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子是“励志学”的鼻祖

(2011-04-10 21:52:35)
标签:

孟子

儒家

尧舜

国学

文化

分类: 草根读典

孟子的励志:人皆可以为尧舜

王俊楚/文 孟子是“励志学”的鼻祖 

生活中,我们习惯性地用“君子”和“小人”来区别我们遇到的形形色色之人。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很纳闷: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成了君子,有的就成了小人呢?不光是我们纳闷,早在战国时期一个叫公都子的人早就像我们一样纳闷了。

据《孟子.钧是人也》记载,公都子这样问孟子:“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同样是人,有的人品格高尚,有的却成了小人,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是一代儒学宗师,善于思考和总结,面对公都子的疑问,他出口就是人生智慧的总结:“有的人注重满足心志的需求,就成为了品格高尚的人。有的人只注重满足生理需求,就成了小人。”

公都子又问:“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注重满足心志的需求,而有的人只注重满足生理的需求呢?”

孟子说:“人的感觉器官,若不用心思考就会被外物蒙蔽。外物蒙蔽了感觉器官,就会引导感觉器官放纵自己。心的官能是思考,用心思考就能得到人的善性,不思考就不能得到。”

我们知道,孟子是“性本善”论者,“善”从何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孟子认为“善”从思考与明辩中来。人只要善于用心去思考,“善”之本性就能够得到树立,生理的欲求就无法占据它的位子,这样就能够成为品德高尚的君子。(“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孟子.钧是人也》”)

看来,能否明辨是非,是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第一道分界线!

这个世界既然是君子和小人并存的世界,那么君子与小人之间是不是就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呢?不是。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

我们知道,尧和舜是我国古代五帝之中最享有盛誉的两帝,是古往今来几乎没有任何争议的圣人,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一致推崇。人皆可以为尧舜,可能吗?不仅我们对此产生怀疑,战国时期那个叫曹交的人也觉得不可置信,他问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的回答是肯定的:“然。”

曹交对于孟子的肯定表示有些不相信,他说:孟子是“励志学”的鼻祖我听说文王身高一丈,身高九尺,如今我身高九尺四寸多,却只会吃饭罢了,怎样做才能成为尧舜呢?

孟子回答说:“这与身高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去做就行了。”孟子认为,一个人能否拥有尧舜那样的美德,与身高是没有关系的,重要的是你要去做,去践行。

在孟子看来,人们最大的毛病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愿意去做——“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比如慢慢走在长者之后叫做孝悌;快步走在长者之前叫做不孝。那慢一点走难道是人做不到的吗?而是不去做罢了。尧和舜之所以为后人所称道,最主要的他们做到了孝和悌。

读了孟子的这一段论述,不得不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大道到简”的哲理。很多看似高不可攀的道理,其实都是最简孟子是“励志学”的鼻祖单的。人世间的很多事,不是我们做不到,只是我们不愿意去做。我们做到了能够做到的那些简单,我们就可以和尧舜那样的圣人比肩。

孟子的这一番话让曹交茅塞顿开,他对孟子说:“我得赶快去拜见邹君,向他借个住处,好留在您的门下做您的学生。” 

孟子虽然是一代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虽诲人不倦,但却不喜好为人师,在《孟子·离娄上》中,孟子曾经这样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人的毛病就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而不喜欢反躬自省自己的不足,继而求教于他人。 

曹交想投到他的门下学习,孟子说:“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 有余师。”在这里,孟子并不是谦虚,也不是推辞,他同样认为,圣贤之道就像大路一样显而易见,只是人们不去寻求罢了。如果人们有心自己寻求,老师多得很呢!

还是那句话,天下之事不在“不能”,而在“不为”!只要你真心去学,人人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

眼下,有一门热门学科“励志学”,这一学科通过唤醒人的内在创造力,激活一个人的生命能量,让强者更强,让弱者与强者比肩。孟子通过与公都子、曹交的对答,鼓励人人向善,激励个个有所作为,挖掘每一个内在潜力,激发人人通过思善、向善、扬善、行善,鼓励人人都能做到与圣贤比肩,堪称是我国最早的励志教育了。由此,笔者在此称孟子为“励志学”的“开山老祖”也不算为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山桃花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