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ZT)
(2010-09-19 13:49:15)
标签:
梅林千品江南杭州70后七十年代生人西湖西湖申遗西溪浙江旅行游记 |
分类: 赏心悦目·佳音、美图、妙文 |
《红楼梦》里有两句话: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用以形容浙江最是适切的。浙江,这个东南沿海的省份正是《红楼梦》里的那块顽石所向往的红尘,具有种种乐趣与诸般好处;草长莺飞,乱花迷眼,最是那红尘中一等一的好去处;优美的自然,使一切都怡人眼目;烂熟的文明,使一切都精致风雅。
浙江兰溪人李渔曾写过一部《闲情偶记》,“闲情”二字,正足以概括在浙江旅行的闲适和惬意。浙江属于既有闲钱且有闲情的旅游者,如果你身心两闲,肚子里又有半本唐诗、半本宋词,浙江之旅将是充满趣味的。
传说大约在一千年前,居住在东北长白山和黑龙江流域的女真人海陵王读诗至对浙江杭州的美好描述时,“为南国美景所动,欣然有投鞭渡江之志。”白居易有诗说:“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杭州是整个浙江的代表,它“勾”人来,又“勾”人留,由此可见浙江,这个温润世界的魅力。
何处无花?何处无柳?繁华和富贵又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只有“温柔” 二字,最是浙江的可贵处。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如青螺黛的山,如碧玉簪的水,一切都和煦、柔软、平缓。在浙江,没有强烈对比的色彩,只有张爱玲所谓的“葱绿配桃红”,一切都温柔而又“参差”地对照着:绿的水绕着青的山,白的墙衬着黑的瓦,一株杨柳一株桃,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虽然不免女性化之讥,但儒家的人格理想,岂不是“温柔敦厚 ”吗?
有一句已经被人用滥了的话,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如果要形容浙江,这句话仍然避不开。只是这里的诗意是中国古典的诗意,它渗透在浙江的角角落落。从“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浙北,到“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的浙中,再到“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浙南;从“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浙西,到“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的浙东,浙江是古典诗意的集中体现,到浙江旅游,可以一沾古典时代的地气和雨露。谢灵运在永嘉当太守的时候,苏东坡在杭州当太守的时候,应该算是“诗意地栖居”了吧?而谢苏的遗韵,百代之下,千年之后,在浙江的山陬海隅仍有不绝如缕的回响。
在浙江,大部分景点是自然美景和历史人文的交汇,很少有单纯的自然美景或单纯的人文景观。浙江无疑是一个文明古国,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萧山“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将浙江的文明史前移到了8000年前。奇怪的是,浙江虽然文物古迹众多,近年来又一再有重大的考古发现, 2004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中,有四个是在浙江,但浙江很少让人起思古之幽情,更不会让人有怀古之苍凉。在这块土地上,一切都未死去,它仍然活在现代生活的丝丝缕缕中,自然与人文、玩古与赏今是合在一起的,文明的涓涓滴滴汇在一起,终至于发展成为一种烂熟的文明,既传统又现代,也乡土也前卫。
如果你是一个习惯于在各个景点之间奔忙的人,那就很难充分领略杭州的好处。不错,杭州值得玩赏的景点实在是太多了,既有优美的自然,又有人文的积淀:西湖与周围的群山相得益彰,有钱塘江,有运河,有西溪湿地;古今无数的名人来过,住过,赏玩过,吟咏过,或为官于斯,或结庐于斯,或爱于斯,或葬于斯,留下了数也数不清、探也探不遍的人文遗迹。但来杭州游玩的人也往往被这过多的景点所误,成了匆匆的游客。
来杭州游玩,最需要的就是闲心、闲情——当然,最好还要有一点闲钱。西湖自古就是一个“销金窟”,今天它依然是。精雅的杭州菜馆,沿湖的咖啡馆、酒吧和茶馆,中国丝绸城,武林路杭派女装一条街……那可都是让人花银子的地方。但杭州最妙的地方在于:虽然有着最时尚的外表,对于囊中羞涩的自助旅行者,杭州也一样有无须钱买的山间之清风与湖上之明月。要享受罗大佑的歌里唱的“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那就到杭州来吧:西湖是免费开放的,公共交通极其便利,青年旅舍遍布杭州。只要有闲情和闲心,只要能偷得浮生几日闲,哪但闲钱无多,杭州也是一个最好的休闲胜地——没错,杭州就是天堂。
