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今图书集成》全文检索单机版

(2012-03-14 17:05:14)
标签:

杂谈

分类: 散人藏书


注意:正文为BIG5码,需要用到内码转换工具,推荐Microsoft AppLocale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資料庫新獻
鄭 恒 雄
輔仁大學圖書館館長


一、源流與特性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是今存我國最大的類書,是我國古籍集大成之資料庫,也是查找古文獻的百科全書。

    我國的「類書」相當於今日的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是頗具特色的一種工具書。宋王應麟《玉海》:「類事之書,始於皇覽」。可知,類書起源於魏文帝時代編纂的《皇覽》,其後歷代遞相沿襲,至明成祖時敕纂《永樂大典》,卷冊最具規模,可惜今所存世者,缺佚甚多,約僅及原書三十分之一。所幸,清代康熙雍正朝又纂輯了一部傲視古今中外的巨型類書 ---《古今圖書集成》,而且完整的保存迄今,成為查找古文獻最重要的工具書。

    「類書」的體裁頗為特殊,《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類書類小序提到:「類事之書,兼收四部,而非經非史非子非集,四部之內,乃無類可歸」,四庫提要只是沿襲《隋書經籍志》的舊慣,將類書歸入子部。也就是,「類書」不是經書也非史書,不是子書也非集書。事實上,像《古今圖書集成》這樣一部大型類書,它是既經也史,是子也是集,因為它包括我國一萬五千多卷經史子集的典籍,融合為一。它的著者陳夢雷在《松鶴山房集》卷二「進彙編啟」云:「凡在六合之內,鉅細畢舉,其在十三經,二十一史者,隻字不遺。其在稗史子集者,亦只刪一二」,這部大書在字數上有一億四千四百萬字,五十萬頁,內容確實浩瀚無比。

    清代乾隆朝編有另一部巨著《四庫全書》,同樣也是集四部之大成。《古今圖書集成》與《四庫全書》雖可匹配,但性質卻不同。因為《四庫全書》是叢書而非類書。《四庫全書》收入的古籍約有三千四百餘種,每種書都保留原書的面貌,並未將各書之內容裁剪類聚成篇。《古今圖書集成》則將我國一萬五千多卷經史子集的典籍「縷析條分」、「隨類相從」,融合為一。是則類書是文獻的彙編,具有由分類及主題檢索的索引功能。類書是以「文獻資訊」為單位,叢書則是以「圖書」為單位。以今日的眼光,類書實是一部古文獻的資料庫。

二、體制與內容

    類書既是一部合千百種書為一書的巨著,如何充分有效的提供今人使用,確是一項課題。類書的本身其實也具有檢索的功能,舉要而言:

(一)   縷析條分,匯集群言:類書離析每一部書的內容,再依據主題類聚。從以「圖書」為單元,變為以「文獻資訊」為單元。

(二)   分類編排、隨類相從:將每一部古籍的內容離析之後,依主題類聚成篇。計分:六大「彙編」、三十二「典」、六一一七「部」。亦即分六大類,每一「彙編」其下再分三十二個「典」。「典」之下又分「部」,形成:彙編、典、部的三層結構。

(三)   區分款目、標題隸事:工具書特色是「分條列款」且「款款並列」。《古今圖書集成》亦如是。每「部」之下,分為:

(1)   彙考:各主題之下以年代彙集文獻。

(2)   總論:一般性的論文或針對某一問題的概述。

(3)   列傳:與主題有關的傳記資料。

(4)   藝文:以詩詞歌賦為主題的文學作品。短的全引,長的摘錄。

(5)   選句:在特殊的佳作中選取佳句,可供採擇之用。

(6)   紀事:包括瑣細的史事與逸話亦可傳者。筆記小說中的故事大量囊括。

(7)   雜錄:凡是典籍中零碎的部分,考究欠真,難入「彙考」的;或議論偏駁,難入「總論」的;或文藻未工,難入「藝文」的,統收於此。

(8)   外編:古代作品及思想,荒唐難信的或譬喻臆造的,俱錄於此。

(9)   圖表:用來平行列舉,一目了然。如:星躔、官度、紀元等。

(10)   圖像:用來顯示文字所難表達的一切。如禽蟲、草木、器物、服飾等。

(11)   地圖:專用於地理部分。

(12)   考證:訂正原書的錯誤。

《古今圖書集成》的具體內容囊括清初以前歷代的典籍,其六大彙編的主要內容如下:

