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收藏家、唯美主义者、纯正优雅的法国风格代表大家、誉满天下的高级时装设计师(他的名字被品牌沿用至今),老骥伏枥的于贝尔·德·纪梵希(Hubert de Givenchy)新近发表了一本新书借此献给他的毕生挚友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此书集合了超过150件设计画稿,其中30多件作品记录了艺术家与他的缪斯之间跨越了40年,相视莫逆的深情厚谊。同时,纪梵希鲜有的接受了「Vogue」(巴黎)的采访,言谈之间对奥黛丽温情脉脉的回忆徐徐道出,并且展示了一些从未公开发表的设计手稿。
http://s4/large/001sDobHgy6NdU8j6zF63de
纪梵希曾说过「在我的生命里有两个时刻不忘的特别经历,能够与克里斯托瓦尔·巴伦西亞加(Cristóbal Balenciaga,*注:巴黎世家品牌创始人)与奥黛丽·赫本这两位才高气清的天才结为朋友。他们不渝的友情我一直珍视至今。记忆里的奥黛丽,我们俩之间有一种难以言传的黏合剂,她的踔绝之能总是为我的设计增加了新意与多变,而她的建议往往行之有效。每当脑海中浮现出她的翩翩倩影,我总能挖掘出新鲜的奇思妙想。她对于自己的需求了然于胸……有一件事让我尤其触动,她的妍好风致不仅让男人赏心悦目,更让女人认同推崇。她的形象是如此独特,无人能出其右。而她拥有其他伟大的女演员所不具备的超众资质。奥黛丽能曲尽其妙的将自己独具一格的想法与创造力带入到服装设计中。有时只是非常微小的细节,但却让服装整体的效果更加活泼生动,最后穿衣的质感也连带着提炼升华……我们非常喜欢一起共事,那种默契神会的感觉就像伙伴间的嬉戏相合,我们的创意奇想时而碰撞,不断擦出新的火花。」
http://s2/large/001sDobHgy6NdUdVsMF01de
于贝尔·詹姆斯·马塞尔·塔凡·德·纪梵希(Hubert James Marcel Taffin de Givenchy),这位伟大的设计师,出生于法国北部瓦兹省,别称「巴黎的后花园」的博韦市的一个贵族世家。自小在母亲与外祖母的自然熏陶下,对服装与面料意兴盎然。17岁时即离开家乡前往巴黎寻求事业契机。
http://s11/large/001sDobHgy6NdUfZCrgfade
1944年,纪梵希进入法国美术学院进修。到了1945年,他以作为杰奎斯·菲斯(Jacques Fath,*注:二战后最有影响力的高订设计师之一)的学徒身份正式跨入时尚行业。接下来,他又先后任职于设计师罗伯特·贝格(Robert Piguet)、吕西安·勒隆(Lucien Lelong,*注:在勒隆,与纪梵希一起共事的还有当时籍籍无名的皮埃尔·巴尔曼与克里斯汀·迪奥),以及意大利时尚传奇艾尔莎·夏帕瑞丽(Elsa Schiaparelli),好学不倦的纪梵希从前辈们身上学习各种独运匠心的艺术构思。
http://s5/large/001sDobHgy6NdUiShWk94de
1952年,纪梵希创立了自己的时装屋,并推出了首个高级女装(春/夏)系列:垂至地板的轻盈长裙、精美绝妙的女衫,典雅的刺绣与华丽的珠饰做为装点,娇妍柔美的女人味呼之欲出。其中包括以模特儿Bettina Graziani命名的同名女衫「Bettina Blouse」,标志性的高领、袖肘多层荷叶边的白色棉布衬衫轰动一时,成为纪梵希最蔚为人知的单品设计。1954年,纪梵希作为高级女装设计师,第一个推出了奢华的成衣线(ready-to-wear)。
(*注:Bettina Graziani是纪梵希的密友之一。1960年,她创建了自己的针织品牌,而奥黛丽·赫本始终是「Bettina Tricots」线衣的忠实客户。)
http://s6/large/001sDobHgy6NdUkJD9365de
纪梵希是克里斯托瓦尔·巴伦西亚加(Cristóbal Balenciaga,*注:巴黎世家品牌创始人)的虔诚拥趸,后者也是他的良师益友。2007年在接受老牌时装杂志「WWD」的采访时,纪梵希坦承「巴伦西亚加即是我的宗教信仰,他和天主同我与共。」他的设计也继承了巴伦西亚加对于时装艺术的深刻领悟,这些从纪梵希的剪裁技巧与线条表现上得以洞悉。
http://s6/large/001sDobHgy6NdUpdGIZ75de
1955年,纪梵希打出了「自由线条」的口号,推出了没有腰与臀部曲线的直桶式洋装(Chemise Dress);1957年,巴伦西亚加也发布了直通式洋装以示支持拥护纪梵希,这也是后来风靡全球的布袋装(Sack Dress)的成型。布袋装的横空出世既表现了「B & G」同盟(巴伦西亚加与纪梵希)的大获全胜,又在时尚史上留下了垂名青史的一笔;而纪梵希将裙边提高的设计鼓励当世女性在日间自信的展露秀腿,为1960年代时尚变革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http://s6/large/001sDobHgy6NdUraHt3d5de
