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操是个好部长

(2010-05-07 13:00:42)
标签:

三国那伙人

求贤令

世俗

曹操

三国

文化

分类: 三国那伙人

曹操是个好部长

王俊楚

 曹操是个好部长
    曹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以“兴义兵、诛暴乱”为旗帜,“挟天子以令诸侯”,用武力征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强敌,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济和政治措施,统一了北方,与蜀、吴呈三国鼎立之势,在动荡不安的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出威武雄壮的活剧。

回溯历史我们可以看出,曹操之所以能有如此惊天动地的历史壮举和无比辉煌的业绩,除了他本人的雄才大略以外,与他突破世俗偏见、唯才是举选用人才是分不开的。

——“唯才是举,得而用之”的求才胸襟。曹操在《求贤令》中说:“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他认为自古以来受天和中兴的君主,无不是得到贤人君子与他共同治理天下的。基于此认识,他谓左右云:“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和胸怀,毕谌欺骗了曹操,曹操不计前嫌,用其才而授之以官;魏仲背叛了曹操后又为曹操所获,曹操竟然亲自为他松绑,仍委以重任。甚至对政敌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他也异之爱之。这是作为一代封建君主难有的襟怀。

——“取士勿废偏短”的用人主张。为了网络人才,曹操冲破了东汉以来讲资历、论门第、标榜虚伪德行的世俗观念,把目光投向了下层豪强和出身低微的能人贤士,主张“举贤勿拘德行”,“取士勿废偏短”,他认为“士有偏短,庸可康乎!”一个人有缺点和短处,难道就可以废弃不用吗?他在《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中明令“有司明思此义”。只要有将兵治国之才,即使是“不仁不孝”之人,他都加以重用。这虽然与眼下我们所提倡的“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的原则相悖,但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是一种了不起的突破世俗偏见的人才观。门第寒微的郭嘉,起于卒伍的于禁、乐进,拔于亡虏的张辽、徐晃,都成为曹操“佐命立功”的能臣干将。

——从用人上来规避司法腐败。曹操很注重司法刑狱人员的任用。他在《选军中典狱令》中说:“夫刑,百姓之命也,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吾甚惧之。”他把刑罚当作关系百姓生死的大事来看,对军中掌管刑狱的不称职的人和事甚为担忧,故此,他明令“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并设置了管理刑狱的官署。

曹操的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的观念和举措,不仅体现了一个政治家唯才是举的博大胸襟,更为我们今天留下了可选可用的启示和思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