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相聚,有幸与湖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文史学者陈云琴相识,并饶有兴趣地聊起由她撰写的《松雪斋主——赵孟頫传》一书。在中国美术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赵孟頫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杰出人物,也是我非常欣赏和喜爱的艺术家之一。闲暇之余,也让我沉下心来,细细地品读完这个人物传记。
赵孟頫是中国古代政治史和文化史上的一位名人。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年)九月十日,赵孟頫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甘棠桥南侧名为孙衙河头的赵宅。他是南宋末年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中国文化史上很少有绝才、全才如赵孟頫,于艺术的各个领域都无所不及、无极不造者,称其为集艺术之大成者,似不为过。此前,我一直在思考,作为湖州历史上这么一位著名的书画大家,怎么没人写传呢?其实是我的孤陋寡闻罢了,早在2006年,陈云琴老师就已撰写《松雪斋主——赵孟頫传》一书并公开出版发行。
细细品读《松雪斋主——赵孟頫传》一书后,深深地感受到,要写好人物传记必须具备深厚、扎实的文字功底,而描写书画名家的人物传记类尤其不易,不但要叙述主人公的生平,更要对其所创作的作品进行深度的剖析和挖掘,才能有经得起推敲的文字表述。同时也要深入了解人物在艺术创作时的背景、过程把握等,更何况是赵孟頫这样一位成就斐然的艺术家,他能诗善文,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并以书法、绘画成就最高,开创了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要做到对他生平和作品摩写钩沉并点评,非为易事,作者一一道来,实属难能可贵。
人物传记一般都是从描写他的生平到他的离世,而此书结尾章节却系统、全面地对赵孟頫创作的所有作品、家族书画及他的人生作了高度评价和概括。既横向联系他本人、家族,又纵向联系历史上的书画之家族,书画家的作品成就,纵横比较,有比较才有高下。最后的结论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鉴于赵孟頫在中国美术与文化史上的成就,国际天文学会用他与十几位中国艺术家的名字,分别命名水星上的环形山,这也是一项难得的国际性的永久荣誉。
该书还厘清了和他同时代的名家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赵孟頫与戴表元、周密、中峰明本、鲜于枢等等同时代的名人名家的交往,作者用非常精炼的语言把这些人物串联起来,既丰富了文章的可读性,也让读者了解到赵孟頫不是孤立的存在,通过广泛接触朝野文化界人士,不仅开拓了自己的视野,也为他在艺术的成长和发展之路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艺术成就的取得与他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不无关系。
该书细节之处既娓娓道来又生动具体。写人物传记,一些细节生编乱造者有之,晦涩难懂者有之。本书细节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是作者查阅大量古籍资料,然后有机融合,运用得恰到好处。如写到:《鹊华秋色图》的创作背景,既写了是为好友周密(祖籍山东,出生及居住地为吴兴;赵孟頫世居吴兴,后外调山东为官)而作,又写了乾隆巡狩山东时,特地叫飞骑从宫中取来《鹊华秋色图》与眼前的风景相互印证,这些细节足以表明作者对史料之熟之精,没有多年的案头准备与深耕,决然没有这么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又如:赵孟頫取名“水晶宫道人”后与朋友斗名斗趣之轶事,读来不禁令人莞尔。书中细节的描写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这样写出来的人物传记,不但有筋有骨,又血肉丰满,不得不钦佩作者深厚的历史学养!
书中有个小故事:关于赵孟頫做官后拜访隐居乡里的族兄赵孟坚而被其狠狠揶揄了一通的故事,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都看过,不辨真假,看似无懈可击。作者不是空洞地否定、一味地指责和主观臆断,而是另辟蹊径,考证其两人生卒时间,从年龄上来推算,其上所说不攻自破:既然赵孟坚离世时,赵孟頫也才十二三岁,他如何反对赵孟頫仕元?显然,这是某些人为了攻其人品、薄其书画而杜撰的一则不实故事。这个驳斥不得不令人信服!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史上以其非凡的才华造就了辉煌的一生,也是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一位艺术家。历史上对赵孟頫评价历来不一,如何全面地客观地评价他的艺术成就,也是写传记要把握的重要因素。这个度如果把握不准确,也会贻笑大方,授人以柄。几百年来,总有人用非艺术因素对赵孟頫的艺术成就作不公正的评价。而作者站在艺术的高度,描写了赵孟頫追晋慕古,继承文人书画之遗风;赵孟頫开创一代新文人书画之风,成为同时代的艺术风向标。
赵孟頫于琴学多有研究,其律吕之学尤精,深得古人不传之妙。“曾著《琴原》、《乐原》各一篇”,其二书今皆存。明代万历《尧山堂外纪》记赵孟頫“有古琴二,一曰大雅,一曰松雪,因以大雅名堂而号松雪焉。”赵孟頫因藏有一张名为“松雪”的古琴而自称“松雪道人”,其斋名“松雪斋”,可见其对古琴之珍视。其传世绘画作品还有《松荫会琴图》,作者对赵孟頫操琴虽有涉猎,然着墨不多,我最关心的松雪、大雅二古琴之来历,及赵孟頫操琴方面,该书未作深入,小有遗憾。
读后一点感想,随笔记之。错谬之处,请指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