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中最牛的艺术之家

标签:
三国那伙人曹操艺术之家文化 |
分类: 三国那伙人 |
皇家中最牛的艺术之家
王俊楚
皇帝中的艺术家不少,但真正有史可考的艺术之家却是凤毛麟角。史上一门中仅有的六位皇帝(含追谥)中,有三位都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美名,有一位善丹青,如此之牛的艺术皇家是哪家?熟知历史的人可能一猜就知道,这就是三国中的曹魏世家。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尽管对曹操极尽贬斥,借书中人物之口称其为“名托汉相,实为汉贼”,然而他在位期间,虽晋封至魏王,然而却一直没有称帝,直到他儿子曹丕称帝后,才追谥其为“武帝”。作为一代乱世枭雄,其在政治和军事的作为是不言而喻,而其在文学艺术的造诣也可与他在政治与军事上的造诣相媲美。与其子曹丕、曹植在史上并称“三曹”,形成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为后世所称道。《蒿里行》、《观沧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脍炙人口。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薤露行》、《蒿里行》等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逼真地反映了汉末百姓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表达出了诗人伤时悯乱的情感,被后人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
曹操死后不久,曹丕让他的妹夫汉献帝禅位给自己,建国号大魏,自立为大魏皇帝。在巩固魏国统治上,他通过一系列措施表现出了他政治上的卓越才能。然而在军事才华上远不及其父曹操,他曾三次亲自率军讨伐吴、蜀,都是无功而还。然而在文学上,他却有着相当高的成就,是建安文学的真正领导者,《三国志》评价他说:“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其作品中《燕歌行》为中国历史记载最早的七言诗,因而被人称为“七言之祖”。所著《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著名的“文人相轻”的论调就是出自该文。
曹丕死后,曹叡继位,是为明帝。然而,曹叡虽为“明帝”,却不见其在政治、军事上有什么英明之举、清明之策,但他却比较重视文化工作,设立崇文馆安置名士文人,鼓励这些名人文士从事学术研究。他本人也能诗善文,与曹操一样擅长于作乐府诗,清朝人曾将他的散文和乐府诗编辑成册。
曹髦是魏国的第四代皇帝,曹丕的孙子。他生不逢时,虽有幸坐上了皇帝位,但朝政却被司马氏霸占,他心有不甘,被逼干起了皇帝造大臣的“反”的勾当,结果被司马氏的党羽刺死,并被废掉皇帝名位。这位悲情皇帝却是一个屈指可数的丹青皇帝,有《祖二疏图》、《盗跖图》、《黄河流势》、《新丰放鸡犬图》、《黔娄夫妻图》等作品,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这样评价说:“曹髦之迹,独高魏代。”
在历史长河中,以曹丕、曹叡、曹髦之辈在政治、军事上的建树作为,相对于他们的“职业皇帝”生涯而言,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他们却因沾了文化艺术上的光而被历史擦亮,这倒是一种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