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文化 |
分类: 丘河论文 |
摘要: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处于同一文化体系中,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
关键词:民间文学 作家文学 通俗文学 “三国戏” 《三国演义》
民间文学、通俗文学、作家文学之间相互联系,彼此促进,共同发展,并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它们以各自的成就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文学花园。
一、民间文学直接或通过通俗文学间接影响作家文学,并促进其发展。
(1)民间文学影响着通俗文学,同时哺育作家,影响作家的人格、世界观及成长与创作。作家生活的大场所是丰富多彩的。其从小就可能受到广为流传的民间神话、歌谣、传说、故事、创世史诗,英雄史诗等作品所体现的天人观、善恶观、道德观、价值观以及各种精神的影响,使他们思想受到熏陶。例如,我们会经常听到老人们讲述《白蛇传》、《牛郎织女》、《孟姜女》的民间传说;《女娲》、《神农尝百草》的神话以及《白水素女》、《六兄弟齐心》的民间故事,还有民间歌谣、谚语和谜语。这些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心灵和思想。在作家产生创作动机以后,同样会对作家产生影响。如作为通俗文学现已废弃不用的金院本中的《赤壁鏖战》、《刺董卓》,元杂剧《虎牢关三战吕布》、《七星坛诸葛祭风》、《白门斩吕布》等“三国戏”就有许多取源于民间传闻。艺人作家在此基础上加以采纳、补充、加工、润色,并予以记录,就成了通俗的说唱戏剧文学。或者有些作家,直接从民间文学的传说故事中吸取营养,收集素材,加工再创作使之成为作家文学。同时通俗文学也影响着民间文学,如“三国戏”促进“三国故事”的传播。
二、作家文学影响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发展。
作家文学作为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继承与发展和再创作,必然会对他们产生相应的影响,这其中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其次,作家文学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发展。在作家文学的影响下人们有改编出许多幽默风趣的小故事、歌曲、诗词、及剧目,并广泛流传于民间。如《三国演义》成书后“有不少民间职业艺人选区这部长篇小说的某些情节,片断,或以某个人物形象为中心,重新改编成能讲能听的通俗文学体裁。受其影响,民间口头文学中又产生许多传说、故事和歌谣,成为《三国外传》之类。[4]”
(2)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的不利影响。在作家对民间文学及通俗文学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作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就按上层社会的价值观念以及个人的审美情趣,注入了自己的主观因素,因而损害了文学作品的原型,甚至润色后的作品脱离了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民间文学、通俗文学与作家文学的扬弃和发展趋向。
在现当代社会中,三者的关系仍是十分密切的,互相影响和发展。民间文学的不断创新使得其在历史文化的变迁中逐渐褪去旧的外壳,而又重新穿上新的外衣,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通俗文学也在二者的影响下力求创新,更显大众化的风格。如戏剧中的河北梆子、京剧、川剧、豫剧、晋剧、秦腔、汉剧、粤剧等剧种对“三国戏”的扬弃。例如豫剧“梨园春”的迅速唱红,在上演着《诸葛亮吊孝》、《收姜维》、《斩关羽》、《尽瘁祈山》、《失空斩》、《捉放曹》等传统剧目的同时,又编创出许多新的剧目,同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演员和众多的老少戏剧爱好者。为通俗文学(豫剧)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又为作家文学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素材。总之,三者是在相互影响中共同繁荣与发展。
注:[1]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