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被曾经哪些人看不起

标签:
刘邦汉朝史记项羽汉书文化 |
分类: 草根读典 |
☆王俊楚
感谢文化博客读书随笔收录
(图片来自网络)
英雄不论出处,有时是一种自我安慰,或者是劝慰那些没有成为英雄的“准英雄”们的。在英雄没有真正成为英雄之前,你的卑微出身、草根经历都会被人不屑一顾的,你的那些轶事都会成为人们的谈资。我们的刘邦老兄自然也不例外。虽然《汉书》上说刘邦“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宽仁爱人”,“常有大度”,但这是当时作为国家主流媒体的史书后来的褒誉。《汉书》上说刘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那也是他成功后的褒扬。得了天下,回过头来你看他当年“不事家人生产作业”,是因他有做皇帝的命,压根儿就不是做耕夫的料。
但是,在他没成功前,“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却是“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代名词。刘邦游手好闲,好吃懒做,首先是他爹刘太公看不顺眼,多次训诫他也不见效,只好由他。到了二十多岁,刘邦仍然恶习不改,刘太公便骂他为无赖,也不管他吃喝了。刘邦依然我行我素。刘邦得了天下后,封老爹为太上皇,乘着为老爹做寿之即,当着众大臣的面,他反问他爹说:“以前你总说我无赖,不如二哥会理家治业,现在你看我和二哥谁的家业大呢?”刘太公无言以对,只好嘿笑。
刘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他爹平时可以惯着他,而他的嫂子们就没有他父亲的那份雅量。特别是他的大嫂,见他那个样子就生气,脸没好脸,样没好样。无奈之下,刘太公只好给他们分家。分家以后的刘邦没饭吃的时候,也经常到嫂子家蹭饭。有一天,他的大嫂看到他带着朋友们去了,就故意大声地在厨房里用瓢刮锅,装出家里少饭寡羹的样子。朋友们走了以后,他进厨房一看,锅里蒸气正浓,羹汤装了半锅,明白是自己的嫂子讨厌自己在故意使诈。这让他心里很不爽,从此再也不到大嫂家里去了。后来他得了天下大封同姓诸王,二哥被封了代王,早年去世的大哥也被追封为武哀侯,他大哥的儿子、他的亲侄刘信也应该封个王侯吧?可他就是不封赏。刘太公以为他忘记了,便及时提醒他,他却气愤地说:“我才没忘呢,当年他妈连一碗汤也也舍不得,这事我还记着呢。”刘太公默然不语。见老爹有意见,他只好做出了让步,给刘信封了个羹颉侯。“羹颉”两字也是很有意思的,别看封侯了,帐我还望着呢!看来,做人要小心,别被人惦记住,不然,欠下的账在你身上算不了,人家还要找你下一代人家算!
后来,刘邦当上了泗上镇镇长,经常与县里的萧何、夏侯婴们有工作上的往来。因为刘邦“好酒及色”,加上他对那些县吏们也是“无所不狎侮”,那些人虽然在工作上与他打得热闹,但在心里还是瞧不起他的。那年,移民沛县的吕公乔迁,刘邦前去祝贺。负责收贺礼萧何见他来了,就故意戏弄说:“礼钱不满一千的,都不能入上座。”善于看相的吕公见他仪表非凡,引入上座。萧何却说:“刘老三平时只爱说大话,很少办成好事。”言下之意,吕公您就不必对他太客气了。刘邦杀死沛县县令接管沛县后,萧何、曹参把刘邦推上起义首领的位子。这不是他们看好刘邦,而是担心举事不成,会株连九族。出头的椽子先烂,就让这个好说大话的家伙当头儿吧,成事了大家同享富贵,失败了刘邦你先顶着吧。
看不起你的人,多是离你最近的人。说你不成器的,多是你的家人,因为他们恨铁不成钢。传播你的小消息、说你坏话的,多是你的竞争对手或者即将成为对手的人,因为你们之间存在有利益之争。津津乐道地传播你的糗事、人前人后取笑你的,多是你经常接触的那些人,因为他们想着看你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