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人拜年“飞帖”满屋也纠结

(2012-01-26 13:50:44)
标签:

拜年

文征明

江南

楷体

飞帖

文化

分类: 草根读典

古人拜年“飞帖”满屋也纠结

王俊楚

古人拜年“飞帖”满屋也纠结

 

春节期间,亲戚、朋友、同事、伙伴之间以手机短信的形式互相拜年、问候,已成为现实生活中一大流行元素。发信息、看信息、回信息成为许多人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然而有报道说,内容雷同、屡屡转发复制的拜年短信也让不少市民为之又爱又怨。其实,不仅今人为之纠结,古人过春节时也会因为“飞帖”成风而纠结。明代文学家、书画家文征明在《拜年》一诗中就这样抱怨说:“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据史籍记载,早在宋代,我们的祖先就流行“飞帖”拜年了。这种飞帖是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的卡片,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送帖任务多由公差、仆人、书童、后生小辈去完成。因为投帖太多,一些富贵人家为省事,就在门外挂个箱子或红纸袋接受投帖。送帖的人因为任务重、时间紧往往只在门口喊几声,将帖子往箱内一投就匆匆离去,待得主人应声出来时,已不见了投帖人的踪影,所以在民间有“送帖的比兔子跑得还快”的说法。

到了明代,此风愈演愈烈。明朝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这样记述:“至此者不问识与不识,望门投剌,有不下马,或不至其门令人送名帖者,遇黠仆应门,则皆却人不纳,或有闭门不纳者。”送帖子就像眼下送“小广告”一样,认识不认识的,往门上一塞就走人,以致出现“却人不纳”、“闭门不纳者”,足见风行者甚。

作为江南才子,文征明每年也会收到不少这样的帖子,有时还不得不跟风投出一些。为此,他以嘲讽的口吻写下《拜年》诗。诗中说,现在拜年大都不求见面,只需送上一个拜帖问候一下就算完事了。从早上到现在,我收到的拜帖子已堆了一屋了。虽然这些都只是徒具形式的虚套,但世风如此,没办法,自己也只好随潮流向他人投送一些拜贴罢了。毕竟世人们都认为这样更简易,而不认为这是空虚的礼数啊!

一方面,对自己收到的一屋徒具虚礼的拜帖又爱又怨,但另一方面,自己也不得不随大流送出一些拜贴去联谊,真是让人很纠结啊!

 

地址:湖北保康县政协  邮编:441600 

E-M:bkjunchu@163.com  QQ:50496363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用才不必明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