杭州作五代时的吴越国的都城时,叫作钱塘;作南宋的都城时,又叫临安,它号称“休闲之都”,是一点儿也不夸张的。这是一种深厚的传统积淀下来的结果,偏安的南宋朝廷奠定了它的基础。杭州虽是“六大古都”之一,其实并无古都气象,南宋的遗韵,只在于留下了繁华靡丽的生活方式和趣味,而这种生活情趣,也只有在杭州这个自然条件无比优越、自然风光无比优美的地方才能得到完全的实现。这种生活方式和趣味留在每一个杭州人的骨子里,无论雅俗,也无论贫富,构成了杭州无与伦比的休闲氛围。“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今天,我们在杭州可以不必像南宋人那样一边精致地腐败着一边又不安地差愧着——到杭州就是来“腐败”的。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华贵之城”,十三世纪马可•波罗来的时候如此,今天依然如此,它华贵而时尚,精致而风雅。
放逸于杭州的湖山之间的人,常常会拿杭州和成都去作比较。休闲气氛之浓郁,是两个城市的共同点,但与成都那种市井气极重的休闲氛围不同,杭州的休闲是一种精雅而时尚的休闲,这也正是它有别于任何一个让人可以慵懒地放松的城市之处。
即以喝茶为例,喜欢喝茶的城市,往往生活节奏比较悠闲,休闲氛围比较浓厚。杭州是一个茶楼林立的地方,但和成都人那种在茶馆里大摆龙门阵的架势不同,杭州人喝茶,讲究的是品茗临佳境。杭州的湖边和山间,至今仍有一些“茶室”,这个“室”字是别有意境的,一个“室”字,既可以是文人的书室,又可以是佛道的净室。每当春秋佳日,杭州的湖山间少说也有上万张茶桌,处处茶客满座。春天,杭州人对着新茶满山的茶园喝茶;夏天,杭州人临着莲叶接天的荷池喝茶;秋天,杭州人在桂花树下喝茶,桂子如雨而落,落在茶桌上、茶碗内,落在人们的肩上、头上,掸之不去,拂之还来。此种境界,为任何一个其它城市所无,是在杭州游玩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所以到了杭州,第一要紧是在氤氲的茶香中体味杭州这种风雅精致的休闲氛围。
杭州有一个段子,说的是吴越国王钱镠的王妃归宁,他去信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种“缓缓归”的精神,至今仍留在杭州人的血液中。九溪十八涧的一个亭子里有这样一副对联:“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曰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用的就是这个典故。有四种花,被杭州人归入每年不可不赏之列,次第为:梅花、桃花、荷花、桂花。每年到了某种花开的时候,杭州媒体隆重地发布花讯,杭州人民关切地彼此询问:“X花看过了没有?”如果没有去看一看,一年都会惆怅不已:“今年X花也没看……”感觉这一季便蹉跎了,心里若有所失,空落落的。每年的第一株梅花、第一株桃花、第一朵荷花、第一株桂花开的时候,那是可以上杭州本地媒体头条的新闻!每年赏花时节,杭州倾城出动,车为之堵,人为之high,花树下千张万张茶桌上牌战正酣的盛况,便是杭州独有的人文景观。张岱《西湖七月半》里的诸般情态,每年都能看到好几回,那是相当地好看哪。杭州人当然并不都那么风雅,花树下拥挤的人群里,究竟有几个是真的在赏花,实在难说得很。妙就妙在杭州人就算打牌,也要到湖山间、花树下去打,也要佐以清茶一杯。于佳境中喝茶打牌,俗到极点,也雅到极点。领会了这一点,也就能汇入杭州的节奏,体会杭州独有的“缓缓归”的悠闲了。
杭州移步换景,四时不同,没有哪个人来一次杭州,便能得窥杭州的全貌。所以杭州是一个可以去很多次的地方,又是一个可以一待好几天的地方。上海人民是拿杭州当自己家的后花园的,其实,全中国人民又何妨拿杭州当后花园呢?
杭州最适合在“春秋佳日”玩赏,春天杭州之美无出其右,秋天则满城桂香浮动,充满了动人的气息,但夏天和冬天的杭州一样有别处所无的风情。俗话说:“住在杭州”,这句话对旅游者的意义在于,它告诉我们要踏踏实实地在杭州住下来玩。在杭州游玩,时间安排宜长不宜短,活动安排宜少不宜多,身心宜闲,脚步宜缓,宁可错过一些景点,也不可在各个景点间疲于奔命,这一次没看到的,下一次来看就行了。如果放松不下来,悠闲不下来,慵懒不下来,便是与杭州这个东方休闲之都无缘了。
杭州有“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外地人来杭州玩,一般只往“六桥”等西湖名胜挤,于湖山之间的“三竺”和“九溪十八涧”则相对隔膜,而要休闲放松,这一片区域绝不可错过。在五云山半山腰的一个亭子的柱子上,有一副对联是这样说的:长堤划破金湖水,之字平分两浙山。这副对联于杭州的景物是一个全面的概括:湖、山、江。杭州的好处绝不限于西湖,但大部分游客却常常略过了西湖群山以及湖山间的那片美妙的区域,匆匆在湖边作一日游或二日游,这种玩法实在难以触及杭州的精髓,这是本书要重点提示读者的地方。
(后记:在思念杭州的日子里,回忆起这个城市给我点点滴滴的美,那种想念就像潮水一样涨了又落,落了又涨。在身在杭城的日子里,总是那么行色匆匆,整日奔忙于生活,却没有那么多的闲情逸致去细细品味杭州的美。就像去书店买了书,买到了往往束之高阁,再也没有认真从头细读,总以为已然是自己的东西,无论何时想读就读,就像杭州,已然身在天堂,总是可以想游就游,再也没有心思挤出闲暇的时光去缓缓行走。
昨日,看到这篇文章,又勾起了自己的江南情结、杭州情结、西湖情结。
我是幸运的。只是期待,那么多束缚自己的东西,尽早被自己挣脱而开!那时做一个自由自在的自己,会是多么快乐欢畅!
转这篇文章在这里,做一个注脚,或者伏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