(一)   曆象彙編:記天文、曆法、節令、災荒、變異等。

(二)   方輿彙編:記地理,包括名山大川、全國各省府地理、邊疆及外國。

(三)   明倫彙編:記帝王、百官、家族、師友、姓氏、婦女,及人的身體及部位等。

(四)   博物彙編:記動植物、農醫、鬼神、釋道等。

(五)   理學彙編:記經學、文學、字學與學者。

(六)   經濟彙編:經世濟民、治國安邦之道,包括選舉人才、官制、政治、教育、經濟、音樂、軍事、律令、刑法、以及器物製造之考工等。

三、目錄與索引

爲了便利檢索利用這部大書,歷來也有一些有心人士編纂目錄索引。舉要如下:

(一)   總目四十卷:冠於書首。

(二)   俞昭編圖書集成編目。

(三)   日本文部省,古今圖書集成目錄。明治45年刊行。

(四)   Lionel Giles,An Alphabetical Index to the Chinese Encyclopeadia Chi’n Ting Ku Chin Tu Shu Chi Cheng.  1911年大英博物院出版。

(五)   (日)瀧澤俊亮編,圖書集成分類索引。大連市:右文閣,民國22年。

(六)   香港牟潤孫等編,古今圖書集成中明人傳記索引。香港:明代傳記編纂委員會,民國52年。

(七)   台北文星書店編,古今圖書集成索引。台北市:文星書店,民國53年。

(八)   (日)枑尾武編集,古今圖書集成引用書目稿(歷象彙編乾象典)。   京:櫻美林大學文學部中國文學研究室,民國61年至66年,3冊。

(九)   楊家駱主編、孫先助總整理,古今圖書集成各部列傳綜合索引。台北市:鼎文,民77年。

以上的目錄與索引是查找這一部大書的主要工具。其中,文星版的索引比較詳細。內容包括:(1)冊號總表,(2)彙編、典、部,卷中英對照表,(3)典、部總表,(4)中文分類索引部首檢目表,(5)中文分類索引、(6)地方行政區劃統計表(職方典),(7)古今地名對照索引,(8)今古地名對照索引,(9)考證索引,(10)考證勘誤表,(11)英文索引。

四、檢索工具的新獻

    明代永樂皇帝飭編《永樂大典》時有云:「天下古今事物散載諸書,篇帙浩穰,不易檢閱。朕欲悉采各書所載事物類聚之,而統之以韻,庶幾考所之便,如探囊取物爾」。

以今日電腦科技進步,經由電子化的技術實現「探囊取物」的境界,應順理成章、合乎時宜。毅欣得弘資訊公司新進推出的《古今圖書集成全文電子版》,讓古籍的內容彈指可得,賦予古籍新的生命力,對於古文獻的檢索利用助益甚大。顧名思義,電子版已將《古今圖書集成》全文數位化,經由電腦提供多元的檢索功能。其主要功能有:

一、分類層屬的檢索:可依原有分類的六大彙編、三十二點及各部的順序檢索。如欲查找有關「台灣」的古文獻,可點選方輿彙編之職方典,再依序查找台灣府部,即可查閱全部有關台灣的文獻。其下可見有關台灣的彙考、藝文、紀事、雜錄等,並有台灣之地圖。彙考之下又分目,如:建置沿革、疆域、星野、山川、學校、戶口等,大抵可依年代查得史事。標目在左,原文在右,相互對應,頗便省閱。如「學校考」中可查之是時有:臺灣府學、西定坊書院、鎮北坊書院、彌陀室書院、竹溪書院等。在分類層屬的檢索過程中,亦即於某一彙編或某一典或某一部之範圍內,皆可進行以下標題、布林檢索及圖譜之檢索。

二、標題檢索:可就已知的標題進行直接檢索,如:之曹植有「蝙蝠賦」,可逕以「蝙蝠賦」為檢索詞,輸入後即可獲知在博務彙編禽蟲典伏翼部藝文,即卷一百七十二。如以「曹植」為檢索詞,則可檢得含有曹植之文獻371筆,顯示檢索結果清單,清單中列出與標題有關之彙編、典、部及卷第。點選後則有標題提要與全文之對照。

三、布林檢索(Boolean Operation Search):可經由詞彙的and、or、not三者分別進行組合檢索。如以「鄭和」and 「西洋」合為檢索詞,可檢得鄭和下西洋之相關文獻見於各部者計41筆,顯示於檢索結果清單;此外系統亦將每部下之彙考、總論、列傳、藝文、選句、紀事、雜錄等作為選項,可進行縮小範圍檢索。以「鄭和」and 「西洋」為例,若再點選「列傳」則可縮小範圍檢得各部紀事中之文獻共五筆。

