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带乡-----师训师”初中汉语农村教师、新任教师(含特岗)
教学环节的过渡衔接语组织技能训练活动纪要
龙井市教师进修学校 李顺德
2009-11-28
一节好课应该像流水那般顺畅,不会让人感觉哪个环节出现断裂,哪怕是一句很简单的话,导入一下,前后联系一下,或者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导入一下,上一个环节就会很自然的进入下一个环节。因为一堂课就是一个整体,它是由很多环节组成的,而在我们备课的时候,这些环节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有着层层递进,不断深化的关系。所以要注意教学环节的环环相扣,这样展现给学生的课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不会感觉哪一部分太突兀,也不会有一种一会儿讲这里,一会学儿那里的感觉。让老师在没有说什么之前或者是刚说完以后,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下一步我们要做什么了。这样一节课就不是单纯的为了展示多媒体课件,完成一张张的幻灯片的教学任务,而是让上课变成是一种美的艺术,上课的人在创造艺术,听课的人在感受艺术进而被激发一起创造艺术。
然而,不少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过渡与衔接的理解存在误区,有的教师认为过度与衔接就是一两句课堂用语将教学引入下一个环节,进而各语言知识整体联系不够密切,各个语言活动之间相对独立,渐进性不强。特别是新任教师和农村教师在这方面的技能很差。为了普遍提高农村教师和新任教师在此方面的技能,特别展开教学环节的过渡衔接语组织技能训练活动。活动采取“城带乡----师训师”的方式,给农村教师和新任教师提供龙井中学申红花(吉林省初中汉语教学新秀)老师的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案例,充分的学习后选择一篇课文模仿设计,并按照设计进行上课。具体要求如下:
1.必须具有高度的知识性和大容量性。也即,要在每一个45分钟下来,都能让学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养份”,日积月累,使他们真切地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充实,进而引起对每节课的兴趣,以便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广大教师还需对专业知识进行不断深入的钻研和理解,力争吃透教材、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每一个知识要点。
2.要正确驾驭好课堂语言,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
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发挥其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
3.要注意语言的凝炼性,以便让学生从教师精练的课堂语言中很容易地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
|
活动时间:2009年9月~11月。除了个别教师,都很认真完成了此项任务,通过活动使广大农村教师、新任教师(含特岗)在教学语言组织技能方面得到了一定的训练和提高。但是,在教师观念方面还是存在一些致命的缺点,即凡事与任务挂钩的行为。这种观念不能使教师真正投入到训练情境中,效果肯定不是最佳,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教师始终处于被动状态,除了完成布置的任务外,很少主动做这种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语言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最常用的表达工具。掌握好这个工具,对于利用课堂来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我们应该明确,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都应该是承上启下的,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上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为下一个活动做好知识上和活动上的准备和铺垫,使教学层层递进以旧带新,才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而,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努力提高此方面的技能,尤其是年轻教师和语言素质较差的教师更应该努力具备这种技能。
加载中,请稍候......