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朋友即将远行。
暮春时节,又邀了几位朋友在家小聚。虽然都是极熟的朋友,却是终年难得一见,偶尔电话里相遇,也无非是几句寻常话。一锅小米稀饭,一碟大头菜,一盘自家酿制的泡菜,一只巷口买回的烤鸭,简简单单,不像请客,倒像是家人团聚。
其实,友情也好,爱情也好,久而久之都会转化为亲情。
说也奇怪,和新朋友会谈文学、谈哲学、谈人生道路等等,和老朋友却只话家常,柴米油盐,细稀碎碎,种种琐事。很多时候,心灵的契合已经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来表达。
朋友新烫了个头,不敢回家见母亲,恐怕惊骇了老人家,却欢天喜地来见我们,老朋友颇能以一种趣味性的眼光欣赏这个改变。
年少的时候,我们差不多都在为别人而活,为苦口婆心的父母而活,为循循善诱的师长而活,为许多观念、许多传统的约束力而活。年岁逐增,渐渐挣脱外在的限制一束缚,开始懂得为自己而活,用自己的方式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不在乎别人的批评意见,不在乎别人的诋毁流言,只在乎那一份随心所欲的舒坦自然。偶尔,也能够纵容自己放浪一下,并且有一种恶作剧的窃喜。
就让生命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吧,犹如窗前的乌桕,自生自落之间,自有一份圆融丰满的喜悦。春雨轻轻落着,没有诗,没有酒,有的只是一份相知相属的自在自得。
夜色在笑语中渐渐沉落,朋友起身告辞,没有挽留,没有送别,甚至也没有问归期。
已经过了大喜大悲的岁月,已经过了伤感流泪的年华,知道了聚散原来是这样自然和顺理成章,懂得这点,便懂得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温馨,离别便也欢喜。
感想:
生活不可无友
有人说:朋友是什么?朋友是我们站在窗前欣赏冬日飘零的雪花时手中捧着的一盏热茶;朋友是我们走在夏日大雨滂沱中时手里撑着的一把雨伞;朋友是春日来临时吹开我们心中冬的郁闷的那一丝春风;朋友是收获季节里我们陶醉在秋日私语中的那杯美酒。在这个世界上人不可以没有父母,同样也不可以没有朋友。没有朋友的生活犹如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苦涩难咽,还有一点淡淡的愁。因为寂寞,因为难耐,生命将变得没有乐趣,不复真正的风采。真正的朋友心灵是相通的。一次把盏轻饮,一次随意谈心,得到的是富足,丢掉的是烦闷。
生活需要调适
经常收看上海卫视的“心灵花园”栏目,来这儿诉苦的大多是女人,尤以中年妇女居多,或是夫妻反目,或是子女结怨。看到她们哭哭啼啼、悲悲切切的样子,让人心生怜悯。心灵观察员对她们的态度多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因为究其原因,她们有的失去了自我,有的自己钻到一个死胡同里,思维被紧紧地框住,没有真正考虑自己是为谁而活。正如观察员所说:真正的苦难,不是眼前的困难,是我们怎么面对这个世界。不要哭泣地面对命运,自主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我想如果她们能接受这些心理疏导,及时调整自己,也许面对她们的将是高远的天空,明媚的阳光。因为有些时候就得做到“不在乎别人的批评意见,不在乎别人的诋毁流言,只在乎那一份随心所欲的舒坦自然。”正如作者所说:美丽的人生必须靠自己去创造!
心中充满爱
似乎身患残疾的人更能深刻体会生命的价值和含义,更懂得珍惜和热爱生命.如海伦,如海迪,如作者.杏林子是一位台湾女作家,
12岁罹患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全身关节都损坏了。病痛中,她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写作,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感,观察寻常的生命现象,抒发自己对人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她生前常说:除了爱,我此生一无所有。她还说:不论你处在怎样一个多变的世界,经历怎样的人生,有一些极其可贵的珍宝,需要我们用生命去终身护守、去珍惜,不容它轻易失去。她就是一个用爱唱响生命之歌的人.一个残疾人如此强烈地热爱自己的生命,作为我们正常人来说,生活中的困难和 起伏又算得了什么呢?让我们心中充满爱:爱家人,爱朋友,爱自己,爱自然,爱一切值得爱的人和事物.心中有爱,就会包容他人,不去计较恩怨得失;心中有爱,生活才会变得丰盈而充实.
充满爱的生命永远年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