1957年,纪梵希以挚友奥黛丽·赫本为灵感,为她特別调制了香氛「禁忌」(L’interdit)。1963年正式进入市场后,奥黛丽·赫本亲力亲为的为纪梵希免费代言。在当时,电影巨星为香氛无偿代言于时尚界是前所未闻的现象,紧接着摄影师伯特·斯特恩(Bert Stern)为奥黛丽·赫本拍摄的香氛「禁忌」的宣传照遍布于各大时尚杂志。
http://s5/large/001sDobHgy6NdUtvedu14de
1973年,纪梵希推出了男装线「纪梵希绅士」(The Gentleman Givenchy);1988年,纪梵希将名下产业转售于路威酩轩集团,并在1995年正式退休。纪梵希品牌的继任者包括了设计师亚历山大·麦奎恩(Alexander McQueen)、约翰·加里亚诺(John Galliano)、朱利安·麦克唐纳(Julien Macdonald),以及现在的里卡多·提西(Riccardo Tisci)。
http://s6/large/001sDobHgy6NdUwgFBrf5de
纪梵希曾为20世纪各类如雷贯耳的名人设计过服装,包括了杰奎琳·肯尼迪(Jacqueline Kennedy)、温莎公爵夫人沃利斯·辛普森(Wallis Simpson)、摩纳哥王妃格蕾丝·凯莉(Princess Grace of Monaco)、社交名媛贝比·佩利(Babe Paley)等。这当中,自然还有被他视为知己与缪斯的奥黛丽·赫本。
http://s12/large/001sDobHgy6NdUzzpb5ebde
1953年的夏天,奥黛丽·赫本刚刚要开拍她的第二部好莱坞电影「龙凤配」(Sabrina),在导演比利·怀尔德(Billy Wilder)的点头授意下,前往法国巴黎为电影搜寻一些原创的高级女装。于是,于贝尔·德·纪梵希与奥黛丽·赫本这对时尚史上的传奇搭档顺其自然的相遇相识。
http://s4/large/001sDobHgy6NdUCtOAXf3de
纪梵希回忆道「别人告诉我赫本小姐即将为她的下一部电影挑选戏服,而我则误以为是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注:美国影坛常青树)。我本人十分欣赏凯瑟琳·赫本,可以为她设计戏服是一件锦上添花的荣誉。但当我打开了工作室的门,一个年轻的女孩飘然而至,身形纤细高挑,有一双小鹿般的眸子。短发,穿着休闲窄脚裤、白衬衫、平底鞋,水手帽上还系着一条红色的缎带。我告诉她:”小姐,虽然我十分乐意为你服务,但我的工作室只有有限的几台缝具,而我目前正为新一季的秀展忙得不可开交,实在是无法为你设计戏服。”她回答:”可以让我看看上一季展出的服饰吗?”于是她试穿了几套服装——“这正是我想要的”她说道——果然,这些服装的确与她安安合适。她对于自己的需求了如指掌,而对自己的相貌与身形的优点与缺点也能透彻洞鉴。她知道要穿着平领削肩的晚礼服遮住自己嶙峋的锁骨。我为她设计的款式终于变成广受欢迎的时装,我将之命名为Sabrina露肩洋装。」
http://s2/large/001sDobHgy6NdUKx92941de
与奥黛丽相遇时,纪梵希只有26岁。很快,奥黛丽就成为纪梵希的设计风格最为完美的诠释者。奥黛丽认为纪梵希天赋异禀,他的设计新巧,同时还赋予服装内秀与诗意;而纪梵希则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一位值得信赖的特殊朋友。借用女演员莱斯莉·卡侬(Leslie Caron)的原话「他们亲如兄妹,不分彼此」。奥黛丽更坦言道「有一些人是我深深爱过的,他(纪梵希)是我所认识的人里面最正直的一个」。
http://s4/large/001sDobHgy6NdUIQq2ve3de
左图:「龙凤配」片场;右图:纪梵希与赫本在巴黎乔治五世大街的纪梵希工作室
这对情谊相投的朋友,亲密的关系一直不曾改变,他们的友情比起奥黛丽·赫本与任何一任丈夫的关系都要来得长久。纪梵希为奥黛丽担任戏服设计的电影包括「滑稽面孔(甜姐儿)」(Funny Face)、「黄昏之恋」(Love in the Afternoon)、「蒂梵尼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谜中谜」(Charade)、「灼烧的巴黎(巴黎假期)」(Paris When It Sizzles)、「怎样偷窃一百万(偷龙转凤)」(How to Steal a Million)、「血线(华丽的继承人)」(Bloodline)等等,甚至还包括第二次结婚、儿子受洗时奥黛丽所穿的礼服、儿子的受洗袍等。
