毛呢外套(通常是深蓝或黑色,衣服上的铜扣或许是惟一华而不实的细节)、裤子搭配耐用的黑色马靴、白色亚麻领饰与礼帽——构成当时绅士的穿衣标准,而如此穿衣之道正是现代男装的雏形。博·布鲁梅尔时期,还由于纺织技术的进步,让羊毛衣料的生产制造进入鼎盛时期;加上丹迪风格无远弗届的影响力,让伦敦成为真正的男装时尚中心。而博·布鲁梅尔无可挑剔的着装品味与意义深远的男装风格,值得后世不断记取,这其中就有查尔斯·沃斯(Charles Worth,*注:高级时装定制先驱)、雅格狮丹(Aquascutum)与汤米·纳特(Tommy Nutter,*注:萨维尔街的顶级裁缝);至于丹迪一族的文化格调,我们在1960至1970年代的米克·贾格尔(Mick Jagger)、还有今天的卡尔·拉格菲尔德(Karl Lagerfeld)的穿着打扮上,都能找到最好的验证。

http://ww3/large/4fd3749dgw1f30eg2wiq4j20p00gpwit.jpgDandy)" TITLE="丹迪风格(The Dandy)" />
左图:1971年,男模兰德尔·劳伦斯(Randall Lawrence)穿着滕博阿瑟(Turnbull & Asser)的法兰绒套装,摄影:诺曼·伊莱斯(Norman Eales);右图:1967年丹迪风格男装,摄影:彼得·兰德(Peter Rand)
19世纪晚期,另一位丹迪风格的代表人物是文人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他以讲究装饰出名,曾为男性着装留下不少金句,诸如「男人的首要责任便是经常去拜会他的裁缝」、「一个人若不是一件艺术品,那他身上就该穿戴一件艺术品」。对王尔德来说,追求极致风雅的丹迪风格,恰恰是将唯美主义付诸日常生活实践,他的装束打扮还曾在美国留下无数话题谈资。1882年,当王尔德出发美国巡回演讲时,他穿着深紫色短上衣、及膝短裤与黑色紧身半筒袜,低帮皮鞋上有闪亮的鞋扣——如此装扮被视为「奇装异服」而让美国人侧目,这让王尔德诙谐嘲讽道:「奇怪的是,一双丝袜子居然让一个国家如此的惶惶不安!」与博·布鲁梅尔一贯倡导的节制内敛的穿衣风格不同,王尔德在外形上的修饰展现出他较为感性的一面,与博·布鲁梅尔相比,更像是一个女人从穿衣之中感受到的悦乐。有趣的是,王尔德曾经担任过女性杂志「妇女乐园」(The Lady’s World)的编辑。与王尔德个人独特性有相同特征的一类丹迪们,服装衣着可以作为表达自身形象和确认社会地位的有效手段,尤其将其在放在特定的文化领域内(譬如文学、时尚界与影剧圈)更是如此。

http://ww2/large/4fd3749dgw1f30egmnrmwj20p00g2441.jpgDandy)" TITLE="丹迪风格(The Dandy)" />
左图:1882年1月,在美国巡回演讲中,唯美主义者奥斯卡·王尔德穿着天鹅绒材质的夹克与背心、半长裤,摄影师:拿破仑·萨罗尼(Napoleon Sarony);右图:1925年,英国男装(与面料)的领潮人威尔士亲王(后爱德华八世、温莎公爵)在南非游览期间
进入20世纪早期,爱德华八世(后温莎公爵)是现代丹迪的典型代表,他丢掉了父辈一代的穿衣规则,更喜欢穿着短无尾礼服出席晚宴。在回忆录「重游温莎」(Windsor Revisited)中,他侃侃而谈:「1930年代,穿衣强调的是自然柔和的线条,我们发现,把双排扣晚礼服硬挺的衣领,改成质地柔软的领口,依然可以保有匀整的线条质感。」当王子褪下黑色晚礼服,成为最早穿上深蓝色晚礼服的丹迪一族,举国一致的掀起了仿效热潮,萨维尔街(Savile Row)的裁缝们很快被源源不绝的深蓝色晚礼服订单所淹没!