四、圖譜檢索:《古今圖書集成》包括古籍中大量的圖表,不易檢得,經由電子版可窺見全書附圖及表譜,舉凡天文、輿地、舟車、服飾均可點選,以收左圖有史,左右逢源之效。如欲找「指南車」、「八卦圖」則逕以其圖名輸入即可檢得,或於圖表目錄中選取。

五、全文檢索:《古今圖書集成》全部字數上有一億四千四百萬字,使用本系統皆可輸入文中之各字詞作為檢索詞語,進行全文檢索。此可謂地毯式的搜索,這是前人所無法想像與做到的,拜電腦技術之賜,經由輕巧的鍵盤,彈指可得,對於古文獻的尋檢確是一項福音。

此外,也可以進行古今地名之對照、特殊字之查詢等功能。

清初修纂《古今圖書集成》已非前此各代之類書供「獺祭」或科塲考試之用,而是供查詢歷代圖書文獻中所記內容的工具書。而現在新進推出的《古今圖書集成全文電子版》,則是將這部工具書全書數位化,提供更便利多元的檢索途徑,讓今人悠遊於浩瀚無比的古文獻海洋,探索先人的知識結晶,使古今知識交融,啟迪新的智慧,或許是這部電子版未可限量的貢獻呢!

——————————————————————————

【安装】
一、执行下载的文件,会自动安装到C:\gjts下。
二、安装完后桌面会有一个图标,双击即可执行,也可执行C:\GJTS\GJTS.EXE
三、由于是台湾出的,界面是BIG5码,简体中文下会显示乱码,在winXP及Win2003可通过区域设置解决,但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Microsoft AppLocale。但正文不采取任何措施都能正确显示,是繁体的。

【使用】
一、照一般WINDOWS软件习惯。
二、善用鼠标右键,“编辑、打印”等功能在此。
三、“简易搜寻”可找“单字”,“进阶搜寻”除“且”逻辑选项外,禁用单字。

【《古今图书集成》各版本的介绍】
  《集成》第一次印本称“武英殿印本”,系清康熙帝敕令编纂。最初由陈梦雷纂集,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十月至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完成初稿,称《古今图书汇编》。到雍正帝即位,又命蒋延锡等重新编校,于雍正四年(1726)定稿﹐改“汇编”为“集成”,雍正六年(1728年)完成,这是《集成》的初版。武英殿印本共印成64部、576函、分装5000册、又目录20册。印刷时字采用聚珍铜字排版印刷,图以铜镂版印制,采用的纸张有两种,一种为开化纸印本,一种为太史连纸印本。两种纸质量上乘,印刷精细,装帧富丽,美观大方。
  《集成》第二次印本,称“铅字本”或“扁字本”。光绪十年(1884年)设立图书集成印书馆,用三号扁体铅字排印,费时四年,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印成,绘图部分为石印,用的是连史纸。每半页十二行,行三十八字,细黑口,单栏,鱼尾下小字印明汇编、典、卷、部、项目、页数。共印1500部,每部分1620册,另有8册目录。该版由于校勘不精,讹脱颇多,不称善本,但从此《集成》广泛流传。
  《集成》第三次印本称“同文版”、“光绪版”。光绪十六年(1890年),光绪皇帝下令石印《集成》,由上海同文书局承办,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完成,照殿本原式印出100部。此版增刊了《考证》二十四卷,这是“铜活字版”和“扁字体版”所不具有的。《考证》订正了引文的错误及脱缺,皆核对原书,每书正文仍是5020册,合《考证》24册,共5044册。此次印刷校证详细,精细加工,所以印出的本子墨色鲜明,胜过殿本。这个印本,一部分运到外地,留存上海栈房的后被火烧毁,所以这个本子流传稀少。
  《集成》第四个印本,称“中华书局版”、“中华版”。1934年《集成》由上海中华书局缩小影印,它是依康有为所藏的铜活字原印本缩小印刷。将原书九页缩为一页,仍旧白口,四周双边。每半页二十七行,行二十字,版口中缝上端大字印《集成》,双线,单鱼尾,鱼尾下小字印明汇编、典、卷、部,中缝下端双行分印册次、页码和“中华书局印”字样。缩印后的字大小如新四号铅字,边框及字迹十分清晰,用江南造纸厂的加重连史纸,线装装订808册,1—6册为目录,7—800册为正文,801—808为《考证》。此版校勘精细,字迹清晰,墨色均匀,查阅方便,切合实用,是迄今最通行、最精善的本子。

《古今图书集成》.part1.rar
《古今图书集成》.part2.rar
《古今图书集成》.part3.rar
《古今图书集成》.part4.rar
《古今图书集成》.part5.rar
《古今图书集成》.part6.rar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