http://s7/large/001sDobHgy6NdUN44Oqf6de
电影「龙凤配」拍完后,奥黛丽与纪梵希的友情与艺术上的合作持续了终生,也成为时尚界里举足轻重的搭档。这对天作之合携手共进,一同创造了时尚界的神话「奥黛丽·赫本风格」(Audrey Hepburn Style),成为媒体与大众追捧崇拜的经典传奇。
http://s10/large/001sDobHgy6NdUP0cLn99de
纪梵希与奥黛丽在诸多方面都有着行合趋同之处。他们都是完美主义者,直到最后一个细节也要尽善尽美。他们都对工作用神专注,竭尽全力。奥黛丽可以为了试装连续几个小时纹丝不动,同样坚毅顽强的人格特质在纪梵希的身上也可以找到。他们都起大早,每天清晨带着愉快的心情、开阔的心境迎接新一天的工作与事务。不管是休闲时穿着斜纹布裤、系着围巾,或是穿着纪梵希的高级时装出席重要场合,奥黛丽总能像她的设计师朋友一样,始终轻松泰然、雍荣闲雅。
http://s7/large/001sDobHgy6NdUSwxZYa6de
(*注:实际上,上图手稿设计取自纪梵希1958年春季的高订系列,长袍还搭配着白色薄纱的绣花短衫;奥黛丽穿着的版本则是纪梵希的特别订制,长袍颜色换成浅薰衣草色;面料也改用双面透明硬纱覆着丝绸衬里。1958年至1962年间,奥黛丽不定期的穿过这件礼袍)
http://s13/large/001sDobHgy6NdUYyeEA7cde
(*注:上左图中奥黛丽的穿着搭配了白色薄纱的绣花短衫,1958年4月)
在长达40多年的友情与事业合作中,于贝尔·德·纪梵希与奥黛丽·赫本将「优雅」这个形容词体贴入妙的抒发到极致。纪梵希回忆道「奥黛丽的曲线轮廓与个人风格是如此的生动强烈、自树一帜,关于她的一切回忆,我依然历历在目。对我而言,她是上帝赐给我的礼物,我们是最亲密的朋友,也是最投合的工作伙伴。她举止娴雅、亲切诚挚,我们总能找到仅属于我们彼此之间的无穷乐趣,就如同分享着秘而不露的悄悄话。」
http://s1/large/001sDobHgy6NdVeG9gY70de
「Vogue」(巴黎)采访摘译:
*注:Q:记者欧也妮·特罗许(Eugénie Trochu);A:于贝尔·德·纪梵希(Hubert de Givenchy)
Q:您是如何结识奥黛丽·赫本的?
A: 多亏了格拉迪斯·德·塞贡扎克(Gladys de Segonzac),她当时管理着一家电影制作公司(*注:派拉蒙电影公司驻巴黎办事处负责人)。而导演比利·怀尔德(Billy Wilder)希望奥黛丽在他的下一部电影「龙凤配」(Sabrina)中穿着巴黎的高级时装。
Q:为什么您想发表这些未曾公开的设计手稿?
A:我希望借此书以言志,纪念我们曾经共事的那些光辉岁月。
Q:这些精妙新巧的设计手稿是特别为此次新书发表盛世而挥笔?还是它们已经是您过去的手稿汇编?
A:每一份设计手稿都是新近的作品,特别为此书而落画。
Q:您觉得哪一件画作可以生动传神的描摹出奥黛丽·赫本的个性魅力与隽永风格?
A: 此书中的30多幅设计手稿全部都是为奥黛丽特别创作的,有些是为她的电影设计的戏服、还有一些是她的日常穿着。
Q:您是如何完成这些手稿的?
A:毡尖笔加上蜡笔。
Q:在哪一部电影中您第一次为奥黛丽设计了戏服?
A:「龙凤配」,那部电影中大概使用了12件戏服(*注:纪梵希提供了其中3件),接下来是电影「滑稽面孔(甜姐儿)」(Funny Face)。
Q:您更乐意为奥黛丽设计戏服还是日常穿着?
A:我的设计可以随机应变而不墨守成规,何况为她装扮更是其乐无穷。
Q:在您为她设计的服装里您最为推崇的是哪件?
A:各有千秋,但奥黛丽也许有她不同的见地……
Q:奥黛丽·赫本可以说是您永远的缪斯吗?
A:奥黛丽是我的最重要的朋友,对我来说,她雍容闲雅、品性良善、高贵姱容。
Q:您觉得是什么特质让奥黛丽·赫本迥异于同时代的女性与演员呢?
A:奥黛丽德才卓绝、无可比拟,这使她与当世女性判然不同,而她热切爱别人的入微心境更是绝世独立。
Q:您对她还留有哪些回忆?
A:成千上万弥足珍贵的回忆。每一天我都能感觉到她仍与我同在。
Q:您认为誰可谓为下一个奥黛丽·赫本?
A:无出其右,奥黛丽是独一无二的。她对世人的积极影响永远是众口一词、深切着明,而这些影响也会由近及远的伴随着我们直到永远。
http://s14/large/001sDobHgy6NdVrAzVzadde
注:文章部分段落参考了我于10多年前撰写并发表在个人网站的原创旧文,并在此基础上把内容、文字的表达做了不少求新的更动。
图片Source: 本人扫描、Givenchy回顾展catalog、部分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