http://ww1/large/4fd3749dgw1f30eh63vnzj20p00f6tei.jpgDandy)" TITLE="丹迪风格(The Dandy)" />
左图:1916年,插画家莱安克德(J. C. Leyendecker)为「Arrow Collar」设计的广告,插画中的丹迪裹着缎子晨衣;右图:1934年,摄影师赫斯特(Horst P. Horst)眼中的经典丹迪:尼基·德·根茨堡男爵(Baron Niki de Gunzburg)。1932年在拍完德莱叶(Carl Dreyer)导演的电影「吸血鬼」(Vampyr)的2年后,德·根茨堡男爵从法国移居美国,接下来的40余年,他先后在「城乡」(Town & Country)、「时尚」(Vogue)、「时尚芭莎」(Harper’s Bazaar)担任编辑
二战后,由厚重织物制成的双排扣三件式套装,成为西方男士最正式的穿着。这类套装版型偏宽松,深蓝、灰、褐色是最受欢迎的颜色,条纹西装则成为广泛选择,这个时期世界是成年人的,在着装上年轻人只能遵从规则。迈入1950年代,丹迪风格重新崛起的一个重要现象是泰迪男孩(Teddy Boy)。整个1950年代,英国工薪阶层的青年在装束打扮上,不仅对爱德华时代男装热潮的复兴表现雀跃,更在仕绅造型中杂糅了美国「冲击摇滚」(Rock n' Roll)这类流行文化元素。泰迪男孩衣橱的标志穿法是合体的套装、箱型夹克、窄裤、高领白衬衫、窄版领带(Slim Jim tie)、马甲、颜色浓艳的袜子和麂皮厚底鞋。

http://ww2/large/4fd3749dgw1f30ehs64gfj20p00g5agr.jpgDandy)" TITLE="丹迪风格(The Dandy)" />
左图:1950年代初期,邦尼·罗杰(Bunny Roger)是最早致力重振爱德华时期着装风格的丹迪之一。图中,1954年,他穿着萨维尔街定制的服装:紧身束腰大衣、礼帽与抛光牛皮靴子,这种装扮将被重新演绎并命名为「泰迪男孩」;右图:1957年,出席猫王(Elvis Presley)伦敦歌迷会活动的泰迪男孩,摄影师:大卫·里德(David Reed)
1960又是颠覆传统的一个年代,整个十年对时装界是一个重要时刻,英国年轻一代掀起了变化多姿的「摇摆伦敦」(Swinging London)时装风潮。在这个求变的年代,影响所及不仅仅是女装,男装也兴起了时装革命,英伦次文化(如Mod的崛起),涉及音乐、影剧、艺术创作等领域,时尚当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而服装与音乐一样,成为年青人在同济间创造共鸣的载体。这个时期的男装放宽了规则,非正式的着装方式悄然涌现,当时流行的是偏微收腰的套装、外开符合臀部轮廓般的下摆、无反摺的裤子、腰带变宽,而窄版单排扣外套与修身长裤是常见的配套装扮。时尚开始变得平易近人,像「为你着迷」(Hung On You)这类平价的精品店,在丹迪风格重塑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1963到1973年的孔雀革命(Peacock Revolution)中,孔雀男大卫·鲍伊(David Bowie)为代表的「华丽摇滚」(Glam Rock),带动的不止是节奏,更是一种态度感召,鼓励男人和女人都要光华夺目。

http://ww2/large/4fd3749dgw1f30ej2ggdkj20p00ggwim.jpgDandy)" TITLE="丹迪风格(The Dandy)" />
左图:1964年4月,米克·贾格尔带领的滚石乐队(Rolling Stones)穿着非正式的男装,女模贝蒂·博伊德(Pattie Boyd)则穿着玛丽·匡特(Mary Quant)设计的绉绸连衣裙,摄影师:John French;右图:1974年,摄影师泰瑞·奥尼尔(Terry O’Neill)为大卫·鲍伊的专辑「Diamond Dogs」拍摄的宣传照
回到21世纪,现代丹迪风格较有代表性的两位男士是桑姆·布朗尼(Thom Browne)与娱乐人安德烈3000(André Benjamin,*注:André 3000是他的艺名)。桑姆·布朗尼是玩弄时间的大师,在还未开设自己的男装公司之前,他就从祖父的布克兄弟(Brooks Brothers,*注:美国男士衣着老牌)牌西装上攫取灵感,从廓形处理,裁剪创作出别出心裁的造型组合,让复古有了全新面貌。他的运动单品、修身的套装(袖位及裤脚有夸张的短身设计)掳获了大量年轻族群的目光。这之后,布朗尼更与布克兄弟展开合作,联名推出了「黑羊毛」(Black Fleece)系列,设计既有传统的审美,又缠夹着不合常理的怪异。安德烈3000则以他的个性与品味在拥趸者中久负盛名。男装中的经典服饰——帽子、领结、马甲、马裤和方巾,到了他的身上,就变成了信手拈来的穿衣搭配,他还往往通过大胆的图案、夸张的色彩和非常规面料来张扬个性,表达自己独特的潮流型格。

