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城:“高仿”司考书暗流涌动
(2009-07-08 15:13:07)
标签:
杂谈 |
图书城:“高仿”司考书暗流涌动
——记者暗访北京海淀图书城见闻
本刊记者采写
从5月下旬开始,本刊记者接到多位读者的反映,称他们在海淀图书城购书时,同样一本书却在按不同的折扣价出售,怀疑有盗版图书,但真假难辨?
5月底至6月初,本刊记者两次暗访海淀图书城,为读者揭开心中的疑惑。
低折扣
5月28日,端午长假第一天。
当天下午,本刊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西大街36号的海淀图书城。
根据读者反映的情况,出入海淀图书城的人士大多为购买考试用书,而经营考试用书的书店大多分布在图书城昊海楼二楼。
记者径直来到昊海楼,图书城内,购书者三三两两分布在各家书店内。
从5月开始,各种考试用书正陆续上市。记者与几位逛图书城的人士交流得知,他们是来购买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相关用书的。
记者亦以购买司法考试辅导用书者的身份展开暗访。
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共三大本,法律出版社出版,定价260元。
昊海楼内各类考试书店众多。在昊海楼二层,记者走进楼梯东侧编号为218的一家名为“考试书店”的店面,在靠墙的书架上,只有一套正版的司考书籍,当记者询问,可以打多少折扣时。店主表示,正版的最低7折,“高仿版”的最低4折。
当记者询问,“高仿版”是什么意思时,店主挺警惕,称“就是折扣低的书啦,但不会影响参考”。
随后,该店主主动从书架下书柜中拿出一套用塑料袋包裹的司考辅导书。“这个最低打4折,质量很好的”。
按店主的折扣计算,定价260元的三本书籍打4折是104元。
“高仿版”盗版书
此后,记者与多位店主交流得知,低折扣的“高仿版”即为盗版书。
记者来到203A店面,这家店面的门面前挂着“司考书籍大优惠”的广告牌。店主见记者翻阅司考辅导书,主动说需要“高仿版”的吗?记者问及“高仿版”是什么意思,店主解释就是盗版的,但盗版的质量比较高,不放一起比较,看不出来是盗版的。
之后,记者又走访“203室新概念书店”、“207室考试书店”等至少5家专营“考试书店”的店面,一般情况下,店主只在书柜里藏有一两套,更多的是让书店员工从店外拿来让购买者过目、与正版比较。
6月3日,记者再次走访海淀图书城昊海楼。在二层编号218的考试书店,记者记录下与店主的对话:
……
记者:有没有便宜点的司法考试辅导书啊?
男店主:有。你要仿正版的,还是要一般质量的?
记者:普通质量的是怎么样的?
男店主:一种是一般质量的,还有一种是高仿版的。一般质量的给你60元,高仿的打4折,100多元了。
记者:三大本60元?
男店主:对,高仿版的,打4折,104元。一般质量的那个,打3折,卖你78元。
记者:书呢?让我看一下呢。
男店主去店外拿书,三分钟后,拿来两个版本的盗版书。
记者:(手拿高仿版的)这个最便宜多少?
男店主:你给100块钱吧。
记者:七八十差不多吧。
男店主:七八十卖不了,一般差的那个(盗版质量差的),打3折,七八十元。
一套书3个盗版版本
记者在暗访中发现,在售的盗版司法考试辅导用书不止上述店家所说的“一般”和“高仿”两种盗版版本。
记者发现该辅导教材盗版版本众多,记者亲眼见到的至少有3个盗版版本。
记者又以购买司考书籍者的身份,来到二楼西北角一家名为“华图教育考试中心——考试用书”的书店。
简单的交流后,店主让店员从店外拿来三套不同版本的司考辅导用书,并向记者介绍,其中两套是高仿版的,质量很好,都打4折;另一套则是普通的盗版,要的话打3折。店主向记者极力推荐“高仿版”的:“买这个的人很多,这个和正版的差不多啦。”
记者将三个盗版版本和正版书籍放在一起比较发现,其中一“高仿版本”的纸张比正版偏白,封面塑封,色彩较深,内页字迹较清晰,每章节前面有色底的提示文字也较清晰,三种盗版版本中,此书更接近正版;另一“高仿版本”的封面无塑封,但内页跟前一高仿版相差无几;店主所说的打3折的普通盗版版本,则字迹显得模糊,印刷墨迹拖沓,让人一看就知道是盗版。
该店主称,塑封的那套是“广东版”的,质量最好,买的人也最多,两三天已经卖了几十套了。
当记者询问,盗版书会否存在错字连篇、缺页等问题,店主说这些盗版书都是直接扫描进去的,不会有错别字,“如果发现缺页等质量问题,你可以来调换”。
与店主讨价还价后,记者最终以80元的价格购买了塑封的“高仿版本”。
就在记者购书的“华图教育考试中心”,一女学生模样的人,也购买了塑封版的盗版书。
上市一周盗版已泛滥
事后,记者在采访出版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的法律出版社相关人士时得知,该书出版上市仅一周。但在海淀图书城盗版已经几乎和正版同时间“上市销售”,而且盗版版本众多,法律出版社相关人士感到很意外和震惊。
