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赦庵记(唐--刘汾)

(2017-04-08 21:23:02)
标签:

人文/历史

大赦庵记   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三

 刘汾(唐)

  ,大中十三年进士,屡擢兵部侍郎。以讨黄巢功,转信州军押衙都团练讨击使、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大夫、尚书右仆射。镇守饶、信二州。文德二年进至南节度使。


  汾自大中己卯登科以来,官至兵部员外郎。咸通三年,迁本部侍郎,出为河南招讨使。乾符二年,黄巢起兵应王仙芝。四年,巢寇河南。汾屡战,斩其前锋诸将,贼遂败衄。五年,会元裕王仙芝黄梅。巢方攻亳州,汾帅众直抵城下,贼遂引退。会尚让仙芝馀众归巢,号冲天大将军,引兵南寇福建。汾剿追之,巢又自岭南襄阳。汾出师间行巡荆门,会父刘巨容曹全晸亦合军待焉,俱以兵伏林中,贼至伏发,大破其众,斩俘一十七万。尚让收馀众渡江,转掠饶、信、池、宣、歙、杭等十五州。广明元年十一月,巢陷京师,车驾幸蜀。中和元年三月,汾转京城四面行营招讨使。巢遣其将尚让王播帅众五万寇凤翔,汾与都统郑畋唐宏英等勒兵待之,大破其众於龙尾陂,斩首二万级,伏尸数百里。中和二年八月,汾转信州军押衙团练讨击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尚书右仆射。时饶、信经巢兵火馀,民不聊生。汾一意抚恤,亲加劳问,简徭役,宽赋税,民赖以全活者甚众。四年六月,巢围陈州。汾会李克用至,遂去趋汴。克用追及中牟,大破之,让率众降。汾与李师悦尚让追剿馀众,至虎狼谷。巢甥林吉斩巢兄弟、妻子首献以降,由是巢祸既灭。
  汾再战再克,十无一失。蒙诏镇守饶、信二州,连年不得回朝。汾遂寓居广信路弋阳县归仁乡四十六都新陂里[今江西上饶弋阳县曹溪镇刘家村。汾卒,葬曹溪镇东港村龙头山旗鼓岭,墓前有敕建墓道及建筑,现已遭毁坏。]夙夕感激,视干戈则思斗,居村落则思耕。光启二年,佃得荒间山田一段,约计八百馀亩,名曰南山。坐落饶州路乐平县归桂、丰乐[今万年县盘岭境内]二乡,居崇山峻岭之间,人境寥绝。东至弋阳高界培分水为界,西至丰乐风门岭洪鹤山嘴为界。南至归桂乡东源坑合水为界,北至丰乐乡红鹤山盘岭分水为界。四至分明,源头坞尾,上下坳,与外并无一毫之间。其田地成者少,荒者多。召人勤力其中,尽一夫可受。屡次召佃耕种,俱各辞以不能。
  起微陋,致身荣显,忝有九妻。曰郑氏,赠信国夫人。曰鲍氏,曰宋氏,曰王氏,曰马氏,亦赠夫人。曰张氏,曰郭氏,曰李氏,曰武氏,俱有淑行。生子十有四人:曰(汉)兴;曰(汉)升;曰(汉)从;曰(汉)明;曰(汉)宗;曰(汉)瑞;曰(汉)广;曰(汉)匡;曰(汉)胜;曰(汉)吞;曰(汉)英;曰(汉)宁;曰(汉)彬;曰(汉)平。此岂非荷祖德哉!又且连年奉诏征讨,百战百克,未能一归故土。於祖宗之德,并无寸报,久违春秋二祭。文德元年,汾谨将前山田地施舍,创立禅寺一所,名曰南山寺。召到属郡鄱阳北隅妙果寺禅僧至明至公等五人,入寺住持。勤於开耕,守奉祖宗春秋二祭,及礼三宝慈尊,兼得利生益死。
  景福元年,佛殿、观音堂、坐禅亭并东西廊房俱克完焉。已经奏达,朝廷念忠孝,诏曰:「汾战阵能勇,思祖能敬,其山寺税粮,俱沐优免。」故寺曰南山七诏寺,庵曰大赦庵。二年,汾又进至南节度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散骑常侍、右千牛卫上将军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右仆射。汾念累荷朝廷诏赦,蒙恩不浅。於是将本身居官政事缘由,施山创寺事实,录作二本。一以垂之家谱,以儆后人,勿坠吾志;一以给付僧人,收管山田。凡诸僧人在寺住持,务要各守本分,不许贪花好酒,妄将田地移换段,及盗卖等情。其山已有四大界至,诸人不许侵占;第僧众务要常守清净,奉礼三宝。其常用食物,铜铁器皿,俱各完全,不可遗漏。如有此等僧众,即便赔还。所建三宝殿、观音堂、坐禅亭及东西廊房,四时俱检看,漏烂即行修礼,不可怠慢。亦且吾家子弟,不许常行到寺,需索酒食。遇春秋二祭,止许二三人到寺,拜谒祖先即返,不许动骚常住。自兹之后。僧众不从吾言者,即便斥退。吾之后人不从吾言者,定准不孝论。故书是说,以为砧基之本云。

  

唐節度使祠堂碑記

    唐故兵部尚書、左僕射、特進銀青光祿大夫、上柱國、彭城郡開國公、鎮南軍節度使劉府君,諱,行第十四。其先世家彭城,漢楚元王之裔。豐神魁傑,孝敬謙恭。素有大節,嘗以忠義自許。皇考諱巨容,仕唐宣宗,曆懿宗、僖宗,屢遷明州鎮遏使。討殺王郢,陞山南東道節度使,大破黃巢於荊門。維僕射公初授兵部員外郎,鹹通三年,徐軍作亂,逐節度使溫璋,以公為河南招討使,同王式討平之,遷兵部左侍郎。乾符二年,濮州人王仙芝作亂,冤句人黃巢應之。乾符四年,黃巢寇河南,圍宋州。公與戰,斬其前鋒,賊遂敗衂。五年,巢攻亳州,直抵城下。與戰,賊敗引退。六年十一月,巢趣襄陽。公會皇考巨容合江西招討史曹全晸,大破巢寇,斬俘十七八。賊東渡江,掠饒、信等州。

  廣明元年,巢複渡江,陷東都,入關,陷京師,車駕幸蜀,巢入宮,稱帝改元。以其偽將朱溫屯東渭橋。中和元年,以公為京城四面遊擊招討等使,同鄭畋總督諸道兵。二月,巢將尚讓、王播率眾五萬寇鳳翔,公與鄭畋、司馬唐弘夫等大破其眾於龍尾陂,斬首二萬級,餘寇東遁。尋朱溫以華州降,賜名全忠。中和二年春,陞公兵部尚書。八月,中書平章蕭遘奏公之勳,誥轉銀青光祿大夫、團練討擊使、檢校國子祭酒兼禦史大夫、上柱國、鎮南軍節度使。時鎮南經巢三掠,加以孫儒猖獗,民不聊生。公一意撫恤,親加勞問。簡徭役,寬賦稅,民賴以全。中和四年,尚讓等降,巢尋伏誅。巢之亂十年,惟公屢立戰功,茂績元勳,為國之柱石。

  景福二年十一月,禦史大夫鄭遐昌奏,誥轉公特進銀青光祿大夫、尚書右僕射、右散騎常侍、右千牛衛上將軍、上柱國,鎮南軍節度使,移鎮信州。信之接境,乃閩浙之咽喉,吳楚之保障。鎮之以靜,邊鄙無警。江西十州之民皆安堵,而公私富庶,幾複承平之舊。天福元年九月,鄭遐昌複奏,誥轉特進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左僕射、左朝左廂兵馬使、左散騎常侍、左千牛衛上將軍、上柱國、鎮南軍節度使。是冬,公薨,贈中書令、彭城郡開國公。諸子奉柩葬屬縣弋陽之歸仁鄉[龍頭山]旗鼓嶺。立祠勒石於大邱橋,以為奉祀之所。信民德之,立廟於水南,尊稱為仁惠大王,崇祀而不忘也。公弟諱逈,官迪功郎;諱迪,為鄱陽宰。惟公九室,鄭氏、鮑氏、王氏,餘詳譜牒。子男十四,以漢字命名,冀紹先也。鹹以克佐勤王之勳,榮膺寵爵。漢英,鎮南軍行營節度使;寧,建武軍治軍招討使;興、平,料糧判官;升、勝、明,州長史;從,州判官;彬,安撫使;吞,官饒州路判。宗、瑞、廣、匡,皆潛德弗耀。於是詔以漢英為留後,英曰:方今朝廷天紀紊亂,進退,庸將擇焉?故諸昆弟鹹以父憂辭去官。乃以江西觀察使鐘傳來代,而將佐皆棄職。諸公欲擬沛還,不果,遂家先墓前新陂裏。居年既久,十四房之人眾乃告家廟,各蔔地而遷焉。辟地創居,爰立家廟奉先,以為歲時烝嘗之所。額曰祠堂慎終思孝,永慕而不忘也。雖天各一方,其祠祭則攸同焉。今其嗣孫尤能繼志述事,良由孝誠之至也。矧惟僕射公之竭忠勤王,篤志匡輔,信以睦邊,仁以懷眾,威勇而卻敵,盛德被生民,蓋貞合於中,義行於外也。宜乎廟貌斯存,刻石永表。

  並系之以辭曰:

  劉處彭城,本自楚元。世食爵土,尚睦宗親。

  兩漢而下,代顯文孫。迄唐巨容,提符統軍。

  剪除王郢,破軍荊門。偽齊犯闕,車駕蜀巡。

  凶悖酷慘,濁亂中原。僕射總師,載戰載陳。

  剿攘鳳翔,討降巢溫。諸道勤王,巨寇恧奔。

  方伯始此,天王曠尊。我公藩鎮,發政施仁。

  時雖板蕩,竭忠誠臣。志惟匡複,靖邦安民。

  開國承家,倬焉元勳。漢英金玉,佐耀天兵。

  祖孫三世,崇德褒旌。公奄騎箕,埋玉信陵。

  數備禮祭,宗廟式成。豐公盛烈,勒碑刻銘。

  信民懷惠,廟祠王稱。皇綱弛張,朱梁纂奸。

  藩鎮交擾,還沛梗艱。遂樂信土,受廛其間。

  子孫詵詵,既富既繁。大宗承禋,各擇寬閑。

  欽惟諸漢,各遷一方。宅居勝概,抱道養望。

  慎終追遠,建茲祠堂。惟曾祖考,時享蒸嘗。

  牲酒豐潔,黍稷馨香。肩臑胉骼,籩铏庶將。

  有孚颙若,來格洋洋。登降受胙,福祉穰穰。

  孝孫啟敬,永慕不忘。惟公忠君,惟孫孝祖。

  非本曷思,瞻依有所。常事加嚴,豈其靡監。

  崇化導民,振今耀古。名山大川,千年鞏固。

  綿綿瓜瓞,愈熾愈昌。慶澤裕衍,福祿無疆。

  爰志斯銘,地久天長。

  宋開寶八年十月之吉 國子博士王昭素撰

                              (虹猫钦钦标注)

http://s8/mw690/001sCCP4zy7q4l08WLt87&690


  http://s4/mw690/001sCCP4zy7pY5eF05Bd3&690


http://s4/mw690/001sCCP4zy7pZtpGNWP63&690

http://s14/mw690/001sCCP4zy7q4ipiZAN9d&690

新唐書 劉巨容列傳

劉巨容,徐州人,為徐州大將。龐勳之反,自拔歸,授埇橋鎮遏使。浙西突陣將王郢反,攻明州,巨容以筒箭射郢死,拜明州刺史,徙楚州團練使。

黃巢黃巢亂江淮,授蘄黃招討副使,徙襄州行軍司馬、檢校右散騎常侍。巢據荊南,俄遷山南東道節度使以捍巢,屯團林。江西招討使曹全晸巨容守荊門關,與賊戰,巨容偽北,巢追之,伏興林樾間,賊大敗,執賊將十三人,轉鬥一舍,虜獲不可計。巢浮江東奔,巨容追之,率十俘八,以功遷檢校禮部尚書。諸將欲乘勝追斬巢,巨容止曰:“朝家多負人,有危難,不愛惜官賞,事平即忘之,不如留賊,為富貴作地。”諸將謂然,故巢複熾。及陷兩京,巨容合諸道兵討之,授南面行營招討使,累兼天下兵馬先鋒開道供軍糧料使、檢校司空,封彭城縣侯。

巨容明吏治,時僖宗在蜀,公卿多因巨容護赴行在。山南西道節度使鹿晏弘為禁軍所逐,引麾下東出襄、鄧。秦宗權遣趙德諲合晏弘兵攻襄州,巨容不能守,奔成都。

始,揚州人申屠生能化黃金,高駢客之,為呂用之所譖,亡奔襄、漢,駢遣吏捕得,生見巨容自言其術,巨容留不遣。田令孜之弟道襄州,巨容出金誇之。及在蜀,匿生,使術不得傳,令孜恨之。龍紀元年,殺巨容,夷其宗,生並死。(見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186)

 

《襄阳邑志》:

劉巨容,字德量,世居彭城郡(今江苏徐州)。太原參軍劉隆道長子。生於唐敬宗寶曆二年丙午三月初三日午時,卒於唐昭宗龍紀元年己酉十二月二十五日午時,享年六十有四,葬於南州(今湖北省襄陽市)峴山,巽山乾向。

公少遊長安,學道於著名道士軒轅集。嘗舉進士不第,後兼學武事。854年登武科進士及第,至徐州武寧軍任職。862年應朝廷詔令,去桂林戍邊,為都將王仲甫手下部將。869年,龐勳之亂,“自拔歸”,被授“埇橋鎮遏使”(今安徽宿縣)。878年,浙西突陣將王郢反叛,攻明州(今浙江溫州),“以筒箭”將其射殺。功封明州刺史。後黃巢兵起,遷楚州團練使、蘄黃招討副使、襄州行軍司馬和檢校右散騎常侍(《新唐書-劉巨容傳》)879年十月以行軍司馬遷山南東道節度使(治所襄陽)。時與江西招討使曹全晸重創黃巢於襄陽,功遷檢校禮部尚書。黃巢攻陷長安,時宰相傳檄天下,其合諸道兵馬討之,被授以南面行營招討使,兼天下兵馬先鋒開道供軍糧料使、檢校司空,封彭城縣侯。(《新唐書-劉巨容傳》)劉巨容為政精明,明察秋毫。時僖宗奔蜀,公卿多因其護衛而赴行在。後山南西道節度使鹿晏弘為禁軍所逐,引麾下東出襄、鄧二州,蔡州節度使秦宗權遣大將趙德諲與其合兵攻襄州,其不能守,於884年十一月出奔成都(時唐僖宗在蜀。胡三省注《資治通鑒》),被封左金吾大將軍。885年正月,唐僖宗自成都回鑾,劉巨容護送。(北宋-黃休複《益州名畫錄》)885年三月唐僖宗回到長安,大赦天下,加劉巨容中書令,位列使相(《唐會要-帝號下-卷二》)。據傳,其自稱有煉金術,客居蜀中,田令孜之弟欲求之,不給,田令孜大怒,上書誣陷其玩寇自重、意欲謀反。889年十二月,將其處死(鳩殺),遭滅族之罪(《資治通鑒》)。爵封彭城縣侯。妣程氏、徐氏、餘氏,生三子:長子曰汾(844-902)字伯臨,徵黃巢賊於饒信間。致仕居於信州弋陽邑歸仁鄉新陂裏(今弋陽曹溪鎮劉家村),娶九妻,生十四子,卒葬江西弋陽曹溪鎮龍頭山旗鼓嶺。饒信郡民奉爲“仁惠大王”立祠;次子曰;三子曰迪,居饒州鄱陽

 

附:劉巨容祖曰近仁,生三子:隆道、隆德、隆文,隆道生巨容

“薛能尚書鎮彭門,時薄劉巨容、周岌俱在麾下。未數歲,溥鎮徐,巨容鎮襄,岌鎮許,俱假端揆。故能詩曰:舊將已為三僕射,病身猶是六尚書。(《唐摭言》卷十五)

“劉巨容可自致於高位,而能奮勇以破黃巢,然且身死而族滅,蓋為偽金以欺天下,鬼神之所弗赦也。要其術,則市井小人為鍛工者之陋技而已矣。劉巨容能燒藥為黃金,田令孜求方不與而見殺,非巨容之吝於與也,其術甚陋,不可以告人也。”(王夫之《《讀通鑒論》》)

http://s13/mw690/001sCCP4zy7AS7Efe329c&690

http://s7/mw690/001sCCP4zy7AS7XIVjo86&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