http://ww1/large/4fd3749dgw1f30ejsp8npj20p00hfgpt.jpgDandy)" TITLE="丹迪风格(The Dandy)" />
左图:2008年,新锐丹迪穿着桑姆·布朗尼设计的亚麻圆花纹无尾晚礼服;右图:2004年,安德烈3000穿着设计师Benjamin Bixby的男装。安德烈3000以在现代丹迪风格中融入1930年代的复古情怀(如高尔夫球裤、毛衣)而出名
一直以来,丹迪又可以细分为两种类型,一派是以商人、股票经纪人、政客为主的严肃型,他们虽然在数量上领先,但穿衣重视的却是博·布鲁梅尔所推崇的低调平实的派头,定制西装则一直深受这些高端人士的青睐;第二派由艺术家、娱乐人、时装界翘楚与摇滚明星组成,丰富多彩与高度创造性是他们艺术追求与穿衣风格的最高境界,奥斯卡·王尔德就是最佳解释和范例。从1960年代的吉米·亨德里克(Jimi Hendrix,*注:美国音乐人与吉他手)到今天的布兰登·弗劳尔斯(Brandon Flowers,*注:美国音乐人),这些丹迪的代言人不甘平凡、无惧侧目,在精细剪裁的西装中加入牛仔裤与运动元素,混穿搭配形成保守和冒险并重的穿衣方式。

http://ww4/large/4fd3749dgw1f30ek9w82uj20p00hfdmh.jpgDandy)" TITLE="丹迪风格(The Dandy)" />
左图:现代丹迪——设计师扎克·柏森(Zac Posen)穿着长礼服、裹着皮草;右图:设计师比利·里德(Billy Reid)2008年的秋冬男装,丹迪风格中的经典三件式套装
要达到完整的视觉印象,套装只是必要的,配件的装饰同样不可或缺,重复的衣服善用不同的配件就可能赋予新鲜的生命。还在19世纪中叶,诗人罗贝尔·德·孟德斯鸠伯爵(Comte Robert de Montesquieu)每次穿着白色套装,就会在脖颈处别上一朵紫罗兰,好让服装与配饰和谐一致、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同时衬托出细腻超逸的丹迪内涵。而珠宝、襟花、腕表、手帕、帽子、吊带、双色鞋……各类配件装饰都能吸引目光焦点,一些剑走偏锋的丹迪们——譬如时尚专栏作家帕特里克·麦克唐纳(Patrick McDonald),甚至比以往走得更多更远,他们直言其意,用冲突的图案、热情的色彩、极尽夸张的廓形,甚至充满激进意味的发型和妆容,潜入心之寻觅震撼人心的意象表达。

http://ww4/large/4fd3749dgw1f30eknk24cj20p00hm77r.jpgDandy)" TITLE="丹迪风格(The Dandy)" />
左图:1952年布克兄弟推出的套装。马甲于丹迪风格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珠状纽扣是亮点;右图:2009年迈克尔·巴斯蒂安(Michael Bastian)设计的苍红色晚礼服,搭配精致的领结与白框墨镜,幻化成现代丹迪
电影对时尚的贡献无可比拟,而丹迪风格也曾留驻银幕而成为永恒画面,激发设计师与影迷无尽的梦想和回忆。电影「天罗地网」(The Thomas Crown Affair)与「亡命大煞星」(The Getaway)中,无论是在赛马场还是游走在马里布海滩,史蒂夫·麦奎因(Steve McQueen)的丹迪形象始终无懈可击,他总是穿着完美合体的套装、罗纹毛衣、浅色领带和米色风衣,手表和墨镜成为点睛之笔;而迈克尔·凯恩(Michael Caine)在电影「意大利任务」(The Italian Job)中,身着有「明星裁缝」之称的道格拉斯·海沃德(Douglas Hayward)设计的套装,张弛收放的裁剪中,既有传统英式直而锐利的线条,又有意式流淌轻盈的质感,电影中单排扣的浅米色亚麻西装已成为时代的经典。

http://ww3/large/4fd3749dgw1f30el37bi4j20p00e5wki.jpgDandy)" TITLE="丹迪风格(The Dandy)" />
左图:「天罗地网」;右图:「意大利任务」
*注:原文登载于「Modern Weekly·周末画报」的男装专栏

文字:Archie M,图:收藏扫描
————————————————————————————————————————

作者简介:Archie M,长居澳洲,自由撰稿人。对电影、时尚、文学、设计等多样共融的艺术形式,一直保持着研思专注的意兴、传递分享的感戴。
联系邮箱:twofortheroad@outlook.com
微博账号:今天没金拜
新浪专栏:http://zhuanlan.sina.com.cn/author/Archie
微信公众号:尔娱我札(ID:ArchieOZ
http://ww3/large/4fd3749dgw1f30ezfn2fzj2076076jrp.jpgDandy)" TITLE="丹迪风格(The Dandy)"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