记者暗访还发现,被盗版司法考试相关书籍的不仅法律出版社一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司考书籍亦有盗版,但因价格相差不是很明显,询问及购买的人不是很多。
记者观察发现盗版版本最多、最严重、询问最多的显然是法律出版社的“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一套三册。
时隔五天,6月3日,记者再次来到海淀图书城昊海楼,由于是工作日期间,图书城顾客比端午假期明显要少,整个市场稍显冷清。
记者选择至少4家此前“没交流过”(其中一家上次也询问过)的考试书店,继续以购书者身份暗访。但还是发现几乎每家都有盗版司考书籍出售。只是店主们更为谨慎,没有一家店主将盗版书放在书店里面,都是在记者表示购买意向后,从外面拿进来一套,让记者比较。
店主们也没有像假日期间那样张扬,前几天门口挂着“司考用书大优惠”的那家书店也已将广告牌拿走,有店主私下告诉记者,“这几天会有人来查盗版,所以很多人不敢卖了”。
两次暗访,记者仅选取昊海楼二层,随机走进近十家不同考试书店,均有盗版司考书籍在售,不可谓不猖獗。
多次打击仍屡禁不绝
法律出版社销售部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受盗版影响,2008年37万人报考国家司法考试,而法律出版社出版的辅导用书只销售出去七八万套,导致退货严重,造成巨额损失。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法律出版社多年来维权路漫漫。2003年时,法律出版社曾经把复制光盘和销售2003年版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三卷)及光盘的北京保利星数据光盘有限公司、北京文翰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文林轩书店告上法庭。经过法院审理判决,法律出版社获赔50万元。
“原本通过法律维权,是想给这些出售盗版者以警醒,但这几年下来,想不到他们还是那么猖獗”,法律出版社上述人士说,“有关部门是否应该好好规范图书市场,维护出版社和作者的合法权益”。
记者在首都的文化发达地区海淀区的发现让法律出版社的社长黄闽痛心而无奈,他说:“本来应该是首善之区的地方,盗版情况却如此猖獗,谁的责任?”
黄社长说:“法律出版社是企业化运作的单位,自负盈亏,每年向国家上缴利税达上千万,可是盗版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出版社的盈利,也等于是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可是作为文化单位,没有执法权,在现场处理、证据收集上不便于参与,很为难,很需要执法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
记者获悉,为了积极向执法管理部门举证,打击盗版,法律出版社拿出部分资金,由专人负责、相关部门配合,“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作为大社的高教出版社,更是特意成立了一支打击盗版的队伍。包括这两家出版社在内的北京26家出版社成立了“反盗版同盟”,他们通过协同行动、通报消息、共同反映问题等方式,希望能获得打击盗版的更大的效果。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出版社积极行动的时候,盗版者的队伍也更加专业化,从获取出书进度到印制,再到物流配送,俨然已经形成分工严密的产业链,也更懂得如何规避法律的制裁。据说出版社发现书店卖盗版书时,拒绝提供盗版书进货来源是盗版书销售者惯用的方法,而不够一定数额的销售额也无法追究销售者的刑事责任。“没有证据,无论是刑事处罚还是行政处罚,或者是我们自己提起民事诉讼,都无法进行”,出版社在目前尴尬的境地下,只能眼睁睁看着盗版者用低成本窃取自己的劳动成果。“开好车,住豪宅”成为盗版者真实的生活写照。
“法律不好用”,执法管理部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诉苦,“目前的法律体系虽然基本完善,可是执法过程中还是觉得立法未能抓住盗版活动的特点,未能有效打击盗版活动”。
让人欣喜的是,在各方的关注下,今年反盗版工作也有好的一面,法律出版社反映,今年在陕西等地的打击盗版工作就得到执法管理部门的积极、快速的配合。“希望今后执法管理部门更加加大打击盗版力度,保护出版社的合法权益,保护文化创新,繁荣国家文化市场”,黄社长由衷呼吁。